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国内著名商学院MBA的读完感悟和就业真相

2018-10-07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又到了一年一度MBA报考的时间,我也想谈一谈国内商学院MBA的一些内幕。

全日制还是在职?

其实在美国是没有在职MBA的,在中国的国情不一样,在职的需求量大,清华这两年已经不断减少全日制学生的数量,把指标分给在职学生了。说实话,全日制的学费便宜,第一年集中学习,效果比较好,第二年基本上可以边学边工作,对于想转行和相对年轻的朋友来说,是个好选择。读MBA很大程度上就是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集中强化训练的效果比较好,在职学习改变的难度大许多。所以,只要你能想办法,挤出一年时间,还是读全日制最好。

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因为许多人在报考MBA时,会纠结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这位不知是长江还是中欧的校友(应该是全日制学生)诚实分享了个人的经历和感悟,可以参考,但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学习目标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中欧和长江两所商学院来比的话,我会推荐中欧,因为他们无论是国际化程度还是教学管理各方面,都不止是略胜一筹。当然,我还是最喜欢北京的清华经管学院,因为我曾经在其中工作过一段时间,深入了解过项目的运作和管理,了解过那些学生群体。上海的交大安泰明显比复旦强很多,理科院校实干,文科院校喜欢玩虚的。当然,只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关于就业,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延续读MBA之前的行业和职业发展路径,一种是转行。说实话,大多数读全日制的学生是想转行,尤其是转去金融行业,据我了解,清华全日制的学生,一大半转去做金融了,一小半创业去了。继续坚守原行业的非常少。所以,要转行就得在两年期间争取更多实习机会,认识新行业的知名校友。这一点清华的1万多MBA校友就体现出其价值了。清华MBA20多年来,每年有400多MBA学生,其中只要有10%的优秀校友就足够了。而且清华校友非常抱团,成功后愿意奉献社会,提携师弟师妹,所以相对来说转行成功的机会大很多。

当然,清华每年400多学生,也不可能个个都成功如意。只有成功者才有话语权,其他人只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MBA感悟和就业

文/刘欢欢

自己是国内著名的体制外的商学院毕业的MBA,工作一年多了,讲讲体会, 作为给后来人的借鉴。

帖子里面讲点真话,不再讲哪些冠冕堂皇。我负责任地说,这都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实在在的观察,并且尽到自己最大努力保证客观性。

自己背景 国内纯土鳖,985学校毕业,G700多,工作五年来读的书。读的是国内非常有名的体制外的商学院,具体不说哪家了,主要是讲一些大家不太听得到的真的东西,而不是让大家去打听是哪个学校。

坦白地说,读完MBA回头看,肯定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视野有帮助的,也是有各方面的提升。但是,绝对没有商学院宣传的那么好!更远远没有大家心里面想的那么神奇!读完了最大的一个感受:;啊,原来也就是这样而已。;

1 学校发展速度很快,老师是尽责的,但是交换到美国的商学院后发现确实差距很大。

很多中国特色的课程其实还在摸索阶段,没有太多的经验。国外的相同课程明显更好更系统,比如交换到美国学校的管理会计和营销学,明显讲得好很多,有系统又有实实在在的案例。所谓中国特色的课程感觉是噱头,因为中国发展快就来一些中国的课程,一方面也是吸引外国学生,但是很多案例不全,有些课程比较牵强。

此外老师学术理论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2 所谓的结识人脉很多是面子上的朋友,真正实质性的帮助很小,很多同学都不是深交,联系也不多。

诚然,可以通过人脉得到一些信息,知道其他行业的大概情况,知道不同行业的规则但是真正的职业上的帮助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你想要提高薪水,打开职业路径,靠这种同学们的交流和分享收获不大,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没有多少人是交流后得到启发,然后如有神助,职业就上去了,基本原来啥样,交流后还是啥样,只是听一些新鲜的故事。这些故事听听有趣,用来提高自己就是扯淡。周末朋友聚会大家聊聊工作也就和这个差不多,何必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来听这个。

