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新疆实现“转移就业”战略构想

2018-09-19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之际,新疆已迈向跨越式大发展的新时期;但这也意味着新疆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极大的挑战。基础设施需要加强,产业经济需要发展;疆土资源需要开掘,流通贸易需要转换;社会安定需要稳固,人们生活需要改善;民族意识需要引导,文化品位更需提炼。特别是首府乌鲁木齐市代表着新疆的形象,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是新疆跨越式建设和发展成果的具体代言。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不是一句空话,促进就业、实现就业、充分就业才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核心关键;也是以人为本、造福百姓、科学发展观的升华理念。  然而,新疆的就业态势不容乐观。据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表明:新疆每年的城镇失业人口约50万左右;新生劳动力约20万左右;拆迁扩建、征用失地、游牧流转、兵团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约80万左右;外来劳动力约200万左右;老龄化人口230万左右;特别是结构性失业极其严重。许多人没活儿干,许多活儿没人干。尤其是脏、险、苦、累、有毒、有害和钱少利薄的事,许许多多的人大都不情愿去干。有些人宁可游手好闲、等待观望、瞎转乱逛,也不去干那些明明有利可得、明明适合自己、明明前景很好、明明可以发挥自己本事的事儿。这些都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就业态势相当严峻。  虽然我国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并出台了不少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等,但新疆就业态势的严峻、尤其是乌鲁木齐地区就业压力很大的事实毋庸质疑。新疆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安定和稳固,民生的保障和关注等等,都会因就业的不充分而面临挑战和考验。对此,我们特提出实现转移就业的战略构想。  一、转移就业的现实根源  新疆目前的就业态势,是一种粗放式经营的游牧状态。这种状态的形成,大致是由于新疆的地域环境、自然资源、民族结构和人文风情等多种因素所酿造。  新疆的地域环境辽阔广大,国土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以天山山脉为界,南疆南至青藏高原北坡,中陷塔里木盆地,平推塔克拉玛干沙漠。辖有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喀什、和田、阿克苏、巴音郭楞、吐鲁番,加之东疆哈密等地州,地域辽阔、土地贫瘠、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经济凋敝,其就业态势必然是区域所限、条件自然的粗放经营式。  北疆北去阿尔泰山,中低准噶尔盆地,崎岖荒漠戈壁。辖有参差的伊犁河谷、夹着细窄的博尔塔拉州、起伏着塔城、阿勒泰地区、不规则的昌吉自治州、坐落着首府乌鲁木齐。相对南疆来说,土地较为肥沃、交通尚算便利、人口比较集中、经济还算可以?但就业态势仍在自然的粗放经营圈里。  新疆的自然资源,当然有着很大优势。大都知道的石油、煤炭、天然气、金属矿藏、非金属物质、森林草原、冰川湿地、风源开发、日照空气利用等,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优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显然不能乱采滥挖、疯狂糟蹋、粗放开发,必须是有目的、有规划、有法律、有节制的科学的组织性进行。且不说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对国家经济有什么发展,对人民生活有什么改善,对社会文明有什么贡献?但有目的、有规划、有法律、有节制的科学的组织性进行方式,对促进就业、带动就业、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等肯定起着积极的劳动力配置作用。然而,新疆的劳动力配置是缺乏有目的、科学的组织性进行的。或者说,新疆的劳动力配置是在自然的粗放性经营圈里进行的。  新疆的就业态势、就业走向和劳动力配置的重心,不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也很难对新疆的就业态势、就业走向和劳动力配置有较大的改观;新疆能够调节就业、促进就业、扩大就业、保障民生的根源,是在有效的开发利用现存的土地资源。新疆的土地面积资源,全国无省区可比,但土地面积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疆却无法与国内绝大多数省区可比;特别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资源从而拉动就业的能力和合理有效的配置劳动力,实在非常的劣低。  都知道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准确的说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民族结构显得独特。新疆最少有4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1000万左右;汉族900万左右;哈萨克族140万左右;回、柯、蒙、塔、锡、满、乌、俄、达等150万左右;其它少数民族12万左右。