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缴纳的社保基数是怎么确定的?


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那么我们缴纳的社保基数是怎么确定的? 社保基数怎么确定的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社保费用基数是以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确定,职工缴费基数是以职工本人工资确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算,还有上限与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月平均工资计算,还有上限与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注意事项 针对用人单位工资发放形式的多种化,职工在确定缴费基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以现金或银行存款形式支付给职工个人的交通补贴、私车补贴、电话补贴、午餐补贴、过节费以及支付高温、高空、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岗位的津贴,应纳入缴费基数。 (2)单位为不休假的职工发放的现金或补贴,应纳入缴费基数。 (3)实行底薪制的职工,根据营业额或经营业绩提成取得的收入,应纳入缴费基数。 (4)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各种商业保险费(不含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费),应纳入缴费基数。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