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陈禹安说: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忠孝与仁义的抉择,汇成了万千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激起了无数心海狂澜,情丝乱缕。
所以,我用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这段历史,也就有了这套“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这一幕幕已经过去的历史,彷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在这些不可复盘的“实验”中,楚平王、费无忌、太子建、伍子胥、阖闾、要离、孙武、楚昭王、勾践、夫差、伯嚭、 孔子、子贡、范蠡、文种、西施等诸色人等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
导读:
历史心理小说第一人陈禹安说,“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中,他把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尽致。《鞭楚》记录的是在春秋末期,楚吴越三个南蛮国家数十年间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楚国在楚平王当政的时候,重用佞臣费无忌。费无忌为了一己之私,先是撺弄楚平王诈夺为儿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国美女孟嬴,后来又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关系,终于导致太子建被废,亡命天涯。为了斩草除根,费无忌进一步鼓动楚平王杀害无辜的忠臣——太子太傅伍奢。伍奢的长子伍尚顾惜父子之情,主动陪父亲就死。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却不甘心接受昏君奸臣的摆布,怀着对故国故土的深仇大恨,历经千难万险,逃亡至楚国的敌国——吴国。为了借助吴国的力量为自己复仇,伍子胥殚精竭虑,帮助吴国的公子光**吴王僚,成为吴国之王(即吴王阖闾)。此后,伍子胥又帮助阖闾筑建都城,延揽贤才,强兵富国,终于在苦苦等待了十六年之后,率领吴兵,势如破竹般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复仇的念头不但为伍子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生动力,也推动他冲破了所有世俗规则的束缚。他以楚国旧臣的身份,以下逆上,毫不留情地摧毁了楚国历代国君的宗庙,还将已经死去的楚平王掘坟鞭尸,畅快淋漓地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是为“鞭楚”。
但是,楚吴两国之间的仇恨却并没有因为伍子胥的复仇成功而消弭。相反,伍子胥的这一次复仇,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仇恨。吴国的另一个邻国越国,借着吴楚交兵的机会,对吴国的后方发起了攻击。吴王阖闾退兵回国休整后,为了报复越国,又亲率大军对越国发起了攻击。但是,阖闾过于托大,阴沟翻船,不慎被越国击败。英雄一世的阖闾本人也为这一次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吴越两国由此结下了无法开解的血仇。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继位。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杀父之仇。在为父守丧三年后,他亲自出征,对越国发起了报复性的攻击。这一次,实力弱小的越国不再拥有前一次的幸运,被强悍无敌的吴国打回原形。越国精锐大部被歼。越王勾践深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无可幸免,他只能倾尽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与吴兵拼个玉石俱焚。但越国大夫文种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巧妙斡旋,争取到吴国宠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将越国赶尽杀绝的主张。机心暗藏的吴王夫差转而要求越王勾践偕同夫人到吴国为奴,为阖闾守墓,以期通过对勾践的人身侮辱来达至为父复仇的目的,是为“辱越”。
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最终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被夫差释放回到越国。