此外,积累人脉完全不必非要到商学院来。如果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多参加几次酒会,有的是人想认识你,。读MBA来结识人脉性价比真心不高。

3 就业,最重要的是原来的经验,而不是MBA。

如果你的目标是为了加薪,跳槽远比MBA性价比高得多(继续有收入,继续经验的积累,而且搞不好比读完MBA发展更好)。通过MBA来跳,尤其是国内的MBA,不是一个上上之策,是一个跳槽等其他道路都没有了才应该考虑的,而且好多人读了MBA的预期都没有达到。

当然,有成功职业转型发展很好的,但说实话,这部分人比例相对是很低的(每一届都是,大概前5-10%),这部分人本来的背景就非常好(有去著名咨询公司、著名公司战略部核心岗位的,但人家之前就是TOP本科+海外的工作经验),只是因为家庭等原因没有去国外,不是商学院MBA的效果,即使他们不来读书,很可能再干一两年也可以达到读完书的效果。

申请MBA的人都是工作过的人,应该都知道什么叫做营销,拿少部分靠前的学生来作为广告吸引客户。。。。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你看到的MBA职业提升的例子可能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但是殊不知大多数同学都在水下面,但是这部分人会出现在宣传材料里面吗。。

商学院宣传的MBA的效果,就像洗发水广告,洗发头发又光又亮好神奇,但是实际是啥样你都知道。

很多同学花个50万(生活费+交换国外旅游开支,而且不算机会成本),读完MBA后去的是原来同事没读书,继续干了一两年跳槽去的职位和公司,才发现:呀!MBA其实没那么神奇,就这么个玩意儿,只是不读总觉得是不是有些魔力、奥妙在MBA里面。

4 就业市场上和社会认可度偏低,遇见美国的MBA矮一头,遇见国内名校无优势。

中国的社会和就业市场对MBA并不感冒,本来MBA就是一个泛泛的东西,本来就是玩虚的,本来那些课程就不是专业性的,本来就需要牌子来支撑。但国内商商院还在名气上不如国外的大学,也比不上上国内的清北交复等名校的本科和硕士,没有太大的光环效应。

遇见大名鼎鼎的国外学校明显底气不足,遇到国内名校如复旦的学生,人家师兄师姐去的都是UCLA/Wharton这些,自然也不会太有优势。

其实除了申请MBA的人,有谁会去在意MBA的学校排名学校名气,你会去关注化学工程的专业排名吗?! 但是一个人是MIT的化学工程硕士,且不论MIT化工排名如何,光是学校的底气就足以让人信服。武汉大学哲学全国第一,但是即使是招收哲学专业的单位,也会内心认为北大哲学系毕业的比武大哲学系毕业的更有竞争力,这就是多年来学校牌子积淀下领跌无形的价值。

再者,MBA中国社会认可度极低,普遍看法是有两个钱混文凭的进修学历,根本不如本科和普通研究生。如:复旦等高校就不太承认MBA是自己校友,更多认为就是一个进修班。

5 学校牌子带来的在职业外的无形价值远不如国外牛校和国内名校

你如果是哈佛、MIT甚至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出来的,除了职业上的收获,你还在社会认可度上收获一笔,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得到提升。

很多MBA说:;哎呀,我们商学院都不知道,说明这个公司不值得去,我读书为的是职业进步。;

但是,不要小看老百姓的认可度,因为你的生命不仅仅是你的职业。工作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好的教育(比如:名校牌子带来的效应)不仅可以给你职业上一个台阶,还能让你的日常生活也增添颜色。

相信我,你读一个响当当的学校,对于一般民众、周围亲戚的认可,会给你带来一笔无形的价值。(例如,找女友,人家才不知道什么中欧长江神马鲁汶、什么美国20开外没听过的学校,但你说你是清华毕业的感觉会好很多)

而且MBA在国内很多地方都让被认为是一个有点钱混学历含金量很低的玩意儿。

以上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只是说点真话。

真话总是不那么好听,泡沫的东西肯定要委婉得多。但是皇帝真的没有穿衣服。。。。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就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