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延迟退休何时是“适时”

2017-07-27 08:00:03 无忧保

  3月1日,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回答了关于延迟退休政策何时出台的提问。事实上,此前连续两年全国两会上,人社部负责人多次公开回应了这一民生热问。尹蔚民称,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继续深入研究,适时推出延迟退休政策。那么,延迟退休政策适时的“窗口期”是什么时间呢?据新华社电

  需要重点考量哪些因素

  多位专家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不仅需要充分征求公众意见,还与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程度、劳动力供求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多种因素、多方面诉求都需要通盘考虑。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81年为67.88岁,2015年达76.34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由于受教育时间延长,很多人首次参加工作年龄明显延后,因此退休年龄可适当延迟。“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

  此外,劳动力供求状况是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的关键因素。人社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2011年达到峰值9.25亿人,2011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逐步下降,到2015年为9.11亿,还在持续下降。预计到2030年以后,平均以每年760万人的速度减少。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表示,如果延迟退休2021年从女职工开始实施,据测算,影响的就业岗位数当年为77万个左右,2037年为171万个左右,2050年末为175万个左右。在这一长期的过程中,我国人口结构会有很大的改变,延迟退休对我国就业冲击有限,不必过分担心。

  如何兼顾不同群体诉求

  对延迟退休政策,不同群体的诉求差异明显。白领张丽莉说,她父亲16年前从国企下岗,就盼着早点到退休年龄领养老金。武汉市一家公立医院的财务主管周庆琳,两年前退休后被单位返聘,“事实上已经实施了延迟退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调整退休年龄应当兼顾特殊。例如,重体力岗位上的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到一定程度的劳动者,以及工龄长的劳动者,应允许在基准退休年龄前提早退休。

  全国政协常委、台盟吉林省主委王天戈表示,延迟退休应体现制度与弹性并存的原则,对一些确有需要的岗位和职业,应建立相对完善、体现弹性的延迟退休机制,既让劳动者有机会继续发挥能力,也尊重劳动者的意愿。

  如何让养老待遇不吃亏

  有些人担心,现在养老待遇“不看缴费长短,只看退休早晚”,担心延迟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可能会减少,会“吃亏”。褚福灵说,延迟退休改革应当与养老保险计发办法和调整待遇办法改革统筹推进,形成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还有代表委员建议,除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外,还应该通过税收调节、过渡期养老金灵活申领等手段,保证工作时间长、退休时间晚的群体利益不受损。

  能否缓解基金收支压力

  有人提出,延迟退休是否因为养老金发放压力加大?多位专家指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的目的,并非为解决局部地区出现的基金当期收不抵支问题,但延迟退休实施后,意味着职工缴费年限相应延长,对于养老保险基金运转总体肯定利好。

  人社部公布数据显示,养老保险当期运行是平稳的。褚福灵认为,延迟退休后,相应群体的养老金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基金增收部分也应主要用于提高延迟退休群体养老待遇。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