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陈禹安说: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忠孝与仁义的抉择,汇成了万千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激起了无数心海狂澜,情丝乱缕。
所以,我用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这段历史,也就有了这套;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这一幕幕已经过去的历史,彷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在这些不可复盘的;实验;中,楚平王、费无忌、太子建、伍子胥、阖闾、要离、孙武、楚昭王、勾践、夫差、伯嚭、 孔子、子贡、范蠡、文种、西施等诸色人等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
导读:
历史心理小说第一人陈禹安说,;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中,他把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尽致。《鞭楚》记录的是在春秋末期,楚吴越三个南蛮国家数十年间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楚国在楚平王当政的时候,重用佞臣费无忌。费无忌为了一己之私,先是撺弄楚平王诈夺为儿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国美女孟嬴,后来又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关系,终于导致太子建被废,亡命天涯。为了斩草除根,费无忌进一步鼓动楚平王杀害无辜的忠臣;鞭楚;。
但是,楚吴两国之间的仇恨却并没有因为伍子胥的复仇成功而消弭。相反,伍子胥的这一次复仇,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仇恨。吴国的另一个邻国越国,借着吴楚交兵的机会,对吴国的后方发起了攻击。吴王阖闾退兵回国休整后,为了报复越国,又亲率大军对越国发起了攻击。但是,阖闾过于托大,阴沟翻船,不慎被越国击败。英雄一世的阖闾本人也为这一次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吴越两国由此结下了无法开解的血仇。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继位。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杀父之仇。在为父守丧三年后,他亲自出征,对越国发起了报复性的攻击。这一次,实力弱小的越国不再拥有前一次的幸运,被强悍无敌的吴国打回原形。越国精锐大部被歼。越王勾践深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无可幸免,他只能倾尽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与吴兵拼个玉石俱焚。但越国大夫文种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巧妙斡旋,争取到吴国宠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将越国赶尽杀绝的主张。机心暗藏的吴王夫差转而要求越王勾践偕同夫人到吴国为奴,为阖闾守墓,以期通过对勾践的人身侮辱来达至为父复仇的目的,是为;辱越;。
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最终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被夫差释放回到越国。
然后上演了一部被后世人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这就是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细细盘点整个中国历史,兵败被俘、屈身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践一个,但能够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绝地反击、以弱胜强、实现惊天大逆转的,却只有勾践一人。勾践完成的这一举世无双的丰功伟业,就叫做;吞吴;。人们把勾践的成功称为;吞吴;。这一个;吞;字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勾践所取得的成功的侥幸与不可思议。当我们比喻人心不足时,往往用;蛇吞象;来表达。一条小蛇和一头大象,相差何其之大,但是小蛇竟然想要吞象,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越吞吴;就等同于;蛇吞象;。因为长期以来,就实力而言,吴国不啻是一头大象,而越国只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蛇。勾践之所以能够完成举世罕见的;蛇吞象;,也是和他自己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分不开的。这就是越王勾践的励志故事;吞吴;。
读春秋时代的故事,探究中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以史为镜,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比《二号首长》还好看的官场斗争、职场励志小说。
这是很多读者;憋着尿;一口气看完的,比《明朝那些事儿》还好看的心理历史小说。
今天我们开始阅读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吞吴》第21节,继续读这些激荡人心的春秋人物故事。
开心阅读21 从一个百年预言说起
风起于青萍之末。
这句话就是中国版的;蝴蝶效应;,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的论断要早了两千多年。
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有可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眼看吴王夫差开始盘算讨伐越国,越国即将遭受灭顶之灾,但远在千里之外的齐国的一个与吴越恩怨毫不相干的人,心念闪动间,就像蝴蝶扇动了翅膀,最终形成了威力巨大的龙卷风,不但极大地改变了吴越两国的竞争格局,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春秋末期整个天下的形势。
这个人就是齐国的右相田恒。从田恒的父亲田乞开始,田氏已经连续弑杀了两位国君和多位公卿大夫,但是,当田恒继承了父亲的卿位后,依然没有停止嗜杀的喜好,还是想杀掉更多的公卿大夫,甚至是国君。
田恒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田氏家族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还要从田恒的姓氏说起。
田恒这个人,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名字称谓最多、最复杂的人。除了;田常;之外,我们在史籍中看到的田成常、陈成恒、田成恒、田成子、陈恒、陈成子等等都是在指代他。
为什么田恒的名字会如此复杂繁多呢?
