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企业不景气,加上农民工在大环境的下法治维权意识开始凸显,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劳动纠纷呈现上升的趋势。江干区人力社保局立足劳动关系现状,积极梳理案件类型,分析案件产生的各种原因,积极探索劳动关系调解仲裁一体化工作机制,坚持调解先行,调裁一体,减少行政成本和劳资关系双方的维权成本,被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授予2013年度全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工作优秀单位、被江干区委授予2008-2012年度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今年以来,该局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28件,帮助劳动者维权金额达945.52万元,专职仲裁员人均办案量达到了86起。
一、主动出击,劳动纠纷前置处理。 注重实地走访。通过“周三访谈夜”、困难人员慰问、日常走访等形式,深入企业和家庭,了解用工双方存在的用工隐患、困难、需求,及时将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中。今年,庆春银泰因整体改造提升闭馆3个月,区劳动仲裁院的工作人员多次主动上门走访,了解所有员工的安置、工资结算问题,做好劳动纠纷的提前预判,期间未发生一例劳资纠纷,实现平稳过度;主动深入巨星科技等大型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做好政策引导,要求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全部签订共同约定书,共同约定书签订率达100%。对新成立的39家企业及新开工的8个建筑工地进行劳动用工规范指导,努力打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探索互联网+。依托江干人社局网、江干人社微信、江干人社报等载体推送劳动纠纷案例解析、劳动关系热点解答、政策法规等信息,扩大劳动政策覆盖面,对劳动关系的纠纷起到预警作用,增强企业规范用工的意识。唱响“双爱”品牌。专门召开推进“双爱”活动部署会,发放“六有六要”的主题海报800多套,在企业、社区和公共场所进行张贴,进一步扩大“双爱”活动的影响面,让“双爱”活动家喻户晓。积极开展薪酬专员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行建筑施工企业工资专管员制度,多次召开江干区建筑施工企业工资专管员培训现场会,邀请专家详细讲解规范建筑企业合法用工的具体方法;召集辖区8个街道及科技经济园区劳动监察中队工作人员进行了部署,落实辖区340家企业参加薪酬调查培训,完成了企业薪酬调查300家,完善了企业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准备工作。
二、基层先行,劳动纠纷快速处理 。充分利用八个街道和科技经济园区劳动监察中队监察员的力量,推行一岗三员,将大量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预防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完善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同时不定期组织劳动法规政策的学习及案件的情景演练,提高案件处理的实战能力。目前,共有基层监察员49名,协助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推广劳动人事仲裁派出庭。2014年,九堡、丁桥街道建立劳动仲裁派出庭推出以后,延伸了服务“触角”,激活了基层“细胞”,提高了基层快速裁决的水平和应对复杂案件的能力。今年,四季青、笕桥街道试行推广仲裁派出庭。上半年,九堡、丁兰派出庭处理了28起仲裁案件,其中九堡派出庭经办25件,结案20起,调解16起,调解率达到80%,总调解金额为41万。举办劳动仲裁巡回讲堂,为500余家企业讲解了当前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并送上《仲裁解案》案例丛书,帮助用人单位规范用工,从源头上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促进区域内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了进一步激发劳动争议兼职办案人员的积极性,肯定成绩树立典型,今年还出台了《江干区劳动争议兼职办案人员补助办法》,实行绩效考核制度。
三、外部介入,劳动纠纷专业处理。 聘请专业律师兼职仲裁员参与案件的调解、审理工作以及提供第三方建议,发挥律师在释法析理上的职业优势和导向作用,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将案件关口前移,使劳动者的权益能及时、快速得到保障。今年以来,已成功招募4名专业律师,审理10余起劳动争议案件,组织专业律师进行仲裁业务培训2次。在辖区8个街道均成立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102个村、社区实现基层调解组织全覆盖,86余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均建立了调解组织,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明显提高。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室。由法律援助中心选派多名业务能力强、熟悉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政策、服务态度好的执业律师每周一、三、五全天在劳动仲裁值班,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法律咨询、指导书写法律文书,按照程序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并报送区法律援助中心审批。截至目前,通过法律援助的仲裁案件达到357余件,惠及职工630余人。
四、部门联动,劳动纠纷科学处理。仲裁院与区法律援助中心不定期召开业务联系会,及时沟通,共同应对新形势下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分享经验,优势互补,更好地化解各类劳动争议纠纷。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多次召开会议,明确工作职责,研究分析市局下发的《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体系标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同司法、法院、工会等单位协调联系,积极引进社会调解组织,共同调处突发案件或疑难案件。通过发布工作简报、召开信息通报会等形式,定期向建设、财政、税务等相关单位通报企业劳动保障诚信指数。加强区法院的业务对接。实施《关于推行区仲裁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加强裁审衔接工作的制度》,实现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仲裁与审判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及时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深化双网化管理,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确保企业三本台账信息准确入库,今年以来采集29000家单位信息,经辩别录入信息26218家。扎实推进“智慧监察”工作,率先在2个建筑工地实行实名制考勤登记试点,确保劳动用工信息随时可查可看,维护了用工双方的正当权益,减少了劳动纠纷。
江干区人力社保局四举措积极化解劳动争议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