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三、中行氏家族
荀氏家族也是晋国公族出身的贵族家族之一,原来家族采邑为荀国的故地荀邑(在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或临猗县东部),但随后中行氏、知氏两支家族分支从荀氏家族分出,中行氏家族的创始人为荀林父执政,其家族采邑也应在晋国本部地区主要以其家族本部瓜衍为基点向西北延伸。后来其家族掌门人、一代猛将荀吴大力开拓东阳地区,中行氏家族的经营发展中心逐步移至山西省东部以及河北省西部地区的东阳地区;然后,荀吴掌门又受韩起执政之命出兵南下攻灭陆浑之戎,取得汝滨地区。
瓜衍(在今山西省孝义市和汾阳市境内以小虢城村为中心)。公元前594年,中行氏家族创始人、荀林父主帅为了以雪邲之战的巨大耻辱出兵攻灭赤狄建立的潞国等部落,晋景公把瓜衍之县赏赐给他做采邑。瓜衍河上游山区、中游丘陵及今汾、孝及文峪河流域的大片平原(平衍地区)都属于瓜衍之县的土地。既然是县,可见原来是国君的直辖区。
潞邑(在今山西省潞城市东北)。荀林父掌门率兵东征攻灭赤狄人所建立的潞国,这里似乎也逐渐成为中行氏家族所直接掌控、占有的地盘、势力范围,这里扼守太行山通往东阳地区的关隘,公元前496年晋国政府军在这里与中行氏、范氏两世卿家族的武装力量作战。
昔阳(在今河北省晋州市西)。昔阳原是白狄人建立的鼓国的都城,公元前530年突然之间变得仁义起来的荀吴掌门率军第一次攻克昔阳,令其复国;后来,这个鼓国国君鸢鞮竟然不识抬举出尔反尔再次投靠到鲜虞国麾下与晋国为敌,公元前520年,荀吴掌门只得再次出兵攻灭这个不识抬举的鼓国,昔阳成为中行氏家族直接控制的势力范围。
肥国(在今河北省藁城市一带)。附属于鲜虞国的白狄小国,公元前530年为荀吴掌门出兵假道所灭毫无军事防备正在度假的肥国,自然而然就成了中行氏家族旗下的地盘。
中人(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公元前529年荀吴掌门率军讨伐中山国,在这里打败中山国部队,然后进行实际占有控制统治该地域。
四、范氏家族
范氏家族虽然是晋国的外来户,但在晋国扎根生长颇早,在晋国第一卧底士蒍掌门的积极努力和辛勤经营进取下,在帮助晋献公血洗桓、庄二公族后取得重大发展,被任命为大司空,后虽然有些起伏涨落,但士氏家族经过一百八十年的经营遂发展成为晋国六卿家族中综合实力和政治势力最为显赫的世卿大家族。范氏家族在晋国本部就有其比较广袤的领地,分别以郇邑、随邑为基点向周边大幅度延伸,但春秋后期,其家族地盘和势力范围主要在于山西省东部及河南省北部地区的东阳地区,与中行氏家族封地毗邻,且相互犬牙交错,两大世卿家族世代姻亲,关系也走得很近、很铁、很密切。
范邑。一代贤臣士会掌门的封地,范邑,应该在晋国的本部地区,具体位置不详。一说在今河南省范县,当时晋国的领土应该远未到达此地,这里暂且存疑。但士会掌门之后其家族的封地以及范氏家族日后的势力范围、重心的确偏重于晋国东部地区,这里应该是范氏家族的本部所在地。
随邑(在今山西省介休市东)。身为晋国执政的士会掌门的封地、食邑,士会掌门又被后人称为随会,估计为士会掌门执掌范氏家族时期其家族本部所在地。
郇邑(在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国语》中记载,反战老臣、和平老人士燮掌门曾经促成晋、楚双方第一次国际和平弭兵结盟,所以晋景公特地赏赐郇、栎两邑作为其个人的采邑封地。
栎邑。士燮掌门的采邑,在今河北省境内,具体位置不详,或说在河西关中地区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后为秦国都城栎阳,这个应该靠谱一点。
朝歌(在今河南省淇县县城)。原为卫国都城,后卫国在卫懿公时期受戎、狄武装攻击差一点被灭国在齐桓公帮助下东迁到楚丘,士鞅掌门曾主持晋国东方外交,这里成为范氏家族的地盘和势力范围。
百泉(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与朝歌地望接近,应也是范氏家族领地,更是扼守太行山关隘孟门范氏家族长期经营的重要军事战略据点之一。
柏人(在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南),属于东阳地区,范氏家族败亡后其掌门人士吉射最后固守的军事据点。
陆浑(在今河南省嵩县、宜阳县、伊川县一带)。公元前525年荀吴掌门率兵南下剿灭陆浑之戎,并入晋国领土。负责驻守这里的阴邑大夫名士蔑,这里部分土地为范氏家族的势力范围。
彘邑(在今山西省霍州市东北),这里是士鲂大夫的封地,虽然彘氏家族从范氏家族中正式分出,但也可看做是范氏家族的势力范围。
五、赵氏家族
