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觉得自己很优秀的自负的人。
有干劲且志向高的人。
对自己身边的对手很介意的人。
这些类型的人似乎往往更拘泥于工资高的企业。
也就是想提高年薪即提高资历。
但是很可惜,以追求金钱来决定生活方式这样连自己的价值都会不断降低。因为你一直竭尽全力地向外输出,根本就无暇蓄积能量了。
年薪高的工作一定有其高的理由
如果有高收入的工作找到你,那是因为你现在的能力为即战力,所以人家才会拿高薪邀请你。
但是那个能力真的是你自己的能力吗?
比如说,一直在金融机构A公司工作的人跳槽到B公司,年薪涨了200万日元。那其实是这个人在A公司获得的能力、教育成果被B公司以200万日元买下来而已。
这个金额与其说是对其个人的能力,不如说是对A公司的教育所付出的代价。
据说在外企工资越高相应的被开除的概率就越大。因为只要你干的工作和增加的工资不相配,对公司来说就是损失。因为外资企业薪资设置都是很合理的,年薪和工作几乎是对等的,甚至要求更高。
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如果想取得真正的成功,首先要在现在的公司提高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有益于将来的发展。
一说到在公司边工作边提高自己的价值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工作结束后为了掌握一门技术而去专业学校进修,或是接受函授教育什么的。
但是如果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正是你所期望的职业,那完全可以把工作内容本身作为学习。
所以就算是工资很低,那也是因为交学费了。
我自己曾经也有每天工作15个小时,只拿到12万日元左右工资的时期,但是因为我把工作本身看成是一种学习,工资低也就完全不会感到辛苦了。
也就是把这12万日元,看做是原本的收入扣除学费后拿到手的部分。
于是乎就会感觉因为交了学费,不多学点可就吃亏了,这样对工作本身都会不可思议地产生出热情来。
事实上,当时我作为转包的撰稿人,在截稿前经常是要熬通宵的。一大早乘出租车赶到编辑部送去原稿是常有的事,即使交上原稿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我也会帮着做点编辑的工作,学了照片的选法和设计的基础。不用说,这些知识到后来都用上了。
在匠人的世界中,工作本身就被看成是一种修行。
像厨师和面点师等需要一定技术的职业,很多人会说我现在还在修行中,工资给多少都很感激。
即使是作家和设计师在独立之前也是拿着非常低的工资,甚至没有工资,把熬通宵当家常便饭的也是大有人在。
为了将来什么时候能够独立,除了一边工作一边掌握一流的技术,还要学习经营和客服这些东西。
这个匠人的法则,在所有的商业世界都能适用。
经营方面要学习待人接物的方法,学习销售行业与客户的沟通和产品的营销方法。接待行业的话就学习礼仪和做事周到的方法。一想到连倒茶这样的杂活中也能学到东西,整个世界都顿时焕然一新。
在公司里沏茶虽然被认为是杂活,但是给来访的客户上茶却是能和对方直接接触的。
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能和社会地位高的人直接接触总能得到有形或无形的好处。从茶杯的摆放方法来研究待人接物的方法等等,要学的东西真是很多很多。
另外,也有很多人暂时找不到目标,但在看到周围其他人的工作状态后受到了刺激和影响,从而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工资低就意味着在职场中还不是第一线,责任也低。但是与在第一线工作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可以有旁观者清的优势。
正因如此,你就可以一边设想自己站到第一线上时的情景,一边以客观的眼光来看他们,还有未来的自己,蓄积很多很多想法,诸如这个地方要是这么做就好了或换成我的话会这么做。
技术这东西,想学随时都可以学。
但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对处理烦杂事件的能力可是在专业学校和函授教育中绝对学不到的。
职场就是这么一个即使交学费也想去的、饶有趣味的、充满人生悲喜剧的地方。
现在的你,也许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
也许还拿着并不满意的工资。
但是,如果你利用好这个不让人满意的工资,将有无限的机会在不远的将来等着你。
摘自: 《做传说中的一流员工》 [日]土井英司/著 中信出版社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