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医疗保险早报:在各方面诉求压力之下,新的医疗保险目录调整窗口或将开始,预计门槛会宽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过对药企来说,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并不意味着放量,后面还有医疗保险支付价这道坎,相比过去,医疗保险目录的含金量或有所逊色。
在2009年医疗保险目录调整之时,进不进医疗保险出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外资药企怕进入医疗保险被统一降价,意愿不强;而国内企业则挤破头想进入医疗保险,因为进入医疗保险意味着可以报销,产品放量显著。但这次医疗保险目录调整,两极分化的现象会减弱。政府减少了行政干预,更多地交给市场,由招标形成价格机制或者引入谈判机制,这样透明度更高,竞争更公平,外资企业进入医疗保险目录的积极性会高,国内企业也不会一拥而上。
分歧创新药是否进目录仍存争议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医疗保险目录调整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推动创新药进入医疗保险目录,以满足临床需求,加速产业化,鼓励创新。不过对于这一问题,各方仍存在争论。
在很多情况下,创新药物往往是患者急用的,就像肿瘤、糖尿病这样重大疾病的治疗新药,由于研发很困难、投入很大,所以药价比较高,很多自费患者难以承受,导致患者对创新药物的需求被抑制。一位药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创新药进入目录无论对创新惠及民生,还是推动产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目前我国创新药还不能直接进入医疗保险目录,药物销量受到很大限制,企业不能在短期内回收巨大的前期研发成本,创新的积极性受挫。专利药在上市后通过谈判机制等途径自动进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这是鼓励制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企业也可以通过扩大销售,尽快获得效益,再投入创新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业内人士认为,应尽快建立国内专利药进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的有效机制。据估算,一个新药品种如果顺利进入国家医疗保险,利用新药保护和市场先机,基本能够拿下该领域50%的市场份额,对于不少一类新药来说,无法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就意味着整个品种的长期亏损。此外,生物医药高风险、高投入和动辄十几年的投资期,使大部分风险投资和银行望而却步,如果药企创新动力不足,会严重阻碍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在发达国家,由于体制不同,支付医疗保险费用用的主要是商业保险公司而非国家的社保基金。商业保险公司会在第一时间将创新药纳入保险,同时为了降低医药费用开支,这些保险公司会和制药企业谈判,最终迫使这些创新药企业降价,以换取销售量的扩大。但是在中国,政府投资的社保基金很难实现商业公司的灵活性。
事实上,国内至今没有肿瘤靶向药物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导致我国肿瘤药物的在研产品数目与其他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目前我国肿瘤药物在研产品数量仅有11个,美国有272个,英国有41个,韩国有40个。
于明德建议,创新药应该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并可按比例给付,不要限制创新药进入目录,而是要限制报销比例,很遗憾除江苏、青岛等少数省市以外,现在尚未达成广泛共识。他认为,可以由政府制定一个针对创新药报销的单独标准,这个标准不同于甲类药物的100%和乙类药物的80%或者90%,可以定为40%或者50%,按照国家财政情况不同进行调整。如果社保基金宽裕,报销50%不算多,如果社保基金紧张,报销10%不算少。总之不要对创新药关门。他说。
亚宝药业董事长任武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建议国家在甲类、乙类药物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丙类药物目录,专门为临床必需的高价值药品提供独立的报销途径,这部分药品主要包括创新药物。而丙类药物标准的制定由患者、学术专家、临床专家、行业专家等多方面协商确定。李玲也认为,创新药品进入医疗保险要有具体的标准,应加快完善医疗保险药品种类目录遴选的科学评价机制。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