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吴王夫差的一场白日梦究竟预见了什么?

2018-09-23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陈禹安说: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忠孝与仁义的抉择,汇成了万千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激起了无数心海狂澜,情丝乱缕。

所以,我用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这段历史,也就有了这套“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这一幕幕已经过去的历史,彷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在这些不可复盘的“实验”中,楚平王、费无忌、太子建、伍子胥、阖闾、要离、孙武、楚昭王、勾践、夫差、伯嚭、 孔子、子贡、范蠡、文种、西施等诸色人等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

导读:

历史心理小说第一人陈禹安说,“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中,他把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尽致。《鞭楚》记录的是在春秋末期,楚吴越三个南蛮国家数十年间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楚国在楚平王当政的时候,重用佞臣费无忌。费无忌为了一己之私,先是撺弄楚平王诈夺为儿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国美女孟嬴,后来又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关系,终于导致太子建被废,亡命天涯。为了斩草除根,费无忌进一步鼓动楚平王杀害无辜的忠臣——太子太傅伍奢。伍奢的长子伍尚顾惜父子之情,主动陪父亲就死。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却不甘心接受昏君奸臣的摆布,怀着对故国故土的深仇大恨,历经千难万险,逃亡至楚国的敌国——吴国。为了借助吴国的力量为自己复仇,伍子胥殚精竭虑,帮助吴国的公子光**吴王僚,成为吴国之王(即吴王阖闾)。此后,伍子胥又帮助阖闾筑建都城,延揽贤才,强兵富国,终于在苦苦等待了十六年之后,率领吴兵,势如破竹般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复仇的念头不但为伍子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生动力,也推动他冲破了所有世俗规则的束缚。他以楚国旧臣的身份,以下逆上,毫不留情地摧毁了楚国历代国君的宗庙,还将已经死去的楚平王掘坟鞭尸,畅快淋漓地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是为“鞭楚”。

但是,楚吴两国之间的仇恨却并没有因为伍子胥的复仇成功而消弭。相反,伍子胥的这一次复仇,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仇恨。吴国的另一个邻国越国,借着吴楚交兵的机会,对吴国的后方发起了攻击。吴王阖闾退兵回国休整后,为了报复越国,又亲率大军对越国发起了攻击。但是,阖闾过于托大,阴沟翻船,不慎被越国击败。英雄一世的阖闾本人也为这一次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吴越两国由此结下了无法开解的血仇。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继位。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杀父之仇。在为父守丧三年后,他亲自出征,对越国发起了报复性的攻击。这一次,实力弱小的越国不再拥有前一次的幸运,被强悍无敌的吴国打回原形。越国精锐大部被歼。越王勾践深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无可幸免,他只能倾尽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与吴兵拼个玉石俱焚。但越国大夫文种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巧妙斡旋,争取到吴国宠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将越国赶尽杀绝的主张。机心暗藏的吴王夫差转而要求越王勾践偕同夫人到吴国为奴,为阖闾守墓,以期通过对勾践的人身侮辱来达至为父复仇的目的,是为“辱越”。

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最终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被夫差释放回到越国。

然后上演了一部被后世人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这就是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细细盘点整个中国历史,兵败被俘、屈身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践一个,但能够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绝地反击、以弱胜强、实现惊天大逆转的,却只有勾践一人。勾践完成的这一举世无双的丰功伟业,就叫做“吞吴”。人们把勾践的成功称为“吞吴”。这一个“吞”字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勾践所取得的成功的侥幸与不可思议。当我们比喻人心不足时,往往用“蛇吞象”来表达。一条小蛇和一头大象,相差何其之大,但是小蛇竟然想要吞象,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越吞吴”就等同于“蛇吞象”。因为长期以来,就实力而言,吴国不啻是一头大象,而越国只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蛇。勾践之所以能够完成举世罕见的“蛇吞象”,也是和他自己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分不开的。这就是越王勾践的励志故事“吞吴”。

读春秋时代的故事,探究中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以史为镜,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比《二号首长》还好看的官场斗争、职场励志小说。

这是很多读者“憋着尿”一口气看完的,比《明朝那些事儿》还好看的心理历史小说。

今天我们开始阅读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吞吴》第37节,继续读这些激荡人心的春秋人物故事。

开心阅读37 又是一个白日梦

夫差说完,不再吱声,闭上双眼,就当伍子胥不存在。整个殿堂上顿时陷入了一种无声的尴尬。

夫差这么坐着,竟又进入了懵懂状态,做了一个白日梦。没过多久,夫差醒来,大叫道:“怪事!怪事!”

群臣惊问其故。

夫差说:“我刚才恍惚看见有四个人,背靠背倚着,过了一会儿,四分散去。又看见殿下两人相对,脸朝北的人杀了脸朝南的人。你们有没有看见?”

