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纷纷热议“推迟退休的政策”,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网友提出了反对意见。
真正决定人们得到什么东西,已不再是自由的竞争性试验,而是权力机关所作的决策。
目前,公民的权利是不平等的,很多时候都是权力说了算,权力越大“权利”也越大。这样的背景下,福利最终就沦为了特权,成为掌权者的“权利”。具体到养老保险,特权的体现就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养老金的双轨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用参加养老保险,有报道称,现在的公务员退休金高于企业职工养老金62%之多。近年来,深圳上海等地开始试行养老金的并轨,可是,就算真正实现了并轨,又能怎么样呢?现行的公务员的养老保险由财政统一拨付,即使真正并轨了,公务员缴纳的养老保险来自工资,而其工资照样是源于国家财政。
说到底,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者本身也是公务员,设计出来的制度倾向于自己是不难想象的,“亏谁不能亏自己”。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公务员这个群体“分配者”和“收益者”合二为一的身份。养老保险中的社会统筹部分属于公共性质,本是为了救助那些最需要的底层人民。然而实际上,由于政府掌控了养老资金的支配权,社会统筹部分基本流入了国有单位人员的袋子,完全没有实现本有的社会公正效果,反而是人为加剧了社会的不公正。把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绑在一起的双账户制度,是牺牲广大参保人的利益,去补贴国有单位人员。
2005年中国社会保障和福利资金总额为5492.4亿元,而退休养老金占到4654亿元。2005年,其中国有单位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资金总额占全社会社会保障和福利资金总额的78.4%,城市集体企业占9.4%,其他类型国内企业占10.1%,港澳台及外资企业仅占0.7%。
难道这不是把一部分资源强制移交给管理当局吗?难道它不比民众愿意缴纳的金额要大得多的吗?难道我们真的能够否认,如果把这些钱交到那些人的手里,如果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从私人企业购买保险,那么其中大多数人的处境会变好?
目前,中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并行的双账户模式,两个账户的资金分别由公司(工资的20%)与个人(工资的8%)缴纳。实际上,公司缴纳的20%,最后也是落在个人的头上,道理是公司雇佣一个人考虑的是总成本。而这两个账户里的资金都存在政府专门的财政专户中,这样政府的社保机构掌握了上述资金的支配权力。
政府握有社保资金的支配权,就会有一下一些我们不远看到的效果:
1.腐败寻租与浪费。关于这些资金的信息。政府与民众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资金是否被挪用难以监督,寻租腐败难以避免。典型的例子是轰动一时的上海社保案,被挪用资金上百亿。政府不同于企业,企业通过利润多寡进行核算,而政府不行,这样政府天然就存在浪费的倾向。即使在为人称道的美国政府,有统计显示三美元的财政中就有一美元消耗在官僚身上。
2.收益率极低。常识告诉我们,政府理财的效果,远远不及私人。中国的社保基金大部分被存在银行,定期存款一年的利息是2.88,低于近年来3%到6%的通胀率。这就是说,这些钱的购买力越来越低,一直在贬值。然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基金却收益率不错,截至2011年其收益率年均8.4%,这是因为社保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基金根本就不是人们缴纳的钱,而是来自于中央财政以及国有股转持。
3.社保缴费相当于税收,对经济负面影响大。根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研究,当前中国法定的五项社保缴费之和已达工资的40%(其中养老保险为28%)以上,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是北欧五国的3倍和G7国家的2.8倍,东亚邻国和地区的4.6倍。社保缴费对于经济的影响相当于税收,如此之高的法定缴费率,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员工可支配收入降低,社会储蓄率也下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自然可以想见。
