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谭敏
现状:养老金四大问题影响公众信心
缴费率高保障度低
中国的养老金缴费方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账户,每人缴纳月工资的8%,另一部分是统筹账户,由单位每月为职工缴纳工资的20%。
从世界范围来看,28%的缴费率并不低,美国养老金缴费率只有12.4%,而老龄社会严重的德国、日本,总费率都没超过20%。然而,交了这么多钱,我们退休后的保障并不高。有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企业退休职工到手退休金只有在职时的42.9%,低于国际警戒线55%以下。
空账巨大
我国养老制度设计,是用这一代人交的钱养活上一代人,因此,统筹账户中的钱不足以支付本期账户时,就只能动用个人账户的钱,出现个人账户只有账没有钱的空账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额为24859亿元,而参与试点的13个省份共积累个人账户基金只有2703亿元,形成2.2万亿元空账。而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隐形债务将达到18.3万亿元。空账问题也使许多人担心自己交的钱会不会被挪用或占用,退休时还能不能拿到养老金。
双轨制不公
中国的养老制度还存在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双轨制。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仅不需要缴纳养老金,退休时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而且退休金平均是企业职工的两倍,基本上和退休前差别不大。这一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引起广泛不满。
转移不便
养老金和公积金不同,公积金只要买房后,就可以按月提取,而且个人和单位所缴的钱都在个人账户里,而养老金缴费的时间很长,至少要缴满15年,而且到达退休年龄才能按月领取。因此,尤其是低收入者,为了生活宽裕一点,宁可放弃交养老金。而统筹层次太低,导致养老保险(放心保)在转移时非常不方便,也使一些流动就业人口不得不放弃加入。
而一些白领因为担心通胀和养老金空账,也选择能不交就不交,尽量少交。
焦点 1
养老金能抗通胀吗?
近两万亿的余额放在银行里睡大觉,仅靠利息,还赶不上CPI,怎样保证养老金不缩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全世界的养老金基本有两种:一是现收现付制,也就是用这一代人的钱养上一代人,这种制度的好处是钱不用存起来,可以抗通胀,但是,一旦出现老龄化,工作的人支付养老金的负担就会很重。另一种是积累制,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户,老了以后花自己的钱。好处是明明白白,存多少用多少,但缺点是不利于抵御通胀。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综合了这两者,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在郑秉文看来,出现空账并不说明养老金陷入了支付危机。目前因为当期的正常缴费收入与制度支出相比,基本上是收支平衡的,再加上每年财政补贴,盈余就非常大,只是各省的情况极不平衡,有将近一半的省份是收入小于支出。
不过,据今年六月人社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有近两万亿的余额都放在银行里睡大觉,仅靠利息,很多年份赶不上CPI,累计余额的规模越大,损失就越大,因此,他认为,改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焦点 2
统筹账户收益为何不公开?
无论是企业投入部分还是政府补贴部分,到底有多少,用到哪里去,公众都有权知道。
目前,养老金个人账户中的钱是可以查询的,可单位为企业职工缴纳的那部分却是一笔糊涂账。这笔钱进入统筹账户后就如同流入了一个“公共池塘”,虽然知道这笔钱专款专用,是大家共同的资产,但是,却无法明确划分哪个人是多少份,陷入典型的“公地悲剧”中。
郑秉文认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大家都怕自己吃亏了,都愿意当搭便车者,想少交。
郑秉文说,养老账户现在信息的不对称是非常普遍的。中央政府每年公布的只是全国宏观的基本情况,在统筹层次很低的情况下,它与参保人本地的情况是有很大差距的,一个地方一个样,甚至天壤之别。如果要公布地方的社保情况,影响未必是正面的,因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的社保基金支付能力远不如沿海发达省份,很容易产生社会恐慌。实际上,社保政策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养老金的政策性很强,收不抵支是肯定会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养老金是肯定能保证发放的。
所以,在统筹层次很低的情况下,让制度完全透明反而会产生误导,但不透明,参保人对制度不甚了解,社会无法有效监督。这就是一个悖论。
他认为,出路还在于提高统筹层次,提高以后,信息披露可以再扩大一些。他强调,统筹层次是指社保基金的收支的核算层次和统收统支的层级,这才是统筹层次的本意。而不仅仅只是目前提的费率、费基、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六统一”,那是初级概念,中国特色。
焦点 3
费率能不能降低?
很多环节存在“跑冒滴漏”,所以目前费率虽高,但一旦降下来就会出现当期缺口。
既然个人和企业都觉得缴费太多,费率有没有可能降低?对此,郑秉文认为,毫无疑问,中国的费率跟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高的,但一旦降下来就会出现当期缺口,因为目前的正常缴费收入大约正好等于支出;本来,按照目前的缴费率、制度赡养率和替代率来看,这个费率是很高的,有很大的下调余地,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存在道德风险,在长长的缴费到支出的链条中,很多环节存在“跑冒滴漏”,所以,这么高的费率还是不能满足需要。比如,缴费的真实费基就很小,月收入6000元,但为了逃避就只按4000元来做基数缴费,大家都不想按照真实收入作为缴费基数,都想逃避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没有激励性,没有体现多缴多得,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所以,不是单降低费率这一件事就能解决,必须跟制度的顶层设计联系到一起。“养老保险的问题是一环扣一环,单独是改不动的,必须有一个顶层设计。”郑秉文说,制度一定要改,如果不改,中国将和许多国家一样,面临老龄化的严重威胁。
标签: 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