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信任,日积月累就会让执行程序松懈。就像一盘鱼在桌上,刚开始时你眼睛随时盯着猫,防范它去吃;一旦它跟你耗了三十分钟以上,你也会开始慢慢松懈。 所以企业内控内稽,不能靠人,一定要靠制度。新台币30亿元(指刘伟杰盗卖弊案金额),就像放在桌上的鱼,你要猫不偷吃鱼,不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鱼罩上罩子,罩子就是制度。 人与人相处久了就容易松懈,我也容易犯这个毛病,不要被长期的信任跟感情影响到制度的落实。 理律事件(是指台湾理律法律事务所前员工刘伟杰监守自盗客户公司价值30亿元新台币的股票案),在企业界层出不穷。从美国安隆(Enron)公司一夕倒闭,到台湾的种种地雷股弊案,里面都牵涉到是否用人不当。再往前推,为什么用到不当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老板上梁不正,下梁就歪,企业就容易走偏锋;第二种现象,正面看理律,再有执行程序,一久了也会松懈。 ■ 老板要看长,CEO只看短 五年前成功的企业,现在失败的也超过五个手指头。上梁不正常常是最危险的风险。老板要看长, CEO只看短,两者的冲突,也制造许多风险。 CEO的脑子里没有永续经营,因为永续经营要耕耘好多年,他得不到报酬。我非常不赞成美国的分配利润制度,有赚就有分红,让所有CE0都只会追求短期获利,他不会去衡量所赚的钱对公司来说,到底是正还是负。 没有一个CEO想要做十年、二十年,他一定要想尽办法在这几年内替公司赚钱,老板也就很容易饮鸩止渴。 聪明的老板一定会先自问,我赚了钱,是不是把公司的根刨掉了? 企业要永续经营,一定要在最大利益与合理利润问去寻求平衡,。不应该完全在追逐最大利润。 就像台湾的农民一样,一块土地一年收三季,就像冲三季获利一样。密集精耕,土壤根本没有时间喘息,没有时间施肥,根很容易腐烂。 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只在耕耘,不在收获。耕耘看起来只是一个动作,其实它是在深植你的根。有了深耕,后面收获自然源源不绝。 以A银行及B银行为例,新银行开放后,A银行第一年就获利第一,B银行是最后~名。我说三年后会看出差异,六年后看出悬殊,九年后一家壮大,一家衰弱,事实验证就是这样。 A银行第一年就把一半的资金拼命拿来做放款,获取利益,挖角冲业绩;B银行第一年的力气花在投资IT(资讯科技),人才建置,相对放款很少。三年后B开始收获,A停滞;再三年,房地产股票泡沫化,A开始走下坡。今天看结果一点都不意外。 一个企业会出问题,绝对不是一天的事,愈大的企业,不可能一夕之间倒的。都是慢慢侵蚀、慢慢倒的,如果苹果皮都烂了,中间不知已熬了多久时间。 会计师多少都应该知道,如果一个会计师在公司出问题前三年前没有发现,这个会计师就非常不专业。只是会计师不知道什么时间是恰当的退场时间,因为他已在局里。 像安达信(Arthur Andersen LLP),面对安隆这么大的客户,它哪敢得罪。 会计师是企业警察,律师是企业医生,但是他们的业务费用又是企业付的,这是一个相当奇怪的结构。 所以十五年前,我不再做签证。我是众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发起人,但我面对台湾企业却愈签愈怕,风险就是收入,一年为了几百万,不如把这个机会让给年轻人。 没有一个企业百分之百没有瑕疵,到底它的瑕疵构不构成重要性,这在会计界可以讨论,审计本身是抽样,什么叫重要性,那把尺在自己脑海中,四个人有四种做法。 ■ 聪明的人,要懂得退 律师、会计师如果拿捏不好,很容易与企业变成利益共生体,这也是十几年前我就不做签证,改做企业顾问的原因,因为会计师和企业顾问的立场是冲突的。 安隆事件后,为什么审计不能跟顾问同一事务所,因为你会从受托变委托,本身制造了模糊空间,到底你是监察者还是受托人?你做顾问你一定会教他很多撇步,你一定知道很多策略面的技巧,再审计他不是很矛盾吗? 律师、会计师的专业,一定会让你跟客户愈来愈亲密,但一直那么密切,一定会出问题。安隆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 聪明的人,要懂得退。 上台靠机缘,下台靠智慧,什么时候退场,可应验到此。历史上开国元老,为什么都不得好死?聪明人要懂得怎么退。交友也一样,一个朋友交到最熟的时候,就要慢慢疏离。我工作上也是如此,在最高峰时,要知道慢慢、慢慢淡。退才是最重要。就像《车站》那首歌,上车容易下车难。专业人员难在进退有据,在适当的时机愿意退场。(吴统雄)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