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又逢择业季,校园里、微博上,找工作、做简历、投简历的话题多起来了。一个学生问我:做教师的感觉如何?她最近在网上海投简历,如果可能,教师也是她的选择之一,还有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茫然。
学校学习,一直重视理论,没有工作岗位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突然让学生自己作出职业选择,这种茫然也是必然。我想,有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一开始总担心自己没有饭碗,可是,一旦有了工作,却发现它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于是,希望借助跳槽来改变现状,以求取得成功,因此,毕业生频繁跳槽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按常理,我们可以批评学校没有帮学生作好职业规划,学生在校期间没有作好自我认知,不清楚自己的擅长和优势。问题是,即使作了规划,真正走向社会,也会存在一些不适应,比如,之前规划得太美好,不切实际,不过是建立在自己的臆想之上,毕竟,在校生不可能对行业和岗位全面、系统地了解,也无法预测自己和岗位是否完全匹配,只能在工作后,在实践中摸索。
撇开工作好不好找,收入高不高这些问题,不妨先回答这几个问题,自己作一些比较和分析:你对什么行业感兴趣?是不是发自内心的需求?你对想要从事的行业掌握了多少信息?这个行业的门槛有多高?你对这种职业一般的生活方式了解吗?你是否喜欢这样的生活?
可以说,每个行业都有压力,其从业人员都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天底下没有可以不劳而获的职业。不能只看到一种职业某个好的方面,也要多维度、多角度地考察一下它的全貌。曾有人总结过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十大职业,如公务员、/编辑、大学教师、律师、医生、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IT从业者,等等。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光鲜的职业背后,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美。
拿公务员来说,长期以来,我们都抱有误解,认为公务员就是坐坐办公室整整文件,事实上,公务员职位中有60%以上是属于行政执法类的窗口岗位,工作人员是需要在一线与公众打交道的:比如接待信访、解决纠纷等。若是抱着养尊处优的态度进入这一行业,心理落差往往会非常大。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副主任任文硕说过:应考虑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是否适合这一职业。公务员需要有平常心和服务意识,尤其在当下,网络资讯异常发达,公务员的一言一行都要接受公众、媒体的监督。手中的公权力意味着肩上的责任和百姓的期许,因此这一职业的工作压力并不小。
再说/编辑,许多学子踏入新闻行业,都抱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但等到真正走上岗位却发现反差太大,的生活可能没有规律,一个电话响起就必须抛下所有的事,直奔第一现场,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时还会连续出差,吃饭、睡觉基本上都在路上。往往,所能做的也很有限,因为牵制因素太多,面对许多无法改变的现实,不得不承受无奈、悲悯、痛苦、焦虑、压抑感等负面情绪。
医生可能是无休止地加班,工作和生活无法平衡;科研、教学和经济压力往往被年轻教师们视为三座大山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话糙理不糙,眼睛不能只盯着别人光鲜的地方,也要知道别人付出的辛劳。
这个时代是浮躁的,规划、定位、成功是流行语,内心定力不足的人,一拍脑袋就有可能放弃手头已经拥有的,转而寻求更诱人的职业。笔者以为,毕业生初入职场没必要忙着讲定位、讲成功,毕竟,定位是个动态的概念,每个年龄段都可能有新的定位,最重要的是心中有定见,先练好本事,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多反思是不是可以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是不是还有别的比你做得更好的人,多向他人虚心请教、学习,在慢慢积累中,你的定位自然也会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