田恒其实原本不姓;田;,也不叫;常;,他的远祖是陈国的公子完,田恒的本姓应该是;陈;,而他本来的名字是;恒;。所以,田恒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做;陈恒;。
田恒的改姓,是因为他的远祖公子完使然。公子完从陈国避难至齐国,将;陈;姓改为了;田;姓。他的名字;恒;则是因为后世之人为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将;恒;字改作了;常;。现今存世的古籍,多为汉代之后的版本,故而;田常;就成了;陈恒;较为常见的称谓了。汉代之后,汉文帝的名字用不着避讳了,;陈恒;、;田恒;则又重出江湖。;成子;则是田恒死后的谥号。这几个因素混杂起来,导致了田恒在史籍中的称谓繁多,而他本人生前当然不会知道自己死后的名字称谓会如此复杂。
那么,公子完从陈国来到齐国后,为什么要把;陈;姓改为;田;姓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多方考证钻研,提出了几种答案。比如,说公子完蒙获齐桓公赐予田庄而改姓田。再如,说公子完初到齐国,在;田;这个地方取食,遂改姓田。还如,说;田;;陈;同音,所以改姓田。
但这些答案都过于牵强,不尽合理。事实上,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一个;百年预言;说起。
公子完是陈国国君陈厉公的儿子。一百多年前,公子完出生的时候,正好周太史路过陈国,陈厉公请他为陈完卜卦,得到的卦是;观卦;变为;否卦;。周太史解释说:;这个卦象的意思是:这个孩子作为使者到别国察看风俗民情,有利于成为那个国家君王的上宾。这是在说他将成为陈国的国君吗?也许是不在陈国而在他国吧?这不是应验在这个孩子本身,而是在他的子孙身上。如果是在他国发达,一定是姜姓的国家。姜姓是帝尧时四岳(四方的诸侯首领)的后代。事物不可能是两个同时强大,当日后陈国衰落的时候,这个孩子的后代就要在别国昌盛起来吧。;(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昌乎?)
周太史在解释卦象的时候,虽然所指比较明确,但口气并非斩钉截铁,多少留有余地。但是,因为他作为周王室的太史,拥有可以与上天鬼神沟通的崇高身份,从而也间接具备了上天鬼神的权威。由此,周太史对卦象的解释就直接等同于天命。以当时世代民众对于天命的崇拜,太史的话就成了一个极具可信度的预言而被广为传播,广为信仰。
公子完(陈完)逐渐长大后,陈国大夫懿仲想要把女儿嫁给他。懿仲想起当年周太史的那个神秘预言,决定也占卜一下,看看公子完到底是否拥有周太史所言的巨大福报。占卜的结果是;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是说:这叫做凤凰飞翔,和谐的鸣声锵锵。有妫氏的后代,将在姜氏那里成长。五代之后就要昌盛,和正卿的地位一样。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没人比得上。
懿仲的这一次占卜,不但在卦象上与多年前周太史的占卜遥相呼应,完全一致,而且更加明确地点出了公子完的后代在齐国发达的具体时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懿仲立即毫不犹豫地将女儿嫁给了公子完。
周太史和懿仲的这两次占卜,叠加强化,更是增添了预言的神奇与强大程度。由此,这个预言也在不知不觉间迈向了;自我实现;的轨迹。
所谓;自我实现预言;,是指预言对利益相关者形成的社会预期与社会压力或社会动力,最终导致了预言的实现。
后来,公子完果然没能顺利地登上陈国国君的宝座。陈国发生了内乱,公子完担心祸及己身,决定出国逃亡。在上述预言的作用下,公子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齐国。因为预言早已彰示,他的后裔注定会在齐国昌盛发达。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呢?