自周幽王时期赵叔带大夫来到晋国立足求发展,其家族创始人为赵夙这个老车把式,经营和发展近一百五十年之久,但经历了几乎灭门的赵氏孤儿事件、下宫之难和封地遭褫夺的家族发展低谷期,如果说以上五家的封地还算较为集中和成型,分别处于晋国一隅的话,那么赵氏家族在春秋后期的领地和势力范围则尤其凌乱,主要分为相互独立的三大块,分别处于晋国本部、南阳地区和东阳地区,另外还有耿邑和赵城等小块领地。
耿邑(在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南二十里王村)。耿国于公元前661年为晋国所灭,晋献公封参与此次作战立有战功的御戎、赵夙掌门为大夫,并将耿地赐予他作采邑,自此赵氏家族在晋国终于有了发展立足之地。因此,耿邑是赵氏家族这个外来户在晋国的初封地、发祥地。
原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公元前635年,晋文公以赵衰掌门为原邑大夫,但赵氏家族占有原地似乎时间并不长,因为先轸元帅又被称为原轸,很可能是在城濮之战后,赵衰掌门再次发扬自己谦让的优秀品质和风格,把这里让与立有大战功的先轸元帅了。原地中间成为乐大心大夫的采邑,几经易手最后成为韩氏家族的领地。
温邑(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招贤乡)。赵衰掌门的采邑,后来下宫之难后辗转到栾、郤等世卿家族手中,这里似乎最后成为赵武掌门的采邑,也是晋国赵氏家族的宗庙所在地,前期家族本部中心,后期赵氏家族南部统治中心,采邑主为赵罗大夫。
邯郸(在今河北省邯郸市附近)。这里是驸马爷、杀手赵穿一支赵氏别族邯郸氏家族的封地,这一支也就正式别立为邯郸氏家族,与赵氏家族源自一家,但后来关系逐步冷漠投靠到中行氏家族门下,两家族成为姻亲,其当家人为邯郸(赵)午大夫,地域范围包括中牟、五氏、冠氏等地。
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应该是在晋国北上扩张过程中新得到的土地,家宰董安于负责规划营建,后来被赵鞅掌门经营为赵氏家族的军事屏障和老巢,更是赵氏家族两次转危为安的福地、风水宝地,可以说从城建工程到民心经营都固若金汤。
平阳(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公元前514年魏舒执政把祁氏、羊舌氏两大夫家族采邑领地化邑为县,任命赵氏家族族人赵朝为平阳县大夫。但后来这里又成为韩氏家族本部的所在地,可能是韩、赵两大世卿家族进行了利益交换,也可见韩、赵两大世卿家族历经世代的紧密合作盟友关系。所以,马首县应为赵氏家族的势力范围,最起码有部分影响力。
赵城(在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位于山西省南部,东屏中镇霍山,西耸罗云明珠,北依太岳余脉,南展葱茏沃野,汾河纵贯其中,临汾盆地由此铺开,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周穆王封其御戎造父大夫的采邑,赵氏家族的风水望地,又称凤凰城,赵城为赵鞅掌门本人的食邑。
上地(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井陉县)。扼守太行山井陉关隘的军事要地,是嵌入东阳地区的重要棋子,从鲜虞人手里获得,赵氏家族家宰董安于曾出任上地郡守。
六、知氏家族
知氏家族创始人荀首掌门,关于知氏家族的地望,历史资料介绍最少,但这又是晋国末期最有综合实力和政治势力的一个世卿大家族,疆域范围自然也是最大的。知氏家族出自晋国公族,从荀氏家族分出,知氏家族的发祥地;知;在今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北部、临猗县南部、永济市蒲州老城东南一带,另外以涂水县(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为中心展开,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西南部地区,其势力范围似乎也主要在于晋国本部地区,但已经很难于确定了。不过,智氏家族在东阳等晋国东部地区也拥有广袤的封地、采邑和势力范围。
知邑,荀首掌门的始封地,更是智氏家族的本部中心所在地、老巢。
涂水县(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公元前514年秋天,魏舒执政任命知氏家族的族人知徐吾出任涂水县大夫。
上党地区,在今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知氏家族在此区域应有众多的封地、采邑和徒属,如纯留为知徐吾大夫的采邑。
另外,不排除河西地区智氏家族也拥有采邑和领地。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