虽然南疆多为维吾尔族聚居,北疆为多民族散居,南、北、东疆各民族混融杂居;但民族之间彼此相容,又相对独立凝聚。其结构复杂、风俗各异、理念分散、信仰不一,导致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行为风格和精神希愿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特别是就业途径、就业选择、就业观念和就业走向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局限、限制、束缚或制约。因此,改变新疆的就业态势,转变自然粗放性就业经营方式,有目的、科学的、组织性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劳动力,实在必行!  上述的现实状况,决定着新疆的就业态势、就业走向和劳动力配置的实际。或者说,新疆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安定和稳固,民生的保障和关注等等,都会与调节就业、促进就业、扩大就业、充分就业密不可分。采取有目的、科学的、组织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劳动力方式,实现转移就业的战略决策,必然对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有效应对新疆跨越式大发展的挑战和考验,发挥着强力的推进作用。  二、转移就业的实施战略  实施转移就业的战略决策,必须调整新疆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处理农业种植产业、畜牧养殖产业和经营贸易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及相应关系,必须使种植、养殖、经营产业化。  新疆的土地资源不能有效开发利用,是新疆建设和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根子;而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又不能使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经营贸易产业化、规模化,是新疆就业态势不活跃、拉动就业能力很虚弱、配置劳动力的举措显得被动、失当和不合理的主要根源。  新疆的土地资源,其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是当年的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乃至新中国政权的稳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有的;中国历史上是无二的;解决就业问题是空前绝后的;也是实现转移就业的创造性典范。然而,已开发的土地资源随着时间的奔驰,不但没有再垦荒、再拓展,反倒迅速的沙化、酸碱化、质量退化、搁置荒芜化等,加上人为的切块分割、承包经营、强行征用、疯狂挤占等,使得已开垦的土地面积急剧紧缩,大多的耕地资源、绿洲草原猛烈贫瘠化。  从南疆的兵团农场、东疆的荒滩戈壁、到北疆的草原耕地,其紧缩、贫瘠化的数字和趋势,令人惊魂绝气!仅以乌鲁木齐周边的土地资源实地勘察显示,土地资源和耕地面积以年近10%的速度紧缩;以5%的速度退化;以3%的速度搁置荒芜。乌鲁木齐南山的板房沟土地成了土板;菊花台看不到菊花;甘沟本是甘泉流淌的沟,现成了真正的干沟。  乌鲁木齐北郊的铁厂沟,许多村组的耕地荒芜搁置。原因是犁地了,播种了,花钱投入了,年底了不去收获。种植的庄稼长的很低,产量很低,用康拜因收割,割不住、收不上来,费用比收上的庄稼卖价还高;顾用人力收割,面积大、费时长、季节赶不上,特别是费用:人工资100元/天,还要管饭,花费比收上的粮食贵,划不来;干脆就不收了,第二年再翻进地里。有的就根本不种地,让耕地搁置荒着,还不如坐等干拿政府每年每亩发给的政策补贴。米东区的三道坝、羊毛工、长山子、古牧地等乡镇的村民,整体认为种地不划算。种地投入大、季节长、花费高、收入低,一些人把分给自己的土地再转包出去。大部分农户除种植以外,还养殖鸡、鸭、鹅、鱼;育肥羊、牛、马、猪,许多人家成为专业养殖育肥大户;稍有点捣腾能力的,就去贩运贩卖生禽、活畜和蛋肉。农业经济逐渐萎缩,养殖产业成为规模,商品交易出现猛烈势头。这种状况乌鲁木齐市周边是这样,兵团劳动力转业转产更是如此,全疆的其它地区基本相似。  商品交易和产品贸易可能会对经济指数的拉升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一味的刺激商业经济、都去涌向赚钱的买卖,必然导致商品价格虚高,物价攀升,通货膨胀。从而容易使产业滑坡、产品减弱、经济衰落;尤其是就业困难、失业猛增、民生不保,更何谈建设与发展?对此,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变换经济方式,已是迫在眉睫。  这里对新疆整体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经济方式的调整不做专门论述,单就乌鲁木齐地区的就业状况简要说明。  乌鲁木齐地区的就业状况应该说非常可观,前景广阔。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年就业目标任务7.5万人以上;年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全乌鲁木齐市557个社区,已有430个充分就业社区挂牌,合格验收率达到95%以上;首批创建全国创业性城市,乌鲁木齐被排在前10位之内。由此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的就业态势相当喜人,但乌鲁木齐地区的失业情况并不乐观。