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根深埋: 企业社保出漏洞
廖伟新,现年61岁,出生于1952年11月8日,梅州兴宁人。1985年来深圳打工,1995年8月进入深圳市金丰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金丰公司)。1999年,身为深圳机场集团下属企业的金丰公司与货运公司合并。时至今日,廖伟新已在该公司连续工作17年半。
按照常规,老廖在2012年11月8日就能办理退休,但老廖却退不了。原因在于,1995年8月至1999年5月这段时间,由于金丰公司漏缴员工社保,导致老廖在深圳的连续缴纳社保年限不足15年。因此,本来去年就可以正常退休在深圳领取退休金的老廖,不得不继续上班1年零6个月。这空缺的3年10个月,让这个本该可以安度晚年的老人不得不为自己的养老金犯愁。
来到本报投诉的老廖拿出了一张至今还保留着的“深圳市职工保险电脑卡”,这张早被冻结的卡有着老廖1990至1992年的缴费记录。1995年8月,老廖进入金丰公司。在老廖眼里,金丰公司有着深圳机场的背景,这无疑是个可靠的单位。让老廖始料不及的是,金丰公司却做了件不靠谱的事。
“那个时候是承包单位,财务比较乱,我们拿工资都是发现金,谁也没见过工资条。”比老廖稍迟一年进入金丰公司的谭云梯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比老廖小一岁的老谭漏缴的时间也有两年多。他们透露,出现相同问题的工友现在有十来个人。
问题出在哪里?老廖们查询的结果是,当年公司财务报表上有员工社保缴纳记录,但相关人员实际并未办理,老廖和老谭们的社保缴费被打了白条。
就老廖反映的情况,记者来到机场货运公司采访。货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老廖面临的问题是金丰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不清楚当初是怎么执行社保政策的。对于货运公司与金丰公司合并时,是否存在解决漏缴员工社保问题的协议,其称目前“已找不到这些资料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少数。深圳市社保局给本报记者的回复称,“企业漏缴、少缴养老保险费属违法行为”,职工一旦发现,应在两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超出这一时限,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再查处。回复表示,考虑到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初级阶段,因职工社保意识不强,部分职工存在不愿降低当期收益而与企业达成不缴、少缴养老保险的默契,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又因为待遇过低,重新提出补缴申请,而由于超过法定追诉时效,行政机关无法追缴的情况。
市社保局在回复中透露,仅2012年,该局便针对漏缴、少缴检查用人单位6545家次,涉及员工人数169.78万人次,共追缴社会保险费8107.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