群臣都说没有。

实际上,这是预感再一次降临在夫差头上。要说这夫差,真可算得上是上天的宠儿,以至于上天一再通过各种方式来警示他。如果他能勘破预感的秘密,他还是有机会避免将要到来的不测之灾的。

专门研究人类预感的美国莱茵中心对433个预感事例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对预感的干涉并不是无效的。莱茵中心的费瑟博士说:“我们从研究中了解到的重要一点是当有超感知的当事人干涉时,比没有干预的当事人多一倍的成功率。预见的未来并不是写在石头上不可更改的未来……成功的要远远超过失败的。”

比如,华盛顿一位名叫阿曼达的年轻妈妈,有一次从凌晨两点半的噩梦中惊醒。她梦见悬挂在隔壁婴儿房屋顶的巨大树枝状吊灯掉到了婴儿床上,压在了她的孩子身上。梦境中,天气十分恶劣,狂风暴雨肆虐。阿曼达在梦中还看见婴儿房衣柜上的时钟显示着的时间是凌晨4点35分。

阿曼达非常害怕,连忙把丈夫叫醒,并告诉他梦见的事情。丈夫告诉她梦是假的,无须担忧,让她接着睡觉。丈夫很快又睡着了,但是这个梦实在是太**了,阿曼达忍不住来到婴儿房,把孩子抱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她注意到,这个时候天气平和,根本没有梦中出现的暴风骤雨。阿曼达觉得自己可能有点神经过敏了。两个小时后,她和丈夫被巨大的撞击声惊醒。他俩冲到婴儿房,发现婴儿床已经被垂直坠落的吊灯砸得粉碎。这时,衣柜上的闹钟显示的时间正是凌晨4点35分。而此时,窗外的天气骤变,狂风怒吼,风雨交加。

从这个案例来看,阿曼达精准预见了灾难的来临,甚至包括一些细节都非常清晰。而最重要的是,她本人对于即将发生的灾难的反应与干预,直接改变了最后的结果。

但是,夫差对于上天的美意并没有完全心领神会。导致他做出这样的认知反应的,不仅仅因为他本人对美好前景的倾向性,也在于伍子胥一再的“危言耸听”让他起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这一次,伍子胥又找到了一个可以为自己张势的由头,连忙说:“四人相背而走,象征着四方离散。脸朝北的人杀了脸朝南的人,象征着以下犯上,以臣弑君。大王,如果您不知道警醒反省,恐怕会有身弑国亡之祸!”

夫差对伍子胥的反感早已到了极点,根本不会再听他这一套反复陈说的“危机论”,恼怒且不屑地说:“你说的话实在太不吉利了,寡人实在是不爱听!”

伯嚭一见,贬损伍子胥的机会又来了,连忙站出来,施展他那举世无双的口才,对伍子胥的解释给出了针锋相对的新解释:“四方离散,都来吴庭奔走,说明吴国将要称霸,取代周朝成为天下之主。这也是以下犯上,以臣贼君。”

经过伯嚭这么一解释,伍子胥口中的“天大的祸事”顿时成了“天大的福兆”,夫差听得心花怒放,伍子胥自然是怒气勃发。

夫差立即表示自己对伯嚭的欣赏与认可,并以此作为对伍子胥的打击:“还是太宰的话中听啊!寡人的心胸为之一开。伍相国啊,你可真是老不中用了,说的话一点也不招人待见!”

夫差虽说早已与伍子胥不睦,但在朝堂之上公开嘲讽挖苦,这还是第一次。群臣听了,知道伍子胥已经完全失势了,夫差竟然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留。

伍子胥知道有伯嚭在,自己在言辞上怎么也讨不到好,虽然心中怒气勃发,但也只好无可奈何地黯然退去。

群臣看着伍子胥踽踽独行的背影,渐行渐远,心中都生起一种凄怆之感。这个曾经在吴国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也许真的到了落幕的时刻。但是,伍子胥的个性强悍,我行我素,在他得意的时候从未温婉平和地对待过他人,这也导致他在吴国并没有几个真正的好朋友。众人对他的沉浮起落虽然心有戚戚,但也没有几个人真心为他难过,更不用说为他伸张了。

过了几天,越王勾践亲自率领群臣来到吴国,朝贺夫差伐齐大胜。当然,勾践还是一贯性用厚礼开路。他带了丰厚的礼物,吴国的主要大臣,除了伍子胥,个个都收获了一份不薄的馈赠。

这是勾践第二次来到吴国。这一次的心情和十年前入吴为囚当然是截然不同的。勾践故地重游,只见风物依旧,不免感慨万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是眼下并不是抒发情感的时刻。勾践收敛心性,压制住内心的情感波澜,以一副恭敬严肃的神态来面对吴国的君臣。

勾践这个时候为什么要亲自来吴国?

