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充电”,成本知多少

2018-09-06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来自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消息:本市23-35岁的在职员工中,八成以上利用双休日或业余时间“充电”。付出学费、时间和心血,可望提升个人“品质”;但若“充电”不当,也会陷入得不偿失的境地。  【病例一】一堆证书太杂了  26岁的国企职员王小姐拥有好几张证书:英语中级口译证书、日语三级证书、粤语口语结业证书、计算机中级证书等。这些是她花费3年时间、投资数万元的结果。  王小姐毕业于名牌大学新闻系,一直不甘于现在的职位,希冀跳槽。3年前,她为自己制定了一套“全方位培训计划”:每周腾出三个晚上学习日语,周日下午上一堂烹饪课。此外,她还报名读英语口语,20堂课的学费为1.5万元。  至于“投资回报率”,她是这样计算的:按目前3000元左右月薪,“充电投资”共用去两年积蓄,但若跳槽成功,找到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再兼职当翻译,“投资”很快能“翻本”。  现实是,她投出10份简历皆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一家单位的垂青。  【诊断】不如少而精  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曹新生:王小姐犯了一个普遍性错误???充电项目多而杂。她的“派司”大多含金量不高,体现不出专长,缺乏“闪光点”。但她的学习语言能力很强,不妨从一门外语入手,学精学透,即使不跳槽也有好处。  【病例二】陷入“连锁浪费”  小刘大学毕业两年多,在一家微电子公司任工程师。他越来越感到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倒对外贸感兴趣,但跳槽似乎还欠火候。于是他加入“充电一族”,选择攻读外销员课程。  不过,当他真的“牺牲”掉两个双休日,坐在教室里“充电”时,他的感觉又差了。周围同学要么本身就是外销员,就是本专业的在校生,多少有点“基础”,而他听着一个个陌生名词,上下眼皮忍不住打起架来……他迷惑的是:若走到最后发现“此路不通”,等于“一切归零”。  【诊断】欲速则不达  专家认为:小刘已经陷入了“连锁浪费”的境地,以他的现状,很难通过考试。不反对年轻人转行,但欲速则不达,不做好充分准备,很可能断送前程,将原本的积累也一并浪费。建议他先自学一段时间,借些专业书籍看,有机会还可以到外贸企业“试试深浅”,有一定专业积累后再去上课,“因时制宜”,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此外,专家认为还应澄清一个误区:不出去读书就不是“充电”。其实,自学也是一种“节约成本”的充电方式。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经历适应期、成长期、飞跃期和稳定期,选择充电方式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专业水平、发展目标拟定。(栾吟之)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