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A公司是一大型国有企业,上海B房产开发公司是A公司的投资参股公司。张晓,35岁,1992年中专毕业,专业财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A公司财务部门,一直从事会计工作。2003年10月,他被聘为财务部门资金管理科副科长。2004年6月,受A公司委派,作为代表出任B公司的副总会计师(该职务相当于A公司的副处级职务)。张晓的委任,引起了A公司财务系统和机关人员的猜疑:张晓没有深刻背景,也没有广泛社会关系,从一个普通职员升至副科长用了11年时间,而从副科长升至副处级高管只有8个月。张晓何以晋升这么快? 【分析】 首先,张晓没关系没背景,这一点,熟悉的人知根知底。因此,可以排除关系晋升这一通道。那么,是其他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了解,成就张晓,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 (一)新职位的产生和要求。A公司为了实施经营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做强做大,一方面加强内部二级单位的公司制改造,另一方面向外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B公司就是这样一种环境下的产物。因为A公司投入了资金,成为B公司的股东,自然要监督B公司的资金运作。客观上要求A公司必须委派一名代表参与到B公司的高管层。能够胜任资金运作的监督职责,最佳人选莫过于熟悉财务的人员。这样的财务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怎么样的高素质?A公司提出的标准是:五年工作经验,本科财会学历,具有高级会计师技术职称。应时所需,“副总会计师”的新职位产生了。 (二)职位所需人才供给缺乏。A公司设置副总会计师的职位后,人力资源部门立即着手搜索本公司所有财会专业人员。但结果非常沮丧,符合人选的人员微乎其微。虽然满足工作经验和本科财会学历两个条件的人不少,但本科学历绝大多数都是后续成教学历,降低了专业质量。而满足高级会计师条件的虽然不少,但目前都已经就任公司的重要岗位,且职务已经在新职位之上,年龄偏大,不再适合经常跑外的要求。最后供给结果,居然是“一对一”的定向匹配,全部符合三个条件的人选,只有张晓一人!这种“直接锁定人选”的选拔,显得有些幽默。这样的人才供求局面,与A公司多年来对财会人才的不重视,缺乏培养和引进,有着很直接的关联。 (三)个人技能储备。A公司的选拔结果虽然有点戏剧性,但从张晓的角度看,这无疑是降临到头上的谁也拿不走的机会。在感慨的同时,也得承认一个事实:原先和张晓同样条件的人员此刻没有了张晓独具的条件。这是张晓努力的结果,张晓虽然学校毕业时是中专学历,层次低,但其努力自学,不仅拿到了本科学历,而且在2003年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评审认定。所谓天道酬勤,机会属于早有准备的人。 【启示】 (1) 关注组织的发展战略和各种变革,分析可能的潜在需求。 (2) 对照需求,看看自己有什么需要去努力的地方。 (3) 持续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素质,做好储备。 (4) 不要认为没用,是还不到时候。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