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楼市]高压不减 楼市调控趋向建立长效机制

2018-07-15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住房公积金早报:无忧保隶属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业界权威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为个体用户提供专业的社保和公积金在线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

  楼市调控效果正在显现。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7.89,比12月份回落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01个百分点,国房景气指数连续9个月下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4日的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不会改变。温家宝总理表示,一些地方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

  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代表委员认为,尽管楼市利益相关方博弈不断升温,但楼市调控松动的基础并不存在。在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形势下,楼市调控效果将越来越明显。随着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等措施的落实,楼市调控长效机制将逐步建立、完善,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楼市调控将在高压态势中趋于制度化。

 现状

 调控效果显现

  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0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0%,增幅比2011年全年大幅下降18.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7.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市场成交量较大。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6.0%,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8.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1.4%。

  在成交量大幅下滑的同时,成交均价也出现下跌。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全国月度行业报告显示,1至2月,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下降8.1%,较2011年6.9%的全年涨幅大幅下降14.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成交均价同比下降10.4%,较去年全年下降16.4个百分点。

  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也显示,2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十大城市房价环比平均下跌0.24%,跌幅较上月扩大0.17个百分点。其中7个城市环比下跌,仅3个城市上涨。具体来看,成都和重庆跌幅最大,分别为1 .34%和0 .83%;北京、武汉跌幅在0.45左右;杭州、广州跌幅介于0.1%至0.2%之间;上海微跌0.04%;南京、深圳环比上涨,涨幅小于0.4%;天津仍为涨幅最大的城市,环比上涨0.53%。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从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举动看来,当前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加上年初银行的信贷额度宽松,开发企业融资状况比去年年底有所改观。但为了加快回笼资金,包括保利、招商、华润等不少开发企业都加入了降价促销阵营,且促销范围和促销力度都明显大于以往。

  了解到,在调控政策高压之下,2012年初各城市新盘上市量大幅减少,加之2月楼市成交量略有恢复,因此2月部分城市库存量小幅下降。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显示,上海商品住宅可售量下降14.48万平方米,青岛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下降27.07万平方米,南京下降23.13万平方米;北京库存略有增加。

  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认为,目前楼市调控效果正在显现,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房价也在逐步合理回归。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郭松海说,今年中央将会继续严格执行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基调不会发生变化,总体偏紧,目标就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

 政策

 调控高压不减

  在楼市调控效果显现的同时,楼市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也日益升温。杨红旭说,进入2012年以来,个别城市有意救市,部分城市则有意放松限购,但这些措施仅属昙花一现。可见,尽管一些地方想放松楼市调控,但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心依然。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指出,部分地方由于微调幅度过大,终只是昙花一现。而一些地方针对刚需或改善性需求的“微调”则得到了默许,主要涉及信贷松动、购房优惠、价格限制等方面。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认为,信贷微调使得过去“一刀切”的房贷紧缩得到改善,切实降低了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购房成本。如,南京、合肥等地放宽公积金贷款;北京、深圳等地年初首套房贷恢复至基准利率。购房优惠则主要通过经济或者制度方面的优惠吸引刚需入市。如重庆、杭州的购房补贴;长春、无锡等地放宽购房落户门槛。价格限制的放松则有利于调节供求关系。如,武汉等地相继上调普通住宅标准使得市场上有更多满足刚需的普通住宅;中山调高限价上限也扩大了有效供应。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楼市调控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