然后上演了一部被后世人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这就是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细细盘点整个中国历史,兵败被俘、屈身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践一个,但能够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绝地反击、以弱胜强、实现惊天大逆转的,却只有勾践一人。勾践完成的这一举世无双的丰功伟业,就叫做“吞吴”。人们把勾践的成功称为“吞吴”。这一个“吞”字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勾践所取得的成功的侥幸与不可思议。当我们比喻人心不足时,往往用“蛇吞象”来表达。一条小蛇和一头大象,相差何其之大,但是小蛇竟然想要吞象,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越吞吴”就等同于“蛇吞象”。因为长期以来,就实力而言,吴国不啻是一头大象,而越国只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蛇。勾践之所以能够完成举世罕见的“蛇吞象”,也是和他自己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分不开的。这就是越王勾践的励志故事“吞吴”。
读春秋时代的故事,探究中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以史为镜,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比《二号首长》还好看的官场斗争、职场励志小说。
这是很多读者“憋着尿”一口气看完的,比《明朝那些事儿》还好看的心理历史小说。
今天我们开始阅读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吞吴》第43节,继续读这些激荡人心的春秋人物故事。
开心阅读43 找错榜样的结果
这一等就是好几年。但好在有伍子胥的先例在前(足足等了十六年),白公胜倒也不甚着急。
机会终于来了。吴国与晋国在黄池会盟(后文详述),子西担心吴国的强大,下令要求边境守军提高警惕,严防死守。白公胜出于对子西的愤恨,全然无视这一命令,反而主动越过边境,向吴国发起攻击。吴国主力均已开拔至黄池,再加上吴国守军已经多年未见楚国入侵,一时措手不及,被白公胜掳掠了不少兵器铠甲。
白公胜大喜,也由此想出了一个极具迷惑性的行刺方案。
白公胜立即派人去向令尹子西报告,说自己大败吴军,得到不少战利品,想要亲自到国都朝堂献捷,以张国威。
子西听了白公胜的报告,非常高兴。
吴国是楚国的死对头,两国相争,一直以来楚国都在吃吴国的苦头。当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的指挥下攻破郢都,令楚国差一点亡国。后来楚昭王率军亲征,与夫差在城父对峙,结果楚昭王病死军中。总之,近几十年来,楚国几乎没有从吴国得过一点便宜。
如今,白公胜竟然取得了对吴的胜利,虽说这胜利算不上大,但也是很难得的了。如果同意白公胜入朝献捷,倒确实可以鼓舞人心。子西哪里知道这个自称“直道”的白公胜也会使诈,兴高采烈地答应了白公胜的请求。
白公胜盘点自己的私人武装,从中挑出几百名壮士假扮吴国俘虏,另外一千名甲士作为押解之人,再加上石乞和熊宜僚两位猛士,一行浩浩荡荡,向着国都出发。
楚惠王在朝堂上接见白公胜,子西子期侍立两旁。石乞、熊宜僚两人被挡在阶下。白公胜故意将伐吴之功归于石熊二人。楚惠王起了兴趣,想要见见这两人。白公胜朝阶下一招手,这两个早就蓄势待发的猛士,立即一跃上阶。
司马子期呵斥道:“只许在阶下磕头,不得近前!”
但这两人哪里肯听,按照事前的安排,石乞对准子西,熊宜僚对准子期,拔剑而攻。白公胜大喝一声:“众人何不齐上?”他的一千精锐甲士,立即蜂拥而上。
楚惠王和子西子期,不防白公胜竟有此等阴谋,一时惊惧异常。楚惠王和子西不习战事,很快就被白公胜和石乞控制。而司马子期一向勇猛过人,很快反应过来,拔起宫殿中的长戟,与熊宜僚对战。
子期与熊宜僚棋逢对手,两人缠斗,各自重伤了对方,两人均死于朝堂之上。可叹子期这个忠烈君子,竟然死于非命。
楚惠王和子西被擒,子期被杀,白公胜很快控制了整个局面。子西看到横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剑,这才知道此前儿子告诉自己的信息是千真万确的。
子西一时间很想不开,愤懑不已地对白公胜说:“你当初在吴国寄人篱下,不过勉强糊口而已。我念你和我有骨肉之亲,同意你回楚国,并封你为公爵。你说,我到底怎么对不起你了?”
白公胜冷冷地回答说:“郑国杀了我的父亲,你不但不攻打郑国,反而和郑国和好,甚至派兵去救助郑国。这说明你和郑国是一体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要为父亲报仇,怎么能顾及你对我的私恩呢?”
子西听了,顿时心如死灰,沈诸梁当年劝诫自己的话不由浮上心头:太子建早已被废,公子胜就是楚国的仇人。请不要养仇来危害国家。(从白公胜、沈诸梁和子西对待“父仇”的态度亦可反证出当初吴王夫差赦免勾践的恩德仁义之重)
这一刻,子西首先想到的还是国家。
白公胜这么一作乱,不但自己和兄弟子期要死在当场,恐怕楚惠王也很难幸免。楚国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显然是要付诸东流了。而白公胜一旦继任为王,以他偏激执拗的个性,肯定不会放过郑国。只要一攻打郑国,晋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只要楚晋纷争一起,最可怕的对手吴国又会乘虚而入。那么,楚国就将再度陷入动荡,谁也无法预料最后将走向何方。
这样的悲剧性结果,其肇因竟然是自己的一念之仁以及过度的麻痹大意。如果自己早听了沈诸梁的话,甚至早听了儿子公子平的话,意存警醒,未雨绸缪,又何至于让楚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呢?
但事已至此,又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子西满怀惆怅,想不出任何一个可以解救这一困境的办法。而白公胜也容不得他多想,手起剑落,将子西的首级砍下!
