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人因城聚,城以才兴,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山东高密积极实施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努力打造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为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做出了贡献,各项人社工作挤入了山东省第一方阵,近日受到了山东省人社厅的肯定和表彰。
筑巢引凤缓解招工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做好细致周到、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服务,才能营造出和谐留人的环境,让劳动者闻之而来、来了就不想走。为此,高密市投资近亿元,建起了山东省唯一一家县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产业园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设有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招聘洽谈、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农民工维权服务、创业孵化、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等六大功能区。每周四举办招聘会,每月举行专场招聘会,每年举办春季、夏季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其中,公共就业服务区设置了就业失业登记、失业保险代理、技能培训登记、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等综合服务窗口;人才招聘洽谈区设立了60个不同规格的招聘摊位及面对面洽谈室,定期举办各类招聘会;人力资源培训区设置了会议室、合堂教室、微机室、标准教室、实训室、洽谈室等设施;创业政策支持区设置了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政策落实、小额担保贷款、金融信贷服务等窗口;人力资源机构办公区设立了独立办公场所,可容纳50家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办公。高密人社局姜局长告诉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以上,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年举办各类招聘会50场次以上,服务企业5000家次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姜局长介绍高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施初创企业成长工程后,每年至少有100家初创企业成长为中小微企业,创业成功孵化率达 95%以上,实现带动就业6000人以上,高密市产业园建设将成为集就业创业、求职招聘、智力引进、农民工维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并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样板,更好地助推高密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姜局长介绍,高密产业园以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功能多元化为基本定位,以争创省级产业园为目标,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集聚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着力打造集就业服务、求职招聘、智力引进、职业培训、创业实训、政策扶持、金融信贷、创业孵化、劳动维权、创新成果展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高密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经各级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2016年被省人社厅确定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据高密人社局办公室王主任介绍,为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题,高密市人社局积极在产业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工服务活动,并把外出招工作为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途径,人社局领导带队,组成招工团带领企业分赴省内外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进行招工,加强与当地政府、人社部门和民办职业中介机构间的沟通和交流,全力构筑劳动力用工联盟,先后与12个县市、38个劳务输出部门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并将山东省人力资源十强机构劳联集团引进园区,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劳务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了招工空间,开辟了新的招工渠道。据介绍,2016年春节过后,高密市人社局组织企业到云南、河南等地招工,已从云南、贵州、甘肃、湖南等地招收外来务工人员3700多人,缓解了企业的用工急需。目前,在高密市务工经商的外地劳动力已超过4万人。
高密小贷模式促就业
高密人社局姜局长告诉,近年来,高密市按照管理常态化、操作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认真谋划用足用好小贷政策的思路和措施,通过积极化解创业者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创造了促进就业的高密小贷模式。2016年,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快易贷2亿元,扶持创业成功人员1000多人,带动就业4000余人。
高密市制定出台《高密市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暂行办法》和《高密市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成立由常务市长任组长的小贷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办公会议定期听取情况汇报,政府办公室每月调度业务进展,真正实现实施常态化管理,合力拉长小贷优势。人社部门分别与财政部门、经办银行等签订工作协议,明确职责任务,界定操作流程,确立办理时限,确保了贷款资金发放、担保资金和财政贴息拨付等工作有序推进。人社局王主任告诉。
同时,高密编印了《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汇编》,面向全市群众和创业者发放4万份。采取发放问卷、座谈了解、个别约谈等多种形式,对申请小贷的企业和创业者,就从业类别、经营规模、客户信誉等进行深入调查。人社局王主任告诉,该局坚持规范化操作,着力提升小贷质量。在此基础上,由小贷审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严格执行贷前审核、跟踪全程、定期监督等制度规定,人社、财政、金融等部门各司其职,层层把关。此外,高密市人社局跟进社会化服务,全力放大小贷效能。坚持政策资金扶持与免费公益培训同步,设计了为期三年的大型公益性培训活动,定期开展申请小贷人员等群体培训,实现了小贷效能最大化。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高密人社局姜局长介绍,服务效能一直是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高密市人社局采取电话回访、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对部门效能的意见建议,研究落实改进措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局推行首问负责,细化落实首问负责制,对于服务对象的业务办理或咨询投诉,做好首问接待、首问登记。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和工作职责,广泛落实首问负责制。同时,落实一次告知,各科室根据职责职能,按照一事一单的要求,制定各项具体业务一次性告知单,从制度上探索解决由于政策、信息不对称而可能造成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事多跑现象。在此基础上,在人管中心服务大厅推行柜员制集成服务,在严格的内控监管下,打破科室原有界限,所有前台业务实行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叫号,变专柜专办为一柜集成,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柜台办结。同时,适时推出延时服务大客户预约等人性化服务,通过中午值班驻岗、提前上岗实现群众即到即办。
多措并举推进职业能力建设
高密人社局姜局长告诉,高密市将职业能力建设提升到民生民计层面,集中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对所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形成了1处就业训练中心、12处民办教育机构、450处企业培训中心齐头并进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培训格局。同时,高密将日常培训与岗位练兵紧密结合,每年由政府主办全市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了职工学练技能、奋发成才的工作热情。此外,该市还建立了有突出贡献技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评选制度,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全市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8398人。
高密市注重发挥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通过校企联动、企业自办等形式,联合成立了孚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豪迈职业培训学校,年可培训各类技能人才3000人。同时,将每年4月份定为基层基础工作月,聘请了1033名工作联络员,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仅此一项,年培训各类人员2.5万名。
高密市将所有职业能力建设资源进行调整,集中到市民之家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理,并于今年3月份开通了高密市服务短信互动平台,把包括职业能力建设在内的所有服务,与城乡千家万户连为一体,同步为12.6万人提供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根据城乡劳动者需求,成立了高密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积极为技能人才提供创业信息、创业策划、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法律维权等服务
四心四点化纠纷
多亏了人社局的调解,俺没花一分钱就拿到了赔偿款。从高密市人社局了解到,来高密打工的小李拿到了企业给付的8万多元工伤赔偿款,感慨地说道。今年以来,高密市人社局探索推出了四心四点调解法用于化解劳动纠纷,累计调解结案278余起,占案件总量的70%以上,有效节约了劳动者维权成本,提高了办案效率。
据人社局王主任介绍,该局探索推出了四心四点调解法,其中四心包括:一是交流沟通诚心;二是调解说服耐心;三是调解秉承公心;四是跟踪服务热心。
四点,一是找到关键点;二是找出着力点;三是找对平衡点;四是找准感化点。适时安排被告人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引导双方进行换位思考,以情动人,逐步感化。王主任告诉。
高密人社局姜局长最后向坦言:务工人员能否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考验着城市的智慧和魄力。我们要打造高密人力资源服务高地,会聚天下英才。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涌入高密,为高密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