要知道,自从子贡捅破了真相后,勾践始终担心自己的图吴之心被夫差知道而遭遇灭顶之灾。也正因为此,勾践上一次才不敢亲自率兵,跟随夫差伐齐。那他为什么这一次甘冒风险,亲自来到吴国,面见夫差呢?

原来,诸稽郢回国将吴军大破齐军的情形向勾践回报后,勾践大为惊诧。从诸稽郢的描述来看,吴国势不可当,成为天下无敌的霸主已经指日可待。而后来,吴国获胜后,却没有如子贡所言,立即向晋国发起攻击,这又使得勾践十分担忧。因为吴国不打晋国,就有可能对越国下手。

勾践觉得很有必要对吴越两国的形势做一个清晰的判断。

勾践回国已经整整七年,一直在国内厉兵秣马,奋发图强,而“文种七策”也几乎用到了极致,但即便如此努力,如果还是和吴国的实力相形见绌,那么就应该务实地调整越国的基本战略,绝不能再将吴国视为复仇对手,而是要着力营造与吴国的友好关系。因为,复仇虽然重要,但生存显然更重要。

所以,勾践亲自来到吴国,一来是朝贺讨好夫差(伐齐没有亲自跟随,朝贺再不亲自前来,可就是大大失礼了),二来探听吴国虚实,以便做出最终的决定。这当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勾践不想仅仅根据他人的情况汇报而做这个决定。

再说伯嚭一看金主前来,也十分高兴。这些年来,越国的好处伯嚭可没少捞。当然,在互惠规范的驱使下,作为交换,伯嚭也没少为勾践说好话。

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伯嚭抓住机会,对夫差说:“越王来朝,正好应和了奔走吴庭之兆。以后,鲁国、齐国、晋国也都会纷纷来吴庭朝贺。”

夫差听了大喜,立即吩咐在姑苏台上大摆宴席,以王侯之礼来招待勾践。吴国的众大夫全部到场,侍立在两旁。

夫差说:“寡人听说,君不忘有功之臣,父不没有力之子。这一次寡人伐齐,伯嚭为寡人治兵,立下大功。寡人将提升他为上卿。越王以忠孝侍奉寡人,始终忠贞不贰,我将再封赏土地给他,增加他的领地,以酬谢越国跟随寡人出征之功。诸位大夫,意下如何啊?”

夫差其实不是在征求众人的意见,而是宣布他的决定。他需要的是众大臣一致支持他的决定。众大臣心领神会,齐声说道:“大王赏功酬劳,乃霸主之举也。”

众口一词中,唯独有一个人表达了他的异见。这个人当然就是伍子胥了。可是他已经是如此的孤独,如此的不合群。他等于是以一己之力在对抗整个体制。

伍子胥跪伏在地,涕泪横流。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在夫差面前将自己的姿态放到了最低,希望夫差能够体谅他为国忧劳的那片苦心。对于这个以强硬著称的男人来说,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忧国忧民的心声,也算是将忠君爱国之心发挥到极致了。

伍子胥说:“呜呼哀哉!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说谀辞,以曲为直。养乱畜奸,将灭吴国,庙社为墟,殿生荆棘。”

伍子胥的话,听起来像是最恶毒的诅咒。也只有伍子胥这样偏执成狂的人,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劝谏君主。但是,谁又真正知晓这诅咒的背后,充溢着报国无门的愤懑,忠心遭嫉的苦闷,大厦将倾的忧伤,死难瞑目的抓狂呢?

满堂在座的也许只有勾践能够理解伍子胥。但这样的局面,正是他最为乐见的,他不会对伍子胥报以任何的同情。

夫差大怒,呵斥道:“你这个老家伙,简直就是吴国的妖孽!你是不是专门想着把持大权,作威作福,倾覆吴国?寡人看在你是前王的老臣份上,不忍心杀你。你还是赶快退下吧,今后就用不着来见我了!”

心理感悟:人在巅峰时,往往会做出癫疯的决定。

﹙未完待续,相约下周五﹚

陈禹安 心理管理学家、资深互联网商业观察者、资深书评人、高级经济师、宁波大学特聘教授。开创“心理经管”与“心理说史”两大写作流派。

“心理说史”的代表作有“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三本),《向子贡学说服》,漫画心理三国三部曲(《我是曹操,我怕谁》(上下册)《忠义保证前途》(上下册)《无算计,不诸葛》(上下册))等。(假期里送给6——14岁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经管”的代表作有《激励相对论》(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另类激励法)《海底捞能捞多久》《这是CEO的菜》(高管必备的几项战略思维)《心理乔布斯》(乔布斯获得巨大成功的心理密码)《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等共计20余部。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