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他们”眼中的延迟退休

2018-08-30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通过微信平台提供新型社保缴纳服务,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的缴纳、查询、咨询等服务。

  今年以来,“延迟退休”不断被提上日程。12月2日,《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建议延迟退休分“两步走”,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从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报记者 何舒珉报道“延迟退休”这一话题从提出之初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且一直在讨论与争议中升温。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曾表示,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2013年12月26日发布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3》,再次提及建议在2016至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渐进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但关于具体的退休年龄,该报告并没有给出建议。而根据2015年公布的时间轴,延迟退休方案应该在2022年开始实行。根据社科院发布的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两步走”: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对于“延迟退休”部分民众持反对态度,认为人到了年纪就应该休息;也有人认为这是养老保险与退休金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些70后、80后认为延迟退休会影响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和上升空间等。根据目前出台的延迟退休规定来看,对于70后和80后一代的影响是最大的,60后则处于退休政策影响的边缘时间,但是按照渐进式的退休模式,也会对参加工作的90后产生影响。

  显然,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讨论似乎并没有随着时间轴的推出而停止。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身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性别的人,主要涉及是否支持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自己的影响,对社会的意义等方面的问题,站在各行各业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进一步讨论“延迟退休”。

  60后政府机关男性干部“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风向现在也只是在讨论之中,目前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周围很多人也并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情。如果真的要说,我自己还是希望延迟退休,这很大一部分还是职业倾向的问题。延迟退休意味着工作延长几年,也不会对身体带来多大压力,反而可以发挥余热,工资也可以多领几年,比退休后闲在家里更好,所以还是支持延迟退休的”。一位60后的政府机关干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70后男性下岗工人

  然而另一位70后下岗工人则对延迟退休政策表现出不支持的态度。他对记者说:“延迟退休就意味着我要晚好几年才能领到退休金。我下岗后做的只能是给别人打打工之类的体力活,还要自己交一部分社保,本想着可以早点退休回家,现在,如果政策出来后,对我们的打击会很大,延迟退休对我们这个群体就意味着还要再多交几年社保,但现在年纪大了,体力也确实跟不上了,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久。"

  80后男性海归“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劳动力不够,没有那么多人创造价值,必然会导致延迟退休。虽说延迟退休会导致更多的老人停留在工作岗位上,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也许会加大,上升空间也许会迟缓,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往长远角度想,以后是人数少,精英化的时代。而且很多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比如医生,就是熟练工种,没有时间的磨练是不行的,医生和教师一样是最多被返聘的职业。延迟退休后对这些职业来说应该是件好事”,80后的男性海归对记者表达出支持的态度。

  另外,这位80后还向记者表示,“我们也可将目光放在国外,在英国的时候,很多收银员都是老到手在扫码的时候打哆嗦,但是也还在继续工作,日本更不用说了,最明显的就是出租车司机都是老大爷级别的人。跳出"个人"的范围,延迟退休对于社会整体医疗福利的跟进,商业保险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因为高级别、高层次的工种对于商业保险的需求会达到一个新高度。”因此,他认为,“延迟退休”就算褒贬不一,也是势在必行。

  80后女性程序员

  不同于80后海归,一位在国内工作的80后女性这样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当前生存环境恶劣对生活和身体健康都有影响,延迟退休的结果就是可能人还没活到退休年龄或者刚到退休年龄就不在人世了,享受不到退休待遇还交了更多的养老金,而且现在很多工种也并不适合年纪大的人,何况本来现在退休政策就存在弊端。”

  她认为,延迟退休不应该作为一项规章制度,但为了解决老龄化对劳动力问题的影响,可以考虑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增加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养老金多交多退、自愿延迟退休的可以领取阶段性奖励,比如每延迟两年、五年有额外奖励等等。

  她还指出,“国家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问题不应该把解决的办法转移到延迟退休、多交养老金上,更应该通过合理支配税收,合理分配和使用现有税收资金和其他手段解决。”

  至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她认为,解决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继续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教育水平,用科技的力量去替代重复性、简易性的人工工作。释放底层劳动力并对其进行培养和再教育,让这部分人去从事机器不可替代的其他工作。

  另外,还有一个延迟退休的折中方法,比如人们可以按现有的退休年龄去退休,但到了退休年龄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况,选择是否延长工作年限。同时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工作。老人经验丰富但是动手能力、体力不一定跟得上,想法、思维模式可能也不够新颖,此时,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去做一些适合的工作。比如,经验丰富的可以去做一些教育性的工作,老师、培训师、技工指导等。对自愿延长退休年龄的人,单位可以在工作待遇、养老待遇上提供不同程度的优待作为奖励。当然,如果不愿意延长退休,就按原有的制度照章办事。

  90后女性自由职业者“延迟退休是个还在讨论中的政策,究竟好与不好应该还是取决于不同职业不同人的选择和看问题的观点。个人而言,我是支持延迟退休的,因为看过相关研究,说人不管多少岁,只要在做事情对于大脑来说就是个很好的锻炼,能有效预防老年痴呆”。这位90后自由职业者对记者表示。

  同时,她还指出,各种政策都是有普遍联系性的,看问题要用联系的思维看,不能政府出了个政策就去骂,一切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作为儿女,“并不想让自己的父母延迟退休,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我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他们养老,让他们生活无忧。”

  90后女性艺术老师“完全不支持延迟退休”。相比上一位受访者,这位90后态度就明显坚决的多。“我父母是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现在已经内退了。人到了那个年纪就应该休息,工作效率低下对工作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个人认为这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她对记者表示。

  上述采访中的人也许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和想法,但是至少可以从侧面看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对于“延迟退休”的看法。当然,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面,渐进式延迟具体每年要延迟几个月,延迟退休是否还会根据男女性别划分年龄,还是实行男女同龄,以及实行延迟退休之后会不会对养老金待遇产生影响等,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报告中最重要的一点——“弹性机制”,逐步地进行延迟退休,这是与以往下发的执行性政策所不同的。

  一份理想工作是兴趣与薪资的结合体,很多职业,在现有的退休年龄时,由于不确定性或者说职业的特殊性,比如,属于熟练工种的医生,老师等还处于职业黄金时期,如果按照现有的退休制度来说,对这些职业者,或者说对“热爱工作”的这部分人是不公平的。

  今年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透露,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争取后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5年后,再以渐进式实施,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方案有望在今年年内制定完成。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小步渐进”是延迟退休较好的方式,既与国际接轨,又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接受,对社会造成的震动更小。但政策还是讨论中的阶段,我们应该看到政策发布的进步之处,比如“逐步的延迟退休机制”,“弹性化”等内容,这都为政策的讨论制定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毕竟,渐进式的、符合国情的退休政策才是民众真正需要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也曾表示,强制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后果堪忧。延迟退休不能“一刀切”,更应该考虑到目前工作不稳定甚至在失业状态下的那部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他同时指出,如果一定要实行延迟退休,建在单位和劳动者双方你情我愿、你需我求前提上的“弹性延迟”则较为合理。

  中国还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尝试和发展是必要的路线。虽然延迟退休与鼓励生子也是发达国家减缓老龄化的部分政策,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与之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完善,实施政策期间民众的参与度与政策的实施力度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事情。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延迟退休退休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