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住房公积金早报:无忧保隶属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业界权威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为个体用户提供专业的社保和公积金在线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
建筑行业工作辛苦,如今少有民二代打工者愿意接班。 梁文祥摄
近日,网上流传一张建筑工人薪水表,瓦工、抹灰工等普通建筑工人月薪6600元,班长的工资达到9000元,队长的收入更是超过了万元。一些网友将其称为“搬砖工资单”,引发许多对建筑工人“高工资”的感叹。众多白领瞬间被秒杀,欲哭无泪地说:“以后再也不说自己是搬砖的了。”还有的白领笑称就算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果断转行当搬砖工。之后,就有媒体报道称“薪水单上的薪资水平基本属实”,也有专家分析说“国内蓝领工资高于白领的现象还将延续”。
在广州,有70余万外来民工活跃在建筑工地上,他们的薪资待遇究竟如何?他们在广州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他们需要些什么?他们有哪些愿望?如何看待这种“脑体”倒挂的现象?带着这些疑问,南方日报连续2个星期穿梭在广州市各建筑工地,走进建筑工人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感受寒冬腊月里的酸甜苦辣。
生活所迫离乡背井 工人大多超30岁
迎着晨曦,他们戴着安全帽匆匆走进一个个建筑工地;苍茫暮色中,他们满身尘土回到简陋的宿舍。日复一日,广州的70余万外来建筑民工辛勤劳作。他们是这座城市日长夜大、四通八达的真正见证者。
南方日报在广州一些建筑施工企业采访时了解到,在当前的建筑用工市场上,小工的日工资为200元以上,瓦工、抹灰工等技能工人日工资在250元以上,木工、电工等工人的工资更高,甚至达350元以上。网上流传的这份工资单较客观,广州市场建筑工人的平均收入还要更高。
但是南方日报在走访金沙洲、猎德、棠东、广州东站、科韵路附近等数十个建筑工地了解到,这些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年龄偏大,平均年龄32岁以上,多数来自内地偏远农村,且家里经济条件困难,生活所迫才出远门打工,基本上一年才能回老家一次。
在白云区环洲三路西站、天河区猎德花园附近的多个工地,南方日报走访工人宿舍,派发了数百份调查问卷,成功回收了212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72名工人来自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等偏远的农村地区,有28名来自广东或者内地小镇,12名来自中小型城市的郊区,出生在大城市的建筑工人一个都没有。在工地上,除了一些有手艺的“师傅”外,大部分工人的工资在5800元到9700元之间,工作时间基本在10个小时以上。部分人是和丈夫或妻子一起过来打工的,将孩子留给老人照看,这部分家庭的年收入基本在10万到18万元之间。当被问及“近几年,生活条件是否有所改善”的问题时,建筑工人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纷纷表示,生活条件肯定是有了改善,平均每年收入增长达20%以上。
数据的另外一个结果显示,这212份问卷中,工人的平均年龄是32岁,30岁以下的工人很少,90后的建筑工人凤毛麟角,只有十几个人,70后的工人居多。
广州建筑业协会人士指出,现在建筑工的工资是比较高,技术工干得好的话,不输小白领,但由于工作条件不好,农村出来的二代打工者不愿进入建筑行业。建筑工地劳工普遍短缺20%,涨工资也雇请不到适合的技工。
在新港路一处工地上,不少建筑工人正在铺设大理石地板砖。来自湖南岳阳的赵师傅今年50岁,他说,这两年的活特别多,工资相比去年每天涨了70元、80元,现在180元/天,工资基本没有被拖欠过。注意到现场工人多在35岁以上,不见年轻人的身影。
今年50多岁的李玉妹来自贵州农村,家里一共三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在重庆上大学,即将毕业。她说,出来挣钱完全是生活所迫。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