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星期日,但简陋的湄洲岛红十字医院里,病人越聚越多。大家的想法和戴天贵一样:今天大医院的专家上岛看病,不用乘船、坐车进城了,可得抓住机会。
当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有10位专家上岛,一天下来,诊治260多位患者。天色渐暗,专家们登船返回,一些来晚了的病人也不着急,“他们每个周末都来,我们等下个星期”。
三甲医院专家定期下乡巡诊,始于莆田市推行的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改革。去年,莆田市依托三甲医院,组建两大医疗集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莆田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两大医疗集团吸收了一大批乡镇卫生院加入,集团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生培训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给予全力支持。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目前已托管8家乡镇医院,湄洲岛红十字医院是其中之一。为了改变岛上居民因出行难而带来的看病难题,医疗集团不仅在每个周末组织多名专家上岛巡诊,还派出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到岛上坐诊,将大医院的先进诊疗水平送到乡镇。
“那次幸亏有大医院的医生,不然后果很难想象!”说话的是家住湄洲岛的唐美珍,今年8月“潭美”登陆期间,她公公突发脑梗,半个身子不能动弹,“遇到这种情况,得送城里医院的”。但是,渡轮因为台风停航,根本无法出岛。无奈之下,唐美珍和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公公送到湄洲岛红十字医院。“值班医生是附属医院的,水平很高,经验丰富,终于把老人家救了过来。”
比湄洲岛更远的南日岛,同样有了看大病的实力。9月24日,莆田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南日镇卫生院揭牌。南日镇卫生院担负着岛上6万多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医疗条件较差,卫技人员短缺,已经难以适应海岛群众医疗需求。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莆田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将优质医疗资源拓展到海岛,积极投入技术力量,重点提升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的处理能力。同时,选派医疗专家到南日镇卫生院,参与一线临床工作,让海岛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
“治疗15天,总费用1012.42元,新农合报销499.56元……”戴天贵拿着奶奶看病的账单,有些不大相信,“专家来给看病,自己才支付几百块钱?”湄洲岛红十字医院副院长薛美和解释说,虽然病人享受了和城市一样的医疗服务,但费用仍按乡镇卫生院标准收取。“根据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城里大医院只能报55%,乡镇卫生院却能报90%!”
目前,湄洲岛红十字医院病人的人均花费是45元,而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病人的人均花费超过180元,这还不包括病人出岛、进城的往返交通费和住宿、饮食、误工等费用。“这笔账一算,病人和家属就有了比较,既然城里医生下乡来了,在乡镇卫生院里能治好病,就不再往城里挤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庄惠龙说。
一些原本“萧条”的乡镇卫生院,因此有了蓬勃发展的朝气。黄石镇卫生院院长彭德震介绍说,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托管后,附属医院各个科室的专家轮流来坐诊、巡诊,本院医生也有了进修、提升的机会,解决了困扰乡镇卫生院的人才短缺难题,9月份门诊人数同比增长20%以上。根据湄洲岛红十字医院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医院门诊量达16461人次,同比增长18.29%,呈现出持续增长迹象。
“政府办、集团管,在集团内实施资源整合,将核心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逐步实现医疗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是莆田医疗改革的方向。”莆田市卫生局局长张亦兵说,三甲医疗服务向下延伸,使基层医院留住了病人,客观上减少了大医院的压力,对缓解看病难问题也起到一定作用。
改革已经起步,还得踏踏实实走下去。庄惠龙介绍说,乡镇医院人才问题解决后,下一步将在硬件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像湄洲岛红十字医院,住院部、手术室、产房都需要提升,保障海岛居民的就医需求。
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流动制度改革。农民住房财产作为农民最主要的家庭财产和农村最有市场价值的资源,推进其市场流动进行保值增值,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 道,而且为农民扩大生产增加投入和提供信用资产开辟新途径。一是要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制度创新,加快农民住房财产的确权颁证,加强地方立法,出台农民房 产抵押、担保、转让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二是要推进农民住房产权流动的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设置切合农 民需求的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三是要推进农民住房产权的评估服务,简化评估手续,提高评估的科学性,降低农民住房才产权交易的成本。四是加强农民住房 产权交易的市场风险防范,完善社保体系,建立县级政府的住房产权改革风险补偿基金,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开办农民住房财产权保险业务。
标签: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