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住房公积金早报:无忧保隶属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业界权威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为个体用户提供专业的社保和公积金在线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
片把房产抵押给银行,按月从银行领取养老金。这种在国外盛行的“以房养老”模式目前已经有银行在国内试点推行。昨日,采访中了解到,长春个别银行已将“倒按揭”业务的推广列入计划中,预计将在年底前试水,长春的老年人也能通过这一方式实现“以房养老”。
本地
长春将于年底前试水
“这项业务我们已经在做相关培训,预计有望于年底前在长春推出。”昨日,中信银行长春分行的一位经理向本报透露称。
为控制风险,银行要求申请养老按揭的老人需有两套或以上自有住房,如果仅有一套住房,并以该住房为抵押的话,要提供另有居所证明。
以一套评估价值50万元的抵押房产为例,可获得的贷款金额最高为30万元,如按当前央行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7.05%计算,10年内每月可从银行领取的养老金约3491元。(注:因此业务尚未推出,关于利率细则未出台,故上述按基准利率计算仅供参考。)
在还款方式上,借款人可选择按月偿还利息,到期一次性还本;或者每月偿还部分本金和利息,到期时偿还剩余本金和利息,如果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按合同约定银行需处置抵押房产偿还贷款。按照银行方面的要求,借款期限最长为10年。
调查
“以房养老”您想过吗?
昨日,随机采访了几位长春老人,他们对于这种方式持有不同观点。
突发疾病需要用钱 挺不错的
“我觉得这个业务挺有用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难保不会有个突发疾病需要用钱的地方,这种情况下,把房子抵押出去不影响居住,还能获得一笔贷款应急,挺不错的。”61岁的长春市民李女士说。
有人担心还不上款没地儿住
“就是因为没钱缺钱,我才会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如果还款期限只有10年的话,到时候如果还不上贷款本息的话,岂不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58岁的张女士担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普遍有这样一个传统,就是老年人"攒房子"然后作为遗产的一部分留给子女。如果抵押给银行就会担心到时候还不上款房子就不属于自己的问题。毕竟是个新事物,不太好被老人接受。”长春市民胡女士表示。
专家
可推差异化产品应对市场
“银行推出针对老年人的"倒按揭"业务,是一项非常值得肯定金融创新。”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付亚辰教授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于那些有房产、而子女又没有太强养老能力的老年人来说,“以房养老”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银行在产品设计上,可以考虑兼顾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去推出差异化的产品,这样或许能够使产品的适应面更宽一些,也更具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可行性。”付亚辰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同时他表示,这种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对于银行来说,需要建立在对大量调研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因此,预计该业务推广并被大多数老年人所认同还需要一段时间。
本报 黄艳丽
新鲜事儿
以房养老每月支付最高2万
据红网报道,目前中信银行正在北京和长沙试点推出经过改良的“养老按揭”模式。对于手中有房的老人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一个养老渠道。
该业务规定,借款人为养老人本人或法定赡养人,养老人本人须年满55岁,贷款金额根据担保物价值和养老人合理需要的资金确定。累计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所抵押住房评估价值的60%,且每月实际支付养老金额不超过2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利率按照央行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或上浮执行。养老贷款的用途包括各类日常消费、生活费用支出、医疗保障支出等。
实现“以房养老”三条件
1.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使得房屋的出租或者抵押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
2.老人拥有对房子的产权,才有出租或者抵押房屋的权利。
3.老人经济状况适中,因经济条件很好无“以房养老”必要;经济条件过低不具“以房养老”条件。
相关
北京首提“以房养老”概念
以抵押房产贷款支付养老金
21日,北京市民政局网站发布“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以房养老”的概念,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等部门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北京市老龄办相关人员称,目前正在对“以房养老”进行论证研究,针对企业的相关鼓励措施也在研究中。
“以房养老”也称“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规划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同时,也鼓励发展商业性老年保险,支持商业保险企业开发推广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产品,并采取政府引导、个人交费、企业让利相结合方式,试点探索建立长期照料护理保险。
现实困局
“以房养老”六障碍
障碍一:法律和制度未完善 业内人士称:“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政府层面的"以房养老"就很难推行。”上海市人大代表姚俭说,“以房养老”需要民政局、房管局、人社局、金融和保险机构等多个部门一起制定具体的政策和细则才可能得到推展。
障碍二:养老观念需要更新 “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还在影响着这一代老人。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给养老院,不给子女,许多老人和年轻人还难以接受。
障碍三:养老机构不完善 目前,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房子到养老机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养老机构不够完善。
障碍四:金融机构没动静 “以房养老”金融产品推出的最大阻力来自于金融机构,其中担心房价下行是主要原因。一位保险从业者说,对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倒按揭与正按揭恰恰相反,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障碍五:70年产权特殊国情 我国推行的住宅用地70年年限也是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普遍担忧的问题。当老人年迈将房产抵押时,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大都已经不多,而当老人身故后,房子的使用年限更是所剩无几。保险公司或银行依靠剩下的使用年限来补偿已支付的养老金成本,一方面所能承受的给付能力有限,另一方面风险也较大。
障碍六:适用人群小
按照现有情况分析,符合条件的最有可能是独居或孤寡老人,或膝下无子女、子女定居国外的老人,这些老人没有继承等问题。但即使这类老人也担心,一旦签订协议,即失去了对房屋的所有权,落入“没房也没钱”境况。
他山之石
国外如何“以房养老”
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为养老买房子,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用来“以房养老”。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还推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一、联邦政府保险的倒按揭贷款。二、由政府担保的倒按揭贷款,这种贷款有固定期限,老年住户须做出搬移住房及实施还贷计划后才能获得贷款。三、专有倒按揭贷款,一般由金融机构办理,发放贷款机构与住户同享住房增值收益。
加拿大超过62岁的老人可将居住房屋抵押给银行,贷款数额在1.5万至30万加元之间,只要不搬、不卖,房产主权不变,可一直住到享尽天年,由后人处理房产时折还贷款。
日本通常选用“倒按揭”形式,适用于55岁以上的人群。这种贷款不需要还债,贷款人死亡时房子作为还债的资金。
新加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些机构处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这种模式风险较小。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综合《京华时报》等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