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延迟退休”调查资讯


延迟退休反对最多是一个严重信号 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调创新中心、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网民对时政热词、部分重大政策态度报告。数据分析显示,网民对习式反腐认可度最高,对单独二孩、养老金并轨等政策予以高度肯定。相较之下,网民对延迟退休呈现一边倒式的负面态度,在明确表态的用户中,无一人持非常支持态度,倾向支持的比例也仅为14.3%,反对比例高达85.7%,其中28.6%强烈反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全国人大小编会上介绍,今年将完成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方案的制定,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作为一项仍未最终确定方案的政策,延迟退休政策在普通公众中获得最多反对票,这应该视为一个严重的信号,值得高层决策者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 从2008年传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延迟退休政策的消息以来,各界围绕该不该推迟退休年龄展开的争论一直未见停歇。支持者有支持的理由,如认为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养老统筹基金收入,减轻国家养老金支持压力;有利于更充分地开发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等。反对者也有反对的理由,如认为延迟退休会增加就业压力,减缓社会就业人群的新陈代谢;由于预期寿命短期内难以大幅提高,延迟退休将使职工缴纳社保时间更长,享受社保时间更短,造成新的不公平等。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确定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改革方向。现在,这项改革的渐进方式和速度,在诸多改革中显得尤为突出。按照尹蔚民提出的时间表,先是今年争取完成改革方案的制定,接着是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后年正式推出,正式推出不意味着马上实施,而是要等五年后才正式实施。制定改革方案小心翼翼高度谨慎,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尽量细致周全,方案正式推出后也不急于实施,而是还要耐心等一等、看一看,待五年之后再付诸实施。之所以如此不计效率,不避繁复,是因为这项改革涉及亿万人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大多数劳动者晚年的福祉和保障,必须稳妥把握慎之又慎,必须统筹兼顾力求万无一失。 为消除公众的疑虑,逐步获得反对者的理解,延迟退休政策需要在两个层面上追求最大程度的公平。一是国家和职工关系的层面。延迟退休延长了职工工作的时间,并缩短了职工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一方面可以增加养老统筹收入,弥补养老统筹缺口,另一方面有助减轻国家支付养老金的压力,这首先对国家是很合算的。所以,国家应当加大相关领域改革的力度,提高在职职工的工资和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收入,使职工能够获得一定的补偿,与国家分享延迟退休改革的红利。目前看来,延迟退休改革之所以招致不少人的质疑和反对,主要就是因为人们更多地看到了职工在改革中吃亏的部分;如果看不到职工在改革中获得补偿的可能,人们的质疑和反对态度将很难改变。 二是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的层面。延迟退休对不同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影响,即便是在同一个社会群体内部,对不同的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比如,一些公务员包括领导干部、高精尖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新兴行业的创新人才是赞成延迟退休的,他们的身心条件、工作状态和资源优势都会支持延迟退休的选择。但是,对那些长期从事一般工作特别是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普通职工而言,退休时间如果延迟太长,将使他们的身心承受更大的负担和压力,甚至酿成有力缴社保,无福享社保的悲剧。 复旦大学的上述报告中,尽管延迟退休方案获一边倒式反对,但有效样本中对弹性退休的支持比例高达93.9%,可知在总体上,公众对延迟退休的态度仍是理性的。这也提示我们,应当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采取分类管理政策,在延迟退休年龄、激励和约束措施(对抵触延迟退休的适当予以激励,对积极要求延迟退休的适当予以限制)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富于人性化的区别对待,才有可能在不同群体之间形成相对均衡的局面,在全社会范围建成公平和谐的退休制度。http://www.cnrencai.com/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