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今年以来,扬中市人社局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广大城乡劳动者和全体居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济、伤有所补、生有所助的民生目标。
一、扩大社保覆盖面,让所有人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针对参保新形势,市人社局从未参保企业的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全市实情的扩面机制,积极推行三步走:第一步,树样板,将拥有足够经济实力的企业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并作为典型开展宣传;第二步,抓中间,对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但缴费尚不足以影响生存的企业多渠道督促参保,并促使其逐步完成农保向企保的转变;第三步,促全面,对缴费确有困难的企业采取职工分期参保的方法,帮助其参保。今年以来,该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截止6月底,全市企业养老、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分别参保9.2万、7.2万、5.2万人、4.8万人,覆盖率均达98.9%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8万人,覆盖率100%。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98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7.58万人,全市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总人数达27.56万人,占户籍人口数的99.6%。
二、落实各项待遇,确保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扬中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政策,把每一项社会保险待遇落实到每一位参保人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编织了一道安全网。
一是完善老有所养政策。调整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比例,出台《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通知》,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由18%提高到20%。拟订农保养老金调整方案,从1月起将农保基础养老金由每月70元增至80元。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对1.2万名2012年底前退休人员进行养老金调整,人均月增资209元。积极做好社会保险五险合征工作,完成企业职工五险合一征收,规范基金征缴。
二是完善病有所医政策。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2013年度居民医保在个人缴费150元不变的基础上,三级财政补助由250元提高到290元,该标准高于省规定的人均补助280元的要求。提高居民医保年度可结算费用封顶线,将最低档封顶线由三年以下4万元,三年以上、五年以下5万元的标准,统一提高到八年以下8万元,最高档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到12万元,全年将减少大病患者个人医疗费负担约300万元。提高居民医保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在我市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起付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原来补偿70--80%提高到85%,比在市医院就医平均多补偿20多个百分点,预计将减少患者负担近百万元。扩容残疾人医保报销康复项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员在适配器具时,职工医保基金将按项目价的50%予以报销,居民医保基金将按项目价的30%予以报销。
三是完善伤有所补政策。出台《关于调整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和实施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通知》,在镇江地区率先实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认真贯彻新《工伤保险条例》,积极构建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作体系,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讲解政策,让社会了解工伤保险制度的优越性,今年调查认定工伤240起。提高工伤认定效率,在工伤认定过程中遇到大案、疑案,由分管领导召集相关科室共同会商,积极与法院、法制办沟通,确保证据充分、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做好劳动能力鉴定,为111名工伤职工和24名申请提前退休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审批退休职工929人。
四是完善失有所济政策。为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稳岗位、促就业作用,在收支两条线上加大调控力度。加大征缴力度,核查企业申报的失业保险基金缴费基数,确保应缴尽缴。为145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08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调剂使用再就业基金1291万,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网络与平台建设、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初始创业补贴等。
五是完善育有所助政策。以规范服务为原则,加强生育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建立生育医疗保险协议管理制度,制定监督检查和考核办法。以减轻个人费用负担为目标,积极探索推动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开展企业生育保险女职工免费健康体检活动。
三、优化业务运行服务,提升经办工作效能。
一是推行企业退休人员网格化管理。出台《扬中市企业退休人员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以英雄社区为试点向全市推行。各社区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通、构成相似的原则将退休人员纳入网格,使人员信息通过网格及时准确互通,应急处置能够坐标式迅速到位,实现退管服务从粗放型、被动型管理向精细化、主动型管理转变。5月份,镇江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现场会在我市英雄社区成功召开。认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对1031人体检,对100多名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体检。
二是打造新农保四不出村平台。规范运作流程,精心打造四不出村工作平台,农民办理参保、缴费、领取和查询业务不出村。全市共设置162台电话支付终端和56部金穗惠农通,群众在本村内的农行、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所可领取养老金,在村农行可缴纳保费,在人社服务站通过身份证、保险代码或者姓名可查询个人参保、缴费情况。国家人社部信息中心领导来我市中视察新农保工作,对四不出村服务平台给予高度评价。
三是加强社会保险服务大厅管理。社会保险服务大厅是为参保单位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服务的主要场所。建立大厅领导值班制度,在重点业务窗口设立值班台,窗口统一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倡导微笑服务、亲情服务、文明服务。制定大厅服务实施细则,全面梳理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做到一次清、一口明、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在大厅入口处设立咨询服务台,印制了《服务指南》,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印有职能科室联系电话的便民服务卡,在服务大厅中统一上架,并在本局网站和党务政务信息栏公开业务办理流程,努力让群众好办事、快办事。开展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等活动,要求每个党员统一亮身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建立电子满意度评价系统,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公示窗口服务人员的照片和工号,局纪检部门不定期对窗口开展检查。
四是规范慢性病购药管理。为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负担,简化就诊流程,方便慢病患者购药,今年在市人民医院开设职工医保慢性病门诊。15类慢病患者经鉴定后在人民医院购药,可享受下列优惠:患者在慢性病门诊按核准的治疗方案配药,免收10元诊疗费;在慢性病门诊享受一站式服务,药品实行零差价;每次购药量最长不超过30天;慢性病门诊开展专家免费用药指导,测血压等相关服务。目前已有1150人重新鉴定,累计刷卡1079人次,基金支付11.80万元。
四、围绕民生改善,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
一是全面完善政策。为解决新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该局与有关部门赴各镇街区召开了多场座谈会,开展三次大规模的调查摸底,要求新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必须实行即征即保,劳动年龄内人员全部参加企保,养老年龄段人员需缴纳8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和100%的安置补助费,每月领取450元养老金。
二是加强舆论导向。坚持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全覆盖的原则,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横幅等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组成宣传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农户家中,把政策讲明、道理讲透、好处讲清。努力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即入户宣传达100%,发放宣传资料达100%,征地保障对象知晓率达100%,真正让群众体会到政策的优越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保积极性。
三是注重工作效率。做好组织协调和参保服务等具体业务经办工作,加强各级经办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通过实行三级管理网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全市征地保障工作的良性发展。各镇街区、村人社机构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安排专人负责征地保障,切实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五、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管好用好人民群众养命钱。为确保基金安全,该局严格落实基金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基金运行、内部控制、目标管理考核、稽核检查工作机制,对
主要风险点和高风险岗位采取防控和控制措施。
一是加强社保基金征缴稽核。严把缴费基数审核关,督促参保单位如实申报、应保尽保,规范企业缴费行为。加强数据反馈互动,积极配合地税部门,确保基金及时征缴到位。
二是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年初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平均医疗费用横向比较机制,加大就医人员处方稽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
三是推进意外伤害事故认定。借助商业保险平台,规范意外伤害事故认定,认定不属于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工伤、交通事故177例,避免套取医保基金282万元。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