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春节过后,农民工又将陆续踏上外出务工之路。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兰州市已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68万人,其中市内就地转移2.35万人,占输转人数的63.83%,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已成为劳务输转的新形势。
20132016年兰州市利用三年时间以建筑施工领域为重点打造无欠薪城市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后建立了积极的预防机制、周密的应急处置机制、完备的监管机制,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受理数、民情通服务热线投诉量、群访突发事件数、拖欠劳动者工资额及越级上访数等负面指标五个下降。为顺应新形势,落实春节后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关于建立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会议精神,市人社局决定从2017年起,多领域、无死角、无薄弱,进一步全面创建无欠薪城市,确保农民工留得下有所得。
适应新常态,修改完善长效制度网
今年1月,以兰州市人民政府1号令的形式,重新修订了《兰州市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行浮动缴费。即根据建设单位上年度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和企业劳动用工诚信情况,对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对拖欠工资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新修订的《暂行办法》更加符合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引导鼓励企业自觉合法用工,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同时,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兰州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直接支付一卡通管理规定》、《兰州市应急周转金管理实施办法》、《兰州市企业欠薪预警报告和监管办法》以及《兰州市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将一卡通代发工资制从建筑领域拓展到交通、水利、矿山等使用农民工较多的行业,继续巩固扩大已取得的打造无欠薪城市成果。
强化执法能力,建立纵横交叉执法网
根据省人社厅、省编办、省财政厅三家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执法重心下移的原则,划分执法范围。远郊县区承担辖区内所有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近郊四区承担除由市级管辖的中央在兰、省属在兰、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以外的所有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同时,通过联席会议、信息通报、案件协商等方式,依托欠薪案件应急处置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市、县区政府司法部门横向联动机制,重点做好群体性上访、应急突发事件化解、疑难案件查处、拒不支付欠薪案件移交等工作。通过纵横交叉的执法网络,不断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
注重日常预防,强化基层动态监管网
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实行网格化、网络化管理,截至目前,已建成网格466个,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101人,招聘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496人。监察员及协管员将做好网格内企业信息采集、更新工作,对网格内易发生拖欠工资的单位和重点行业逐一排摸,对有欠薪记录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督促企业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建立健全双随机抽查机制,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进一步规范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对监察中发现的欠薪隐患较大的企业,还将采取提前打预防针的办法,适时约谈欠薪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项目施工负责人,靠实责任,限期整改,以有效规避欠薪风险。
突出专项检查,建立企业用工诚信网
2017年,每个劳动保障监察员将主动检查用人单位不少于70户,要做到被检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国有企业达100%、非公企业达90%以上。全年还将至少开展2次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2次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1次清理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专项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建筑企业不依法给农民工办理并缴纳工伤保险的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督促其依法给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同时,加大企业年审力度,建立企业守法诚信机制体制建设,定期向社会公开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切实督促各类企业规范劳动用工。
加强舆论引导,建立投诉举报网
针对用工企业责任意识不强、农民工群体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将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在各类建筑工地张贴《农民工权益告知牌》,发放劳动者用工维权爱心卡、《农民工维权手册》;积极与新闻媒体联合,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正面宣传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典型案例等方式,不断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扩大和畅通劳动用工维权渠道,不仅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12333人社咨询热线接受投诉举报,还向社会公布11部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电话,24小时接听答复各类举报和咨询。对投诉案件将做到三快,即快立案、快办理、快结案,确保案件受理率和查处率达到100%,结案率达到95%以上,信访回复率达100%。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