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充实社保资金账户国企大有可为

2017-04-10 08:00:02 无忧保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包括人口总量、性别构成、年龄人口、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城乡人口以及流动人口等诸多指标,那么这些指标将如何解读,又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老龄化压力前所未有   此次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上升1.91个百分点。“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用了将近一百多年的时间才进入老龄社会,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在加快。”知名民间智库安邦集团研究员李浩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时也表示,我国老龄人口的绝对数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加,作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的挑战可能比发达国家更大。   “老龄化的关键问题在于由谁养老,未来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将大幅上升,以前是5个人养1个,现在可能是3个人养1个,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大。这表现在一方面是目前养老金的结构和收支上,国家能否有效应对老龄化;另一方面是如果仅仅依靠个人,能否实现养老。”经济学博士马光远对此表示担忧。“中国已经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欠账将越来越大。填补社会保障资金窟窿,国企应该大有作为。”李浩建议,应该提高国企上缴红利比例,用于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与此同时,老龄社会的到来,将使得中国的经济出现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从国内来看,老龄化会减少家庭收入同时却会增加家庭开支,这就意味着国民储蓄率可能会降低,储蓄的减少进而会带动信贷投资的下降,但消费比例会逐渐上升,这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的人口红利,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对于前些年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高通胀问题,起到了延缓和抑制的作用。而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会让世界其它国家有个全新的审视。”   在李浩看来,“银发产业”、“养老产业”等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在未来将呈现快速增长,国内的企业可以借鉴像日本这样老龄产业比较成熟国家的产业模式。“老龄化还会给经济布局带来变化,产生一种虹吸效应。比如去年河北提出环首都经贸圈,可以瞄准‘游牧养老’的市场,部分县市可以发展成为北京的养老基地,形成差异化的产业格局。”   劳动力结构变化促转型   另外从人口的流动数据来看,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此次流动人口的增长了81.03%。“流动人口速度的加快,反映出近些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未来流动人口的速度将会减速,更多的人会选择留在本地工作。”李浩表示,这也将促使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此次公布的人口数据还显示,较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马光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阻力,还在于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如何将这部分人转化为城市人口。“之所以称他们为流动人口,主要在于他们没有享受到与城市人口一样的待遇,包括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对于城镇化未来的发展,马光远认为不能急躁和大跃进,要寻求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避免一线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缓解城市面临的各方面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和改造中小城镇,引导和吸纳人口。“尤其是要解决好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流动的‘两栖人口’,促进地区间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发展。”   从“量”胜到“质”胜   另外,本次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在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一项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上升,文盲率也呈下降趋势。如何才能将这种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变为对经济增长的现实生产力,逐步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尤其现在我国还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用工荒等问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还在于教育和培训,尤其是我国的教育模式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联。一方面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要避免高校出现同质化或重复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发展职业教育,针对性地培养一些技术型人才。”李浩说。   马建堂也表示,目前我国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到2013年以后会逐步下降,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快了。“到那时仅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是做不到了,更要靠质来取胜,靠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标签:   社保社保资金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