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退休年龄退休年龄近期应不会做调整

2017-02-28 08:00:02 无忧保

人社部:全国目前实际退休年龄约53岁 延迟退休大势所趋但不会立刻实施

继6月18日就媒体热议的“中国养老金缺口18.3万亿元”一说“还原事实真相”后,人民日报昨日推出这组题为“我们的养老金怎么了”的系列报道的下篇——《延迟退休是必然吗?》。

该文对话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文中,郑功成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确实需要认真研究、审慎决策,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并与劳动力的供求变化、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改革协同推进。如果能做到,小步渐进地延迟退休年龄便应当有可行性。”

同一天,人民日报刊发的另一篇报道援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的表态称,的确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但进行政策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该负责人承诺,如果要启动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肯定会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越老越吃香”

此前的6月5日,人社部在答复网友提问时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并“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几乎是同时,一则关于“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的消息在网络间疯传,一时令外界对中国养老的担忧再度升温,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也被牵扯其中。

当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在《延迟退休是必然吗?》一文中,郑功成强调,延迟退休年龄的出发点,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养老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

郑功成说,现行退休年龄是60年前设定的,当时人均预期寿命不足50岁,而“十二五”末将达到75岁,2050年将达到85岁。在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的同时,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在持续延长。目前国民人均受教育9年以上,预计到2050年达到17年左右,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逐渐延长退休年龄,工作周期在人的一生中便会持续缩短,将造成人力资源投资浪费。

据人民日报披露,采访中发现,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不论男女,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特别是其中职位、职称高的。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此类人群工作强度不是很大,很多人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仍可胜任工作。一些特定行业,如医生、教师,往往是“越老越吃香”。一线工人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

“养老金至少未来30年都不会出现收不抵支”

关于代际公平,郑功成还指出一点: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行进、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和少子高龄化现象并存的条件下,如果维持现在的退休年龄,“我们负担上一代人10多年,而到本世纪中叶,工作的一代人需负担退休的一代人20多年。更为重要的是,到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4.87亿人,结果必定是代际之间的负担越来越不公和根本不可持续。”

郑功成同时批驳了“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巨大压力”的说法,指其为本末倒置。郑功成说,“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供求未发生新的变化,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当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在郑功成看来,中国当前并不存在养老金收不抵支,现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2万亿元,还在持续增长,面临的压力主要是保值增值压力而非支付压力。部分地区的入不敷出是这一制度处于地区分割背景下的局部现象,不代表其上升到全国统筹后的情形。

“据我们测算,只要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升到全国统筹,只要按照法律要求全面覆盖,至少在未来30年左右都不会出现收不抵支。30年以后,也有作为养老战略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弥补。”郑功成说。

标签:   调整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