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俗话说,明人不说暗话,但是在职场当中,说暗语已经成了潜规则。领导夸赞你观察能力强,没准暗指的是经常打小报告;同事们看似在鼓励你,其实却否定了某件事你的个人表现很突出。小梅听到这个评价,自然是欣喜不已,对工作更是一丝不苟。有时为了显示自 己的能力,常常会独自完成上司交给一个组的工作。
半年以后,销售部主管调离到其他岗位,小梅一心认为这是自己升职的好机会,没想到,领 导并没有考虑她。小梅感到很不解,找到了上司,上司很坦诚地告诉她:这个职位需要的其实是善于与团队合作的人,而你过于在乎自己的个人表现!小梅这才 意识到,上司过去称赞她个人表现突出,实则是在含蓄地暗示她要注意团队合作,最终她与这次升职失之交臂。
一个聪明的下属在上司第 一次说出这种话时,就应该意识到这是对自己的提醒!小梅痛定思痛之后,格外留意上司的一言一行,学会体味上司的言外之意。一次上司出差前说,一切都交 给你了!但是小梅在谈业务时,仍然没有擅自做主张,长途电话与上司沟通请示,最终做成了一笔大业务,上司也跟着被公司嘉奖。上个月,她如愿以偿升为主 管。
问下别人的看法很流行
其实,职场暗语不仅出现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打暗语的几率也很大。白小姐在一家公司 市场部做企划,上周,她终于做出了一份自认为极富创意的企划案,在开会向领导汇报前热情地和同事做了交流。看起来很有意思,或许你可以询问一下别人的看 法。比她入职早两年的师兄的这句话,让白小姐看到了希望,她又兴奋地去问别的同事,没想到,另一个人给出的也是同一句话,白小姐读出的意思是,大家都对 她予以了肯定。
谁知,等到领导来开会时,领导给出的却是质疑的目光和敷衍的笑容。她感到很困惑,找到其他部门一个交心的同事沟通,结果 同事告诉她,别人说这句话是不想打击你的积极性,你还真去挨个问别人的看法?同事建议她考虑重新做一份企划案,而不是真的听别人的话去与人讨论,这只 会让自己出丑。
在采访中发现,你可以问一下别人的看法这句暗语在职场暗语中采用率非常高,不少人征询别人意见时都遭遇过,还有 例如我不确定这样是不是能够实行,实际的语义是这根本行不通。
还有些时候,下级也会跟上级打暗语,比如临下班接到一个任务,波 澜不惊地说一句也许我可以加班把事情做完,其实心里想的是,你要我干到几点?还让不让活了?不过,这样的暗语,还是不要被领导识破的好,否则倒霉 的还是自己。
察言观色,捕捉关键信息
爸妈在线心理援助团团长、全国知名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胡煜认为,职场暗语作为一 种非常正规的表达方式,不是所有人都习惯通过它去传达信息,所以,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就有很大表达差异:有些人对喜怒哀乐从不掩饰,有些人则习惯以不动声 色来掩藏自己的情绪,有些人则喜欢反过来表达情感所以,要识别别人所说的话是正话还是反话,是暗语还是明语,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说话者一贯以来的表述 方式与表述习惯,从中去捕捉其语言表达中是否存在暗语。
同样,在日常沟通中,哪一些语言表述属于暗语或者存在双重意义,识别者一定要考 虑到言说者所处的语境以及当下的立场,这些都是信息正确鉴别的关键因素。
这些职场暗语你了解吗?
领导的暗语
1.善于社交(能喝)
2.观察能力强(经 常打小报告)
3.工作态度热忱(固执己见)
4.思维敏捷(能迅速找到借口)
5.为人随和(随时可 以解雇)
6.沟通能力强(常打电话聊天)
7.踏实忠诚(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工作)
同事间的暗语
1.我当然也很关心。(谁有空管这事啊!)
2.不好意思,我并没有参与这项计划。(别烦我,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3.他可能不太熟悉这件事情。(他脑袋里面装的是糨糊!)
4.我会试着把这件事情插进工作进度中。(你小子怎么不早一点儿交代?)
5.我了解,我了解。(这家伙究竟说什么呢?)
6.所以你不太满意这件作品?(该死的,你又想挑剔什么?)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