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唐钧:目前讨论“晚退”不合时宜

2016-10-30 08:00:10 无忧保
【导读】:唐钧:目前讨论“晚退”不合时宜

最近,在一些专家和官员的忽悠下,“晚退”问题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这个已经数次被公众舆论否定了的老话题,不说是“故意添乱”,至少可以说是“唔识做”吧。

20世纪90年代以后,推迟退休年龄确实成为国际上的一股潮流。在90年代,当时经合组织24个国家中,就有澳大利亚、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新西兰、葡萄牙、土耳其等7个国家调整了退休年龄,其中大多是将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都调整到65岁。只有土耳其的调整是个例外,1991年是男55岁、女50岁,1994年是男60岁、女55岁,但到1998年又恢复到男55岁、女50岁。当时经合组织国家纷纷调整退休年龄,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劳动力。土耳其后来发现他们并不缺乏劳动力,于是又恢复到原来的年限。

中国要推迟退休年龄,有关专家提出的“根本动因”是“可以延迟社会保障福利支付,减轻社会负担”。这与经合组织国家是不一样的,不要忽悠为“符合国际惯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肯定也难以“独善其身”。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都在传来企业破产倒闭的消息,打工者工资水平也有所下降。大学生就业,各方都用“形势严峻”、“就业寒流再度降温”、“大学生最痛”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如果推迟退休年龄,实际上肯定会减少工作岗位。

推迟退休年龄会减少多少就业岗位?从下面这段话中也许可以得到一些数量上的印象:“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万~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什么叫“自然减员”,主要指的不就是“退休”吗?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减少的就业岗位至少在300万个左右,占每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多。对比2007年公报披露的数字:参保离退休人员49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9万人。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忧心‘晚退霸岗’顾此失彼”,是有充足理由的。

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2007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年的“4050”人员,而且女性居多。十年前(1998~1999年)的“50”人员今年正好60岁,“40”人员则为50岁。这些人好不容易盼到可以或马上可以领取养老金了,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有“确保”的政策,比起他们现在正在领取的其他什么名目,养老金都要稳定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会金额更多。一旦延长退休年龄,他们又得苦捱几年乃至十几年,这可是个绝对不容掉以轻心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现在60岁甚至65岁的老年人,确实大多数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还健康。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就是干到70岁都不在话下。而实际上,现在很多大学和科研单位,在教授和研究员们接近60岁时,安排其再带一个研究生,所以大多都到63岁左右退休。公务员中,副厅局级以上的女性官员,也已经是60岁退休。如果到55岁尚不能达到这样的级别,退休了也应该。考虑到“长江后浪”,“前浪”也许谦让出岗位来更符合我们的民族传统。

本来“晚退”问题的讨论,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或者是“政策研究”的问题,但社会政策总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思考相关的社会脉络,绝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提出这个问题实在有扰乱社会心理之嫌。 (作者唐钧,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