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人是否可以不老,等同于能量是否可以不流动,或让能量流动慢些。这看起来不可能,除非生命能量在流失与聚合间有一种相对的平衡,如光电池的功能,一边在消耗,一边在充电,生命形式才可能维持在一种缓慢衰老的状态中。如果我们假定生命能量是恒定的,那么生命就如蜡烛,我们可以把生命之光调得暗淡一些,蜡烛燃烧的时间就会长很多。不过我们更愿意相信生命能量是一种开放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自我维持,修复与更新,生命会从外部自然中获得滋养,在能量发散的同时也在获取。那么,生命如何与外部能量交换是一个可以设想却不能求证的事情,中国道家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和学问,童颜鹤发这个词也创造于此,但是,谁也没有看见或者证实真有一个谁超越了生命生死循环的自然规律。一些修身养性的方式似乎在告诉人们,当人的心身都融入一种自然状态,没有意识与知觉,没有自在与他在,生命系统便可能会打开与外部世界成为一体,你缺什么,就可以获得什么。身心灵的放下、专注、神入可能是达成这种状态的修炼之路。比如《不老的身心》的作者认为:;衰老并不是人类的必然命运。; 在我看,把衰老理解为意识活动的结果可接受,却很难改变,因为人的意识不是独在的,会受到群体意识场的制约,你不这样想,但周遭的人都这样想,你无法对抗。正如你觉得生孩子坐月子是毫无医学根据的,然而如果你不坐月子身体会让你感觉不爽,西方人不坐月子,也不得月子病。 但如果从对人类生命有限性的关怀角度,我赞同;可以不老;这种说法,至少会让人减轻与生相伴的死亡焦虑,感觉生命也许隐含巨大的展延性。在人的知觉世界,宇宙似乎是恒定不老的,但日月星辰,自然万物却总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地变换着。其实宇宙也是会老的。从哲学家康德到社会学家涂尔干,几乎每个智者都曾试图去探索生命有限性之迷,霍金的《时间简史》也试图用物质的第四维来解释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有限性,但时间是否真的存在,时间是否只是人类心理与感知的一种创造物,只是人类限于知觉有限性对存在的一种顺序表达呢?正如我们读一本书,前言和尾声是同时存在的,顺序的阅读产生了时间的前后。 人类是否可以同时阅读书的每一个细节呢?不能,根本原因是受人的知觉能力限制,不是被存在(这本书)限制。假定真的因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创造了一种生命的内在时钟,如何把钟摆调慢是每个智者都渴望探索的事情。金庸小说中天山童姥因为练功走火入魔,身体停留在八岁。如果生命时钟停摆,生命会永远定型还是生命游戏的结束其实是很难预测的。不老是不可能的,因为宇宙也在衰变,老得慢一些是可能的。心脏正如生命时钟,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心跳快的人也许会比心跳慢一些的人活得短些。但也不尽然,原因是每个心脏先天蕴含的生命能量可能不同。我一直相信心脏是生命的最高级形式,它决定着人的意识与知觉,情感与身体活力。人可不可以持续地从自然中获得滋养?怎么做才能获得自然源源不断的能量给予?这些都是人类的美丽愿望。人其实是可以被人滋养的。能量会从高能态往低能态流动,假定自然是高能的,生活在自然中人就会得到滋养,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远离城市的古代人寿命要比城市里居住的现代人更短,一个没房子住的人会很快颓败。这么看来,人与生命其实才是高能态的。 总而言之,节能,舒适简单生活,澳洲考拉般的缓慢行动对生命的延长肯定是有好处的,不做多余的运动,不做多余的思考,不动多余的感情对生命肯定是有裨益的。考虑到自然的气息让我们生命与情绪的节律变慢,对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回归自然与朴实对生命活力的保护也万分重要。
转载请注明:www.zp12.com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