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保险知识汇总“助保工程”消除“零保障”家庭

2017-03-18 08:00:02 无忧保

中断社保缴费多年的下岗职工,到了退休年龄还能领到养老金;挣的钱刚够过日子的灵活就业人员,60岁时也能领到养老金;连被征了地的农民,也像城市职工那样领起了退休金……

 去年11月底,淮安市清河区借力“助保工程”消除了区里全部“零保障”家庭,每家至少有一人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8户曾经的‘零保障’家庭已经拿到养老金了,最多的每月能拿一千多块钱。今后三年,清河将让符合条件的居民人人参保。”区人社局书记黄庆升自信地告诉记者。

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却没有“大出血”,而是“四两拨千斤”通过巧妙的制度设计,撬动银行贷款。两年来,近1600名清河人在“助保工程”的帮助下,及时补足或缴纳上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解除了养老的后顾之忧。“让老人们领上养老金,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老有所养。”清河区社保中心主任冯冰说。

55岁的邹永生2000年下岗时一身是病,肾结石、心脏病加上腿部残疾,根本无法再工作,看病的钱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谈缴纳保险费了。“没钱交,以前交的也等于白交了。”断保6年,邹永生对养老金几乎绝望,“是助保贷款给了我希望。”

2007年,淮安市财政拨款3000万作担保,借力商业银行建立了大众助保基金,用贷款的方式帮助无力参保、续保的下岗职工等特困群体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以保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退休后再以退休金偿还贷款。

邹永生是首批受助者之一,1.7万元的贷款帮他续上了中断6年的养老保险。2008年邹永生病退,第一笔养老金就拿到了680元,现在每月的养老金涨到了1100元。按照贷款协议,邹永生将每个月养老金的30%用于还贷,“利息是政府补贴的,再过7个月,我就还清贷款了,以后养老金全是我自己的了。”邹永生高兴地说。

市里的助保工程只对双下岗、零就业、因工致残等十一类家庭助保。当完全符合助保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参保后,2009年2月,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提了出来:“这么好的一个政策能不能惠及更多人呢?”清河区梳理了全区1655户“零保障”家庭现状后,逐步扩大了助保对象,将更多符合年限又确有困难的灵活就业者纳入了助保工程。当年底,就让1308户“零保障”家庭每户至少一人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

助保工程,也关照到了城市化过程中的被征地农民。为打破社保二元体系,清河区鼓励参加过农保的农民补齐差额转成保障水平更高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824名经济困难的农民在助保贷款的帮助下实现了这步跨越。

据介绍,截至目前,清河区已经发放助保贷款1761万元,惠及城乡1569名特困人员,其中1198人来自“零保障”家庭,政府累计贴息60万元。“如果这些家庭没有保障,将来吃低保,按每月300元计,政府一年就要掏五六百万元。贴息是用现在的小钱办将来的大事。”黄庆升给记者算着账。

给冯冰印象最深的就是家政员刘玉梅的变化,“她常为社区里的老人免费织毛衣。她说,这是她的回报。”

刘玉梅还没开口,眼泪已经在眼圈里打转。她今年49岁,爱人53岁,1999年夫妻双双下岗,家里两个儿子还在读书。“那时我真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更不敢考虑将来,就会来找冯主任哭。”刘玉梅拿出《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翻给记者看,除了最初的三页,后面每一页都盖着助保贷款的缴费红章。“没要我们掏一分钱,我们夫妻俩的养老就都有了保障,后半辈子有了定心丸。我没法表达我的感谢!”刘玉梅就把所有的感谢投入到工作中,前两年她被评为淮安市优秀家政服务员、下岗再就业明星,“市委书记亲自给我发的奖状!”抹着眼泪,刘玉梅笑得很开心。

标签:   知识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