无忧保住房公积金早报:无忧保隶属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业界权威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为个体用户提供专业的社保和公积金在线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
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故事
还记得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是说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死后进入天堂,美国老太太说:“我终于还清了购房的抵押贷款”,中国老太太则说:“我终于攒够了购房的存款”。
第一次看时,我还在上学。心想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真保守,就像“守财奴”一样,到死也没能享受新的房子。
其实,我妈妈也和故事中的这位中国老太太一样。她不敢过多消费,更不敢提前消费。尤其在我上高中之后,她更是不敢消费,每月除了基本生活费用和我的上学费用外,她几乎不再花钱,因为她要存钱供我上大学,甚至想给我攒一点将来买房子的钱。
现在,我已经工作。在工资发下来的那天,我想得不是怎么消费,而是怎么能存点钱。我也变成了那个“中国老太太”,把今天的钱存起来供明天花。
如果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美国老太太的积极消费、超前消费才是现实生活的天堂。但如果从中美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差别看,这个故事也许更加深刻。在美国,老年人有退休金,有免费医疗保障,还有健全的社会救助制度,人们的生活风险和后顾之忧并不多。而在中国,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医疗保障的水平也很低,即使是面向贫困人群的社会救济制度也不健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风险和后顾之忧非常多。
我现在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有住房公积金,但我还是觉得未来的生活风险非常大。我想买房,但北京的房价已经到了让我不敢想的地步。我不敢生病,一次重感冒也许就要花去上千元。我也不去想以后结婚有了孩子后的生活,在北京上幼儿园一个月就要两三千。
农村老人的遗产
2008年冬,我的大爷爷(爷爷的哥哥)去世。老人家的全部遗产是1230元钱,这些钱有一半是他生病时,爷爷送他买药的。和爷爷城市干部身份不同,大爷爷当了一辈子农民。大爷爷有7儿2女,在他日渐衰老不能再干农活后,他开始按年轮流到每个儿子家养老,每年每个儿子给他50元零花钱。有的儿女家,条件好他就过得好点,条件不好的他还要帮着干点活。因为大爷爷有儿有女,所以农村低保、五保户之类的补助全部挨不上,直到去年,因为大爷爷年满80,村里才开始每月发30元养老补助。
和大爷爷这少得可怜的养老补助相比,爷爷的退休金每月有两千多元。他和奶奶有自己的楼房,吃饭穿衣看病也不会要儿女花钱,身体好的时候他和奶奶还出去旅游。平时儿女在经济上有点困难,他也会几千上万地给点贴补。
农村养老保险今年开始试点。中央财政给每位老人55元钱,也就是说只要参保,至少能肯定每位60岁后的老人领到55元。这钱不多,但至少比大爷爷80后才能领30元的养老补助要多,比每个儿子每年给50元要多,只是我的大爷爷再也无福享受。
在采访过程中,我会问每一位专家同一个问题——“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没有可能形成较为统一的整体?”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中国社会保障的碎片化现状。比如养老保险,现在就有城镇职工养老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还有农民工、农村养老制度、五保户制度等数十种养老制度。这些不同的养老制度,所造成的就是不公平,不平等。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多数人是悲观的,他们认为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因为以往制度的漏洞、弊病太多。也有专家从理论上认为,在中国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非难事。但这仅仅是纸上谈兵,因为真正的难题是我们的政策、理念有没有意识到,想不想实施。
不可缺席的公众参与
在采访郑功成时,我问他在提出“2049中国迈进福利社会”的概念后,有没有人说他理想化?他的回答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理想不是梦想,更不是乌托邦,因为这是考虑到人民的需求。”
确实,人民的需求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决定因素。因为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过好日子,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过有保障有希望的日子。但从以往的历史来看,一旦建立了国家福利制度,国家、社会、个人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高度复杂。比如计划经济时期,享有福利的城镇职工被死死地捆绑在单位中,没有福利的农民也被死死地锁在土地上,社会丧失了流动性,个人丧失了选择的自由。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