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隶属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业界权威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为个体用户提供专业的社保和公积金在线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
生活中,好多意想不到的伤害都应当认定工伤。比如,参加员工旅游摔伤、在食堂吃饭被鱼刺卡伤、送完孩子上班途中被车撞伤……近日有媒体刊发报道,用真实案例向读者介绍了诸多易被误解为非工伤的伤害。
其实,现行法律规定对劳动者工伤权益的保护是相对完善的。只是,在某些情况下,“丰满”的法律规定难以抵挡“骨感”的现实困境——就在上月,陕西西安中院判决认定了一起工亡案件,西安一保安中心的一名保安,下班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被货车撞死,交管部门认定,货车方负主责。很明显,王某的伤害事故符合“上下班途中、机动车事故、伤者无责”等认定工伤的情节,但当亲属为其申请工伤认定并获当地人社局认定后,王某所在单位却依然“误以为”不属于工伤,直到事发一年半后,历经工伤认定、行政复议、法院行政诉讼一审、二审等诸多程序,死者家属才为其讨来个工伤的“说法”。
统计显示,近年来工伤保险行政案件数量位居各类行政案件前列。工伤认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外出期间”以及“上下班途中”如何认定,成为争议最多的问题。
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不愿意给予受伤劳动者工伤待遇,恶意利用繁琐的工伤认定程序,故意误解“工作原因”“上下班途中”等情节,坚持把工伤认定、行政复议、法院行政诉讼一审二审等诸多程序全走一遍,不走完绝不罢休,甚至对劳动者或其家属扬言“拖死也不赔偿”。
在用人单位“搅局”的情况下,劳动者一方要想获得工伤待遇,在法定时限内完成所有的法律程序(不包括执行程序),最长可以达到1286天,也就是3年多,这还仅仅是理论上的时间。实践中,花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最终获得工伤待遇的案例不在少数。
与用人单位对工伤恶意“误解”相对的,是劳动者一方无意的“误解”,不少劳动者对工伤保险并不十分了解,对类似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算不算工伤等法律条文,往往说不清。权利是需要争取的。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相对弱势,劳动者了解并主张权利尚且可能遇到用人单位的各种阻挠,如果自己不关心不主张,工伤权利显然很容易落空。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工伤认定机关的“误解”挡住了劳动者工伤权利实现的现象。在这类案件中,不少是用人单位愿意为劳动者认定工伤,可工伤认定部门持反对意见,有时甚至法院判决后,相关部门依然与法院“顶牛”不愿为劳动者认定工伤。本来该充当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者的执法者,却因为工作人员法律素养或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而成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障碍,着实让人意外。
[1]?[2]?下一页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了解详情请咨询: 40011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