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讯:从世界主要国家看,当前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引起快速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大幅下降并持续保持低水平,以及预期寿命的显著增加。 二是就业模式灵活多样。 传统的就业模式正在悄悄发生改变,非正规就业模式越来越成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三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保数据的深入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严重、 社会保障财务压力增大,是世界各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共同挑战。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或者公共养老金都以“现收现付制”为主体,这种养老金制度要想顺利地运行下去,就意味着正在工作的人要缴纳足够供养退休者的养老保险费。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缴养老保险费的人减少,领取养老金的人增加,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普遍面临财政压力。 要保持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摆在面前的有两个选项: 要么晚点退休,要么少拿点养老金。
出现人口老龄化倾向的国家都在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调整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调整待遇计发参数或待遇调整机制。 通常指从技术上适当调低养老金的计发水平,如调整待遇计发的基数 (使用整个工作期平均工资水平替代退休前最后几年的工资水平计发待遇)、 使用待遇调整幅度较小的参数 (如根据物价指数调整)等,以此降低未来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 二是限制提前退休,逐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引入晚退休的激励机制。如此既增加了缴费年限,又减少了养老金的待遇支付年限,从而达到改善基金收支平衡的目的。 这是近年来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但是实施效果不尽相同。 三是扩大覆盖面,提高缴费 (税) 率。 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将非正规就业群体纳入制度范畴,适当提高缴费 (税) 率,也就是增加基金收入,使当期收入大于支出,为老龄化带来的支付高峰期做好储备和积累。 四是大力发展职业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计划。 通过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化解对基本养老金的过度依赖。 五是预先为未来的养老金开支增加积累,建立储备金。 上述调整的最终目标就是确保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状态下,通过不同措施,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5.5%,达到2.1亿人; 预计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超4亿人,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因此,同样需要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已经很高,大多数企业和个人都反映难以承受,希望可以适当降低,提高费率的措施没有实施空间。 其他几项措施,有的措施已经在做,比如已经建立了国家战略储备基金,扩大了覆盖范围并推进实现全覆盖,统一了职业人群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有的措施还有一定的调整和完善的空间,比如缴费年限、 退休年龄、 多层次保障制度等,可以择机采用或者综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