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不仅是优质社保缴纳平台,还要做个体社保利益的捍卫者,根植用户,服务用户,关注国家政策,解读地方信息,实时跟进,解决个体社保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障遇到的各个疑难问题。
让更多优秀毕业生留校学以致用,为科研梯队输入新鲜血液。6月起,复旦大学在上海市高校中率先增设“科研助理”岗位,首批将招收145人,工资参照岗位业绩表现等确定,一般2000元—4000元不等。
“科研助理”岗位,指高校院系、科研院所为协助完成科学研究而设置的研究和实验技术流动性岗位,它填补了高校研究队伍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缺失———科研实验准备、数据监测等大量辅助性工作由于没有助理,教授们不得不亲自上阵,或由研究生“打工”,浪费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不利于研究团队的发展。有了“科研助理”这一全新载体,不但为重大科研项目添了助力,也可吸纳更多优秀毕业生就业,让他们在研究领域施展拳脚。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于今年2月专门颁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校进行探索。
据了解,复旦大学此前已在图书馆、发育生物研究所等处对类似的科研辅助类岗位进行探索。如今,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助理”的岗位设置、待遇支付、考核评估等机制,校内各课题组反响热烈、需求旺盛。方案一出,已有87个项目组申请设立“科研助理”岗位,仅复旦生命科学学院一家,就有18个项目组申请,共增设36个“科研助理”。
此次方案强调,“科研助理”岗位,分研究助理岗位和工程、实验技术助理岗位两个序列,招聘的基本条件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位的优秀毕业生,重点看其综合素质和潜力。除工资外,校方将根据相关法规,为上海市户籍,或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毕业生缴纳7%的住房公积金和37%的社会统筹费,为外省市户籍人员缴纳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
为让年轻人更有“奔头”,校方专设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体系。如研究助理经过努力,可由初级的研究实习员资格,升为中级的助理研究员资格。若考核优秀,具有成为科研骨干的潜力,且相关院系有相应编制,那么具有博士学位的中级研究助理可按照相关程序申请“转正”———竞聘转为学校正式在编人员,从而进入“讲师—副教授—教授”序列的发展轨道。
方案同时提出“不转即走”原则,科研助理在不同岗位累计聘期满6年,若还未能竞聘转为正式在编岗位的,约满后须离校,或转聘至其他科研助理岗位,但不能再申请竞聘转为正式在编岗位。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转”一“走”,有利于“科研助理”平台流成一湖活水,为高校教学、科研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同时,将以此为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探索建立一整套包括岗位设置、考核评估等在内的灵活用工机制,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彭德倩)
无忧保注册用户数突破100万,成为个体社保在线缴纳领域体量最大、功能最全、覆盖最广的平台,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同时也奠定了无忧保中国个体在线社保第一品牌的行业地位。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