加图研究所: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几乎所有的收入立刻被用于目前受益者的福利支出。现收现付模式导致国民储蓄出现巨额净损失,进而缩减了资本投资规模、工资收入以及国民收入,并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弗里德曼:强制购买养老金为了很少的好处而花费很大的代价。它剥夺了我们对我们相当大部分的收入的控制,要求我们把它用于特殊目的,即:以特殊方式从政府机构那里购买退休养老金。它阻止了出售养老金和发展退休安排的竞争。它造成了巨大的官僚机构,而这种官僚机构靠着它自己的扩大而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向,把它的范围从我们生活的一个领域延伸到另一领域。所有这一切是为了避免很少的人可能成为公共负担的危险。
不光政府管理养老金存在低效、腐败的问题,更致命的是,这种模式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即使在权力受制约的民主国家,政府主导养老保险,也是难以维系。比如,这次人们普遍反对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其实在日本等国家都是业已实施的,为了也是应对养老金的入不敷出,问题就出在制度设计本身。
在这种制度下,现在退休的人领取的养老金,都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交纳的社会统筹账户,也就是说统筹账户,实行的是现收现支的模式。就是说,现在工作的人交的钱,立马发放给了现在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而等到现在工作的人领养老金的时候,资金的来源将是那时工作中的年轻人所缴纳的统筹金。短期内这种模式是能收支平衡甚至有结余的,但是从长期看,是难以为继的。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个人账户存在1.7万亿元的缺口。这就是说,所谓的个人账户已经名存实亡,养老保险彻底成了一种现收现支的制度。如果经济一直运行良好,缴纳统筹金的人的规模一直大于领取养老金的规模,那么上述的现收现支模式将运行良好。事实上,经济的波动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也是难以逆转的,因此,这种现收现支的模式,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只是时间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正如加图研究所的报告所指出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不可避免的人口压力和财政压力,这些严重威胁着今天的年轻劳动者未来的退休福利。避免社会保障体系破产的途径不外乎:1,增加税收;2,缩减福利;3,通过私有化资本投资获得更高收益率。”前两种途径是在维持现有模式,最终都由老百姓买单,而最后一种途径则是对于模式的改弦更张,才是养老保险系统的前途所系。
我们这些相信自由的人会必然相信个人自己犯错误的自由。假使有人故意喜欢为今日而生活,喜欢为了目前的享乐而使用他的财富,故意选择一个贫穷的老年,那末,我们有什么权利来阻止他这样做呢?我们可以与他争论,设法劝说他,说他是错误的,但是,我们是否有权使用强迫手段来阻止他去做他选择要做的事呢?是否总是存在着他是正确而我们是错误的可能性?谦虚是相信自由的人的显著美德,而骄傲则是家长主义者的。
哈耶克:据称多数的民众没有能力为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这一无能构成了政府为他们管理他们一大部分收入的借口,现在又要求作为统一多数的民众集体决定应当如何花费个人的收入。
一个人要不要退休、何时退休、需要多少养老金、如何规划自己的一生等,政府是无法事先知道的。现在政府统一规划所有人的养老问题,根本无法顾及到所有人的境况。这里的预设条件是,政府能比个人更了解个人的长期利益所在,个人是不明智的,因而需要政府替他们设计好自己的养老问题,这即是彻底的家长主义。
事实上,养老首先是个人的责任,个人可以依靠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养儿防老等手段安享晚年。只有那些实在解决不了自身养老问题的少数弱势者,才是政府应该出手救助的对象。据此,可以看出养老问题的出路在于把养老的责任和权利还给个人,也即是养老保险系统的私有化。
在智利和瑞士,由私人养老计划、私有的人寿保险公司管理个人养老金,这些专业机构的大量涌现避免了上述政府完全接受养老保险出现的各种弊端。这种制度下,养老保险投入的资金,会被保险公司用于各种收益好的金融投资,无形中活跃了金融市场。
1981年,智利对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以完全积累制取代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并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民营机构具体操作运营,到1999年时,智利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平均收益率高达11.3%,远高于政府管理模式。智利模式的实质是养老保险系统的私有化,参保人依法缴费,形成个人账户财产权完全归参保人所有。
欧洲福利国家的政府办养老保险,同样出现上述各种弊端,且难以解决。有些事情,并非政府想做好就能做好的,比如养老保险的问题。智利的经验告诉我们,养老系统私有化或许是养老问题的一剂良方。
标签: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