乌鲁木齐市的年失业人数在8万左右;新生劳动力5万左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少在40万左右;外来劳动力至少100万左右。特别是结构性失业相当严重。再联系到全疆的就业态势,这就给城镇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加上文前新疆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政府促进就业的方式和调节就业的战略,就必须应有所转变。  因此,实现转移就业的战略决策,采取有目的、科学的、组织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劳动力方式,抓住充分就业的关键;必然对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有效应对新疆跨越式大发展的挑战和考验,都将起着切实强力的推进作用。  实现转移就业的战略决策,就是要加大城镇、兵团和农村劳动力,快速、合理而有效的流动。要依据新疆的地域环境、自然资源、民族结构、人文风情和劳动力状况等多种实际;采取有目的、科学的、组织的方式,达到新疆特别是乌鲁木齐的劳动力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实现就业转移。  首先,要调整新疆产业经济和商贸经济的结构,把商贸经济的重心转移到产业经济上来。从战略决策上转变思路,抓住新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花大力气使荒山绿化、土质涵养和耕地种植形成农、林、菜、草等农业种植产业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业种植产业化的优势,花大力气抓好牛、羊、马、牧、鱼、猪等和鸡、鸭、鹅、禽、蛋等的养殖和育肥,使之形成活畜、活禽、蛋肉等养殖产业化。抓好农业种植产业和养殖育肥产业化同时,还要花大力气整合产业,使种植和养殖产业转换成深加工和产品贸易产业化。实现农业种植产业化、养殖育肥产业化和产品贸易产业化,是新疆特别是乌鲁木齐市实现转移就业战略决策的基础;是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创新性理念展示;是扩大就业、充分就业、关注民生、保障民生,采取有目的、科学的、组织的、合理有效配置劳动力方式的开拓性途径。  其次,实现转移就业的战略决策。1、要把牧业、农村、兵团团场的现有劳动力组织起来,稳定在现有的农业种植、养殖育肥和产品贸易队伍里;引导其先规模化,再产业化,以其更多的吸纳劳动力。2、有目的的引导牧业、农村、兵团团场的富余劳动力自行流动,相互转移。可以向城镇流动,可以向全疆流动,可以向国内流动,可以向国外转移。3、特别是城镇失业者、新生劳动力、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有种植养殖技术知识和研究管理人员,更应该有组织的、花大力气、鼓励其投身到农业种植产业化、养殖育肥产业化和产品贸易产业化的行列中。4、引导中心城市劳动力到偏、边、远的城市就业;到基层就业;到农、牧、团场就业;到内地省区就业;到国外就业等等。这样,城市就业的压力必然减轻;整体就业态势必然改观;充分就业的局面必然改善。民生保障、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都将会通过转移就业的战略策略,使就业转移出崭新的局面。  三、转移就业的对应政策和措施  实现转移就业的战略策略,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其实,我国已成的经济制度、就业政策和许多相关措施,应该说对转移就业的战略策略不谋而合或已经有很大支持。但调整新疆产业经济和商贸经济的结构,把商贸经济的重心转移到产业经济上来,尤其是转移战略思路、转变经济观念或思维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种植产业化、养殖育肥产业化和产品贸易产业化,的确是极其艰难的。  对此,我们简要提出对应政策和措施的看法。  1、工业产业经济政策,维持现有的国家政策仍需创新。  2、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政策,应有所转变。建议新疆的土地资源和耕地面积要实行集约化使用和管理。原生产建设兵团的模式需要加强或进一步创新改善,使新疆的土地资源和耕地面积成为吸纳劳动力或创业就业的蓄水池集散地。  3、从身份上、职业上、福利津贴上、保障待遇上等,要出台调高性的政策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奉献意识,利用经济杠杆,动用政治态势,用吸引力调动其心智和能力。令其甘心情愿、主动积极的奔向事业的田地。  4、提出农业种植产业化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详细策划具体的运作程序;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前瞻性和良性循环、可持性发展的法规法律。  5、对养殖育肥产业化,要采取集团化的调配和管理。同样提出养殖育肥产业化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详细策划具体的运作程序;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前瞻性和良性循环、可持性发展的法规法律。  6、对产品贸易产业化,主要是土地产品、养殖畜牧产品和交换贸易、二次深加工产品等,更要实行集团化经营和管理。特别是用人制度和劳动力配置,都可借鉴公务员进编的方式招用录取,使其在国家岗位上发挥应有的聪明才智。  若此实现转移就业,新疆的经济腾飞已在不远的将来!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就业转移就业转移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