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32年的坚守只为民生事业

2018-06-27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失业保险早报:1981年,当我走进县城北大路原上杭工区的一间陈旧简陋约三十平米的办公室报到时,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就是刚成立的上杭县劳动服务公司的办公室,这就是我即将要为之奋斗的工作单位吗?我不敢想象,心里凉到了极点。1981年4月25日,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了上杭县劳动服务公司,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劳动局,我是这个新成立单位第一个在编人员,当时,公司包括我在内四个人:经理是劳动局下派的,一个副经理是退休干部返聘的,还有一个财务人员是下属企业借用的,只有我一个是正式编制的,介绍信上给我定的职务是文书兼出纳。不管我的心情如何,也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服从组织安排是我唯一的选择。就这样我成了劳动战线的一名新兵,也成为新生事物就业服务机构最基层的一名战士。那时,大家都看得出我不情愿在这个单位呆下去,我自己也认为到这个单位过渡一下,一定要想办法离开这个单位。可是谁也没想到,我竟会多次放弃高升和调离的机会,兢兢业业、心甘情愿地在基层就业服务机构默默无闻地干下去,这一干就是32年。而且我还会心甘情愿做下去,直到退休。就业是民生之本,我愿为民生事业发展无怨无悔奉献毕生精力。刚刚成立的县劳动服务公司一无所有,办公室是租的,没地方住,我一个农村出来的,只能到老百姓家里租房住。说是一无所有,也不对,因为,有3个下属企业,是由原县知青办所属企业转过来的:知青商店、知青竹器厂、知青服装厂。属于安置知青和城镇待业人员的劳服企业,工人最多的时候有近百人,生产的竹蓆、折扇和服装还不错。1985年,到北京参加了全国首届劳服企业产品展销会,作为闽西革命老区的代表,我有幸首次来到了伟大的首都北京,让我激动得好几个晚上从梦中笑醒。后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3家企业严重亏损,于1987年先后关闭。除了一部分职工通过关系调动到其他单位外,其余职工全部下岗,当时,还没有下岗一说,他们的关系仍保留在劳服企业,人员全部自谋职业,直到1997年才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这批职工下岗时,企业未给他们办理养老保险,只为他们在商业保险公司购买了每人100元的养老保险费。下岗后,他们中大部分都未自己办理养老保险,如今他们中有人开始达到退休年龄,因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而无法享受退休待遇,对于他们的景况,我感到很内疚也很无奈,当时,我曾经要求领导为这批职工办理养老保险,领导认为还是办理商业保险好,我无奈,何况当时我脱产上大专学习。县劳动服务公司成立伊始主要有四项业务:一是管理3家劳服企业;二是往国有或县办集体企业介绍临时工,并收取临时工管理费;三是举办服装缝纫、理发等职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城镇待业青年参加培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四是征地做房子,为劳动服务公司找个栖身之所。那时工作还算比较轻松。说轻松其实也不轻松,尤其是到企业收取临时工管理费,这都是靠面子收费的,由于当时年轻,没有什么熟人,企业负责人大都不会给我这个年轻人面子,为了收点钱,一家企业不知要走多少趟才能收得上来,有时,走上五、六趟也不一定收得上来,还得低声下气,求爷爷告奶奶。可没办法,就我一个年轻人,收费的事只有我。只有收上来了,单位才有经费开支,再难也得收。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劳动制度改革的四个暂行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使劳动服务公司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三项内容:一是管理劳动合同制工人,包括办理劳动合同制工人录用手续、督促企业与劳动合同制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并到公证处鉴证、为劳动合同制工人建立档案等;二是办理国营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的招收录用手续;三是向国营企业征收失业保险基金。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办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招收录用手续、办理城镇待业人员的《待业证》、为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前培训授课并办理《就业前培训结业证》、劳动服务公司办公室的事务并兼出纳,以及为劳动合同制工人建立档案,每年的技校招生还得协助,当然,临时工管理费也还得我负责收,还得加上收取失业保险金。我那时还年轻,尽管工作量较大,干劲还是很足的,坚持快办、办好。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上杭,农业劳动力日益富余,他们开始自发地向城市和改革开放前沿转移。由于没有引导,农民们盲目外流,经常引发民工潮,许多农民在外找不到工作而成为城市盲流,引起了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1989年开始,劳务输出就成了劳动服务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县通过设立在广东深圳和本省福州、厦门的办事处,以及本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部门收集用工信息、联系用工单位,然后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组织本县农村劳动力报名。当时,经济发达地区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考试和面试,进了企业还要收押金和相关证件。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我们对每一批劳务输出都很重视,除了按用工方的条件和要求认真进行挑选外,每一批劳务人员都由我们公司包专车,并指派专人护送到用人单位。不知道的人都认为,送劳务人员到用人单位就是去旅游,一定会争着去的。其实,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知道护送劳务人员到用人单位是多么艰辛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交通十分不便,上杭到广东和本省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既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只能用汽车通过国、省道输送。那时,汽车从上杭到厦门,如果顺利不堵车的话,也就六、七个小时,而上杭到广东的深圳或东莞,大约要近20个小时。可当时沿途都在修路,经常会堵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1991年2月,那天正好是元宵节,我送一批劳务人员到厦门务工,早上6:30从上杭包车出发,开始还算顺利,从上杭到龙岩几乎没有堵车,可一出龙岩就开始堵车了,一路上是走走停停,时快时慢,有时一堵就是几个小时。天气热,没有空调,不管车停多久,人都不能下来,怕人一下车前面路就通了,所以堵在路上的时候,一般都不让下车,吃喝都在车上。由于这批劳务人员16人,全是女的,中学刚毕业,都没出过门,大部分还会晕车,车上是又热又闷,而且酸臭味很重,那种苦没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直到深夜12点半才到目的地厦门杏林。本来说好了,汽车要送到企业的,可是,由于太晚了,驾驶员说什么也不送了,在杏林路口就把我们放了下来,一下车这群女孩子就像散了架一样,看到载客摩托车,什么也不顾就争着想坐摩托了。此时是深夜,如果让她们坐上摩托,万一哪位摩托车驾驶员居心不良,对女孩子心怀不轨,那可就糟了,我怎么劝,她们都不听,坚持要坐,我只好用家乡的土话大声告诉她们:如果不怕被卖了,你们就坐吧!还真管用,一听这话,她们全都放弃了坐车,跟着我徒步走到企业。好在杏林路口到企业也就1公里多的路,十几分钟就到了,把人交给企业,安置她们住下后,已经快凌晨二点了,企业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已经在杏林招待所安排了住宿,我就自己来到杏林招待所,可是时间太晚了,不管我怎么敲门,也没人理我,无奈之下,只能在杏林公园的长凳上对付着过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到企业办理了相关用工手续后,在企业的食堂吃完中饭后,连厦门城里也没进就坐车回上杭了。