当时,正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当政的第十四个年头。公子完带着妻儿老小,从陈国投奔齐国。远人来归,正是霸主号召力与影响力的最佳体现。齐桓公非常高兴,准备任命公子完担任上卿之职(大夫的最高等级,地位仅次于国君)。但是公子完却婉言推辞说:;我这个漂泊在外的小臣能够在齐国落脚,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担当这么高的职位。;于是,齐桓公任命他担任工正之职,管理齐国的各项工程建筑。
公子完为什么要推掉已经到手的上卿之职?
要知道,公子完并不是空空两手来投奔齐国的,他是肩负着那个神秘的预言而来的。预言说他的后裔,五代之后才能担任正卿之位。而现在他自己一来到齐国,就要被任命为正卿之位了。这使得对预言深信不疑的公子完极为担心。
公子完有两个担心。
首先,他担心,如果自己接受了正卿之位,等于是亲手破坏了预言的准确性,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预言的总体效力(预言里说的是;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公子完为了维护预言的正确性,只能推掉已经到手的正卿之位,以待后裔的更大荣耀。
其次,他担心自己接受了上卿之位后,会诱发他人的嫉妒与怀疑,从而更加紧密地将他的得势与那个神秘的预言联系起来。
预言里所说的;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实际上是在委婉地兆示,公子完的后裔将取代姜氏而成为齐国之君。一旦有人利用这一预言在齐桓公面前进言,公子完就没法在齐国立足了,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毕竟,谁会愿意眼睁睁地看着;鸠占鹊巢;的发生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呢?
思前想后,公子完决定将自己的陈姓改为田姓,以免人们屡屡提及;陈;姓而始终诱发他人想起当初那个神秘的预言。公子完这一微妙心理,正是人类;心理避险机制;的典型反应。对于可能对自身利益造成危害的有形事物或无形事物,人们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策略。毕竟,与后世的繁荣昌盛相比,还是保住自己眼前的性命更为重要。
那么,为什么改姓就可以让公子完切断与那个神秘预言之间的联系呢?
我们可以从此后的战国时期的另外一个案例中来一窥端倪。
智氏是晋国的重卿世家。后来,智瑶(智伯)被立为智氏的嫡子。智瑶能力出众,但贪残不仁。智氏宗族的智果担心智伯将来作乱,祸及自身,所以找到晋国的太史,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为辅氏,以求免祸。后来,智氏果然被灭族,而有先见之明的智果(辅果)则得以脱身事外,幸免于难。
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改换姓氏确实是一种切断与原本所属宗族联系的有效做法。公子完将陈姓改为田姓,其根本原因就是,既想要享有预言的未来之利,又要避免预言的眼前之祸。
千百年来,多少博学多思之士,一直苦苦探寻公子完改姓的原因,但始终遥不可得。而我们今天从心理学出发,才算是真正洞见了这背后的真实原因。
公子完为了避免齐桓公受到预言的影响而对自己不利,宁愿改换姓氏,但是周太史的预言早已传遍天下,齐桓公其实是知道这件事的。那么,为什么齐桓公还是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公子完,而没有预先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呢?
这是因为,公子完来投的时候,齐桓公霸业已成,而且还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处于人生巅峰的人,总是过度自信的。齐桓公根本不相信,几十年前的那个预言会对自己、对齐国造成什么影响。所以他毫无芥蒂地信任、重用公子完。
时光飞逝,一晃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百多年间,齐国风平浪静,田氏子孙波澜不兴。那个神秘的预言似乎并没有发生效力,从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心理经管;与;心理说史;两大写作流派。
;心理说史;的代表作有;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三本),《向子贡学说服》,漫画心理三国三部曲(《我是曹操,我怕谁》(上下册)《忠义保证前途》(上下册)《无算计,不诸葛》(上下册))等。(假期里送给6;心理经管;的代表作有《激励相对论》(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另类激励法)《海底捞能捞多久》《这是CEO的菜》(高管必备的几项战略思维)《心理乔布斯》(乔布斯获得巨大成功的心理密码)《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等共计20余部。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