子西,这个忠于国家,勇于任事,从未顾及个人私利,堪称完美的第一君子,竟然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旅程,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纵观子西的整个一生,行事应对,几乎无瑕。在对待白公胜的问题上,也许是子西这一生所犯的唯一的错误,但也是致命的错误。
子西用他的生命警示后人,对待那些性格偏激、内心阴暗的人,一定不能马虎轻视。这样的人,就像时刻都会爆炸的**桶,禁不起一点点的刺激,如果不善加处置,肯定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
白公胜杀了子西后,顿感畅快淋漓。石乞则趁势提出,一举将楚惠王也杀掉。石乞的这个想法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劝白公胜自立为王。这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辅政的重卿,即便当不了令尹,至少也可以当司马。
没想到白公胜却说:“一个小屁孩儿,有什么罪?废了他就可以了。”
石乞和白公胜在**子西这个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但**子西以后的想法,两人从未交流过,所以当前一个目标实现后,两个人就出现了分歧。
石乞一直以为白公胜虽然没有直言,但当然是有自立之野心的。但其实白公胜的效仿榜样一直是伍子胥,而不是阖闾。他并未想过自己取代楚惠王而成为楚国之主。他的目标不过是在杀了子西后,自己取代子西来当令尹。
白公胜这样的盘算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个念念不忘复仇的人,将子西当成了他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楚惠王年龄尚幼,和他的父仇并无瓜葛。
白公胜下令将楚惠王囚禁在一座偏殿中,然后命人传来他的另一位叔叔子闾,准备立子闾为王。
子闾要是想当楚王,何至于等到今天,在剑戟相迫下就位?当初,他的兄弟楚昭王在城父临终之前,一连让了五次,子闾才勉强答应为王,但随后很快将王位又还给了侄儿楚惠王。子闾看到两位兄长子西和子期已经死于非命,更加心寒,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助纣为虐。
子闾宁死不从。白公胜暴烈寡恩的脾气顿时发出来了,他又是一剑,斩了子闾。算起来,楚平王的五个儿子,倒是有三个是死在了白公胜的手上!
这时,石乞再次劝白公胜自立为王。
白公胜心动了。虽然他此前并没有想过要当楚王,但在这样的情势下,又经石乞两次提醒,白公胜不由想到,如果自己的父亲太子建没有无辜被废,楚国本来就该是自己的。这样一想,白公胜就不再拒绝。但是他担心,楚国像他这样拥有独立封地和私人武装的县公还有不少,如果这些县公纷纷起兵,恐怕很难应对。
于是,白公胜提出,先将这些县公都召到国都,或拉拢,或铲除后,再登基为王。
这是白公胜作出的一个愚蠢的决定,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如果他一开始就拿阖闾当榜样就好办了。三下五除二,将楚惠王连同子西子期一并杀了,然后立即宣布自己为王,再运用王的名义号令楚国,什么县公都很难起兵反对。因为,王室之间的内部残杀,胜者(剩者)为王,在春秋时期是屡见不鲜的。
阖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而楚国自己类似的成功案例也不是没有。
比如,楚灵王的王位就是杀了侄儿郏敖后抢过来的。楚灵王是楚共王的儿子,楚康王的弟弟。楚康王死后,儿子郏敖继位。但楚灵王趁着侄子郏敖生病卧床,借口入宫探病,用束冠的长缨将其勒死,然后取而代之。后来,楚灵王的弟弟公子弃疾(就是后来的楚平王,白公胜的亲爷爷)趁着楚灵王在外征战不归,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太子禄和公子罢敌杀掉,立自己的另一个哥哥公子比为王。最后,公子弃疾又设计除掉了公子比,自立为王。
可见,如果白公胜早就做好了当王的准备,果断下手,他的胜算是非常大的。但是,此刻的犹疑不决、瞻前顾后,导致他丧失了最好的时机。
心理感悟:对榜样的过度痴迷,会让你无视其他的好机会。
﹙未完待续,相约下周五﹚
看的不过瘾吧?如果你想抓紧看完,现在正是入手此套书最佳时间,
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三本套装全新上市,定价117元,
现在正在搞7折促销活动,详情见页面信息,一次性购买,真正的货真价实。
如欲购买陈禹安更多作品请在东方出版社旗舰店内咨询客服,或到其他网站购买。
陈禹安 心理管理学家、资深互联网商业观察者、资深书评人、高级经济师、宁波大学特聘教授。开创“心理经管”与“心理说史”两大写作流派。
“心理说史”的代表作有“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三本),《向子贡学说服》,漫画心理三国三部曲(《我是曹操,我怕谁》(上下册)《忠义保证前途》(上下册)《无算计,不诸葛》(上下册))等。(假期里送给6——14岁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经管”的代表作有《激励相对论》(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另类激励法)《海底捞能捞多久》《这是CEO的菜》(高管必备的几项战略思维)《心理乔布斯》(乔布斯获得巨大成功的心理密码)《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等共计20余部。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