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住房公积金早报:无忧保隶属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业界权威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为个体用户提供专业的社保和公积金在线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
经济增长前景与宏观政策松紧度之间正如一个跷跷板:随着人们对经济增长和投资前景的判断渐趋乐观,政策也表现出更加稳健的倾向
岁末年初,中央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地方政府经济工作会议密集召开,不断透露政策信号。2013年,作为“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亦是新领导集体执政的开局之年,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成为发展的重心。
提及经济增长,无论是“又好又快”还是“平稳较快”,此前总是维持“快”字基调。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要求“持续健康发展”,并未提“快”字,不再刻意追求经济高速增长。
2012年12月29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举办的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表示,判断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必须考虑四个效应:内生效应、基数效应、外界输入的通胀效应以及换届效应。
他认为,2013年中国GDP增速高于8%没有任何悬念。基数效应是个统计概念,2012年GDP增速前低后高,2013年势必前高后低;换届期间则是投资和GDP增长的高峰;主要经济体连续推出宽松货币政策,中国2013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小。
在此论坛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称,要满足“十二五”规划制定的GDP增速7%的目标,2013年增速7%已经足够,“中国需要一个没有水分踏踏实实的7%,但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容易,最终2013年GDP增速可能在8%左右。”
卢中原强调,不应该过多关注增速数字,而需重视经济增长过程中内生动力的变化。他认为,内生性因素在2012年经济回暖过程中有所体现,结构调整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如果未来的内生性因素中,技术创新的动力、结构优化的动力、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逐步增强,即使增长速度放慢,也没有任何担忧的必要。
“积极”“稳健”新内涵
2013年宏观政策延续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研究人士普遍认为,具体实施层面,“积极”和“稳健”的内涵会区别于前。
财新获悉,2012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中央税收收入计划增幅为8%,比上年的计划增幅低1.2个百分点。中央调低2013年税收增长计划目标,为结构性减税留出空间。
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是2013年财税工作重点。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长谢旭人称,“营改增”将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其他减税政策还包括,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完善稳定出口政策等。
2012年地方财政面临的压力较为明显。在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称,未来一方面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培育地方政府新税源,加快研究地方债的相关规则和管理方法,积极稳妥地扩大地方债发行试点。另一方面要重视积极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切实防止因增收压力而加大企业负担。
不少机构预测,2013年赤字规模会有所加码。一方面,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时代已不再,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领域,支出需求较大。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近期发布报告建议,2013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应安排6500亿元,比2012年增加1000亿元,以保持必要的增量调控能力;考虑到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有所下降,由中央代发35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比2012年增加1000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则认为,财政刺激力度会有所扩大。2012年财政预算赤字为8000亿元,2013年将相应扩大,预计在12000亿元左右,赤字率达到2.1%。
财新简单测算,如果2012年GDP增速为7.8%,2013年GDP增速预计为8%。那么,即使财政赤字规模扩大到1.6万亿,仍可保证赤字率低于3%。
回顾过去数年赤字规模,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2010年财政赤字预算数也不过是10500亿元,最终执行数10000亿元,赤字率为2.5%。2013年政府是否会大规模增加赤字,最终还要契合“稳中求进”的要求。
2013年货币政策的基调维持不变,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考虑到未来在经济增长、物价运行和资本流动三个方面,相比2012年有明显变化,货币政策在具体实施方向上将改变2012年向松微调的特征,通过真正的中性操作,寻求经济运行的平衡;在“十二五”规划的强大需求下,地方政府倾向于运用更多金融资源来推动投资,为避免投资增速过快,货币政策不宜过于宽松。
李伟表示,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稳定货币供给为重点,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多种措施,保持基础货币的合理增长。针对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适当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适当放松对贷款的限制,支持与产业升级相伴的兼并和重组。
连平建议,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实质性推进和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未来央行可以尝试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债、金融债等来实现对基础货币的调节,并引导市场利率。
2012年12月28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较之前更加乐观。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不同于三季度“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呈现缓中趋稳态势”的判断。同时,会议首次将“防风险”与“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一起列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关注对象。
扩内需仍重投资
近期数据显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终于超过投资。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要求,全国商务工作会议表示,2013年引导热点消费,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重点带动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扩大品牌消费,发展专卖店、折扣店等业态。规范发展网络消费,制定第三方平台交易、经营者管理等规章制度。
“大力培育信息消费”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度工作会议上“稳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工信部数据,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2013年信息消费的扶持重点包括,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新应用;引导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消费;加快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发展。
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还面临很大的挑战。观察国内消费变动,还应注意一些特殊因素。李伟提醒道,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接班以后,在反腐方面有大的动作,这是好事;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过去国内形成的非正常的高端消费市场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
分析人士一致强调,未来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于拉动消费有重要作用。
不过,在当前形势下,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短期内难以确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的同时,也点明要“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2013年正值“十二五”规划第三年,地方政府换届全部结束,存在较强的投资冲动。2012年12月25日召开的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大投资,把潜在的增长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增长优势,优化投资环境。2013年,湖南省将争取各级财政性资金900亿元以上,充分释放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作用。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外引内联资金3000亿元左右。继续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争取自筹及其他资金11600亿元。
关于扩大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了明确消费和投资的定位,还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告诉财新,城镇化是未来五年内实现投资和消费平衡的重要领域。
各部委也积极部署城镇化战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总结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继续抓好城乡规划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抓好由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报批工作,进一步提高审查质量和速度。推进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成思危提醒,过度追求投资拉动GDP,弄不好就像抽鸦片。要挤掉实体经济中的水分,尽量减少无效甚至破坏性的投资,对于长效的可拉动GDP的项目要慎重审查,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
楼市限购在持续
2012年房地产市场年末翘尾,迎来暖冬,但前景未明。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2012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凡是放松调控致使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并会同监察部对其进行约谈直至问责。”实施以来饱受争议的限购政策,在2013年将继续执行。
姜伟新表示,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措施,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住房需求,支持合理自住和改善性需求。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系统配套、科学有效、稳定可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
在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表示,2013年全国各区域之间房地产市场分化趋势十分明显,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库存仍在历史较高水平,但去库存速度比较快,供需矛盾会比较明显。而有些二线、三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还相当大。
保障性住房陆续投入使用,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有积极作用。按计划,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任务是基本建成460万套、新开工600万套。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要求,中央财政将继续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地方各级财政也要落实资金来源渠道,特别是要按照规定将土地出让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任兴洲表示,未来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全球性量化宽松政策、地方政府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征地条例的实施,都将是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邢昀
本刊王长勇、于海荣对此文亦有贡献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