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丁敏茜(化名):女,28岁,皮肤白皙,说话慢条斯理,和一般来访者相比,突出的特点是逻辑思维很清晰,语言流畅而严谨。大学学的专业是计算数学。她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银行工作,已经工作了7年,分别在人力资源部、国际业务部和商务谈判部等三个不同的部门工作。在工作期间,她在职攻读法律专业硕士,也拿上了律师资格证,明年就可以拿到法律硕士的学位。她现在的职业困惑是,在银行已经工作了7年的她,是继续在银行工作呢?还是要丢掉银行这个“金饭碗”,去律师事务所工作? 白玲诊断:丁敏茜想转换职业的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由于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周围同事的下岗,内退,让她有种危机感,害怕她自己将来也会步同事的后尘; 第二,对于现在的工作,她有兴趣,但是待遇太低。“喜欢什么”和“想要什么”发生了矛盾。 第三,积极上进的丁敏茜,拿了一个律师证,并攻读了法律硕士之后,她认为自己已经提高了职业竞争力。她渴望尽快有一个更大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也急于获得更大的回报。 但她担心的是,她从事法律工作是否能胜任,周围的朋友都劝她,女性在司法环境阻力大,工作起来不太顺利,还是银行的“金饭碗”保险;同时她也挺喜欢现在的商务谈判工作,因为里面涉及到一些法律的审查和咨询方面的知识和业务,便于积累法律经验。她本想去律师事务所兼职,银行又不同意。 白玲分析:从丁敏茜的特点来说,她从事法律事务有长有短,比如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理性、周全,逻辑推理清晰,语言严谨缜密,有持久力。但是在人际沟通意识和表现力方面有所欠缺,在司法环境的适应力不够。所以,丁敏茜目前不需要丢掉“金饭碗”,她可以在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长项,同时弥补不足,现在的工作对她而言正是一个锻炼机会,所以暂时需要稳一稳,同时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从未来的定位看,丁敏茜可以继续从事企业法律咨询工作,也可以考虑到高校从事法律教学或研究工作,这样既符合她的能力和性格,又符合她兼职的愿望,大学教师自由时间比较多,她可以兼做法律顾问,发挥自己的专业和个性特长,回报也不错。 通过咨询师的一番梳理,丁敏茜终于缕清了思路,解开了困惑。她事后打来电话说,目前她正在现职岗位上做积极的积累,估计再过四到五年,就可以达到她预期的职业期望。 白玲说,丁敏茜的案例反映了当下一个典型的择业误区,那就是:一旦现职工作出现“职业危机”信号,人们往往只顾从外面的世界寻找机会,而忘了从眼下发掘资源,其实,很多单位尽管发展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总是在给个人提供积累实力的平台,你可以积累经验、积累阅历、积累良好的人际关系、积累自己的实力,包括心理素质,甚至可以从企业的管理问题中积累出成败的教训,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在有效积累的基础上,你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帮助你脚踏实地发展。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