像这样劳务输出送人,在当时是常事,我几次送人到广东的深圳、东莞,却连深圳、东莞的街道也没去过。说实在话,由于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劳务输出送人是一件苦差事,可劳务输出却是当时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出路和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而且希望能把我县的富余劳动力更多地送到发达地区就业,让更多的家庭富起来。通过劳动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上杭的劳务输出逐渐走上了正轨,劳务输出在进入新世纪之初达到了高潮,上杭在外务工总人数超过8万人。随着交通的发达,劳务输出不再需要专人护送了,每一批劳务人员只要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择优选用,进厂前按要求进行上岗前培训,协调好运输公司安排包车直送用人单位,通过电话告知用人单位接收就可以了。每年春节时,由用人单位负责调度车辆安排劳务人员返乡,春节后,通过运输公司为劳务人员订好车票,组织专人到车站为劳务人员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送祝福。当发生劳动争议纠纷时,我们及时派人协助输入地劳动部门做好调解和劳务人员的安抚及维权工作。总的来说,上个世纪,县级劳动服务公司的主要工作还是做好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工作,主要包括待业登记,安置和推介就业,为国有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办理劳动合同制工人考录手续、上岗前培训、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待业保险,开展职业培训,归口管理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工作;对农村劳动力主要是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办理外出就业证等。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大量职工下岗分流,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劳动服务公司的任务就是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转岗培训和再就业工作。由于基础工作扎实,我县于2001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关闭,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就业发生变化。进入新世纪后,2003年,上杭县劳动服务公司更名为上杭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由主要面向城镇向统筹城乡就业转变。随着上杭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先期劳务输出在深圳务工致富成了老板的杭籍企业家纷纷回乡投资办企业,而优越的投资环境更吸引了众多的外资到上杭投资兴业,规模以上企业迅速发展,用工量剧增。上杭由劳务输出大县转变为劳务输入县,山区县也开始出现民工荒。尤其是近几年来,企业纷纷向劳动保障部门告急招工难。于是,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就成了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说,这时,就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个世纪,劳动者求得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难,为了一个岗位,既要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考试费,进了企业后,还得押金,不签劳动合同,不给社会保险。那时,企业用挑剔的眼光选劳动者。现在不同了,从求职到培训,到进入企业,全免费,不仅劳动者找岗位不用花一分钱,而是企业为了招劳动者,还要给介绍者奖金,不仅要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且要适时提高工资待遇。可以说,如今是劳动者用慎重的眼光选企业,要求企业信誉好,用工环境优。上杭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采取各种切实措施,为县内企业选拔、培训、输送劳动力,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紧张问题。进入新世纪后,就业服务工作又有了新的拓展,除了职业介绍、推介就业外,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有了新的内容,实行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免费培训,举办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培训资金直补企业,创业培训等等。统筹城乡就业实行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保生活、促就业的作用,落实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工作,鼓励和扶持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作为就业服务中心的一员,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自从进入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了这个职业,有几次调动和升迁的机会,我都因为舍不得离开就业服务机构而放弃了。别人都说我傻,人们都千方百计往公务员队伍挤,更别说有升迁的机会,而当时县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只不过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现在也只是财政核拨的事业单位,连参公的性质都没有落实。可我就是爱上了就业服务事业,对就业服务事业情有独钟,每一次的调动,我都选择了留在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并始终尽职尽责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无怨无悔。如果有机会从头再来,我依然会选择就业服务工作,能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我知足了。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将继续为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还有一个原因让我始终不愿离开劳动保障队伍,那就是《中国劳动保障报》引我走上写作之路。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爱上《中国劳动保障报》后,就对《中国劳动保障报》情有独钟,从开始阅读,作为工作指南,到向报社投稿,成为通讯员,我对《中国劳动保障报》总是爱不释手,每期必读,不管再忙,我都要抽空学习。尤其令我感动和爱上写作的是,报社的编辑,我根本不认识,刚开始投稿时,写的也不知是什么,可编辑并没有把我的稿件一丢了之,却能从遥远的北京给我打电话,指导我该怎么写。当我的第一篇文章刊登在《中国劳动保障报》时,我激动得好几个晚上从梦里笑醒。正是见报后给我的享受,让我迷上了写作,双休日、节假日,我的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了写作上,每年发表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上的文章上百条。由于我爱好写作,我还被抽调到县劳动保障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近十年。今后,我要继续把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好人好事写出来,我要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鼓与呼,让人人都来关心支持劳动保障事业。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