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儿童读写萌发的研究进展
王波王芳
摘要近些年来,儿童读写萌发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发展迅猛。读写萌发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口语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读写萌发的定义与涵义、以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儿童读写萌发的筛查与评估方法,最后对儿童读写萌发的教育与干预策略进行了综述,并对中国儿童读写萌发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读写萌发早期阅读语音意识语码本位干预分享阅读
读写萌发(emergentliteracy)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近年来,儿童读写萌发的相关研究发展迅猛。传统的阅读准备(readingreadiness)概念主张幼儿有一个开始学习读写的成熟点,也就是说幼儿在读写之前,须接受一系列诸如手眼协调、会分辨音形义等读写有关的认知技巧和感觉运动,这些技巧尚未成熟之前,幼儿不宜阅读或书写。读写萌发理论则强调从儿童接触印刷体到能够独立阅读,其读写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1]。作为儿童后期阅读能力的显著预测指标,读写萌发对儿童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启示: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中早就有了读写萌发能力,并非等到有所谓的足够心智成熟度才可以发展读写能力。
目前,儿童读写萌发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22个成员国和5个成员国的16个地区对儿童早教和保育的学习标准及课程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按照关注优先度排序,排名第一位的内容是早期读写能力[2]。美国甚至在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ResearchCouncil)提交的一份综述报告中,即名为《预防儿童阅读困难》(PreventingReadingDifficultiesinYoungChildren)的报告中把读写萌发纳入到危险预防的公共健康模式中,特别突出了儿童早期读写萌发技能对学校成就的影响。在中国,尽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把幼儿的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指导体系中,并对儿童的早期阅读设立了相应的标准,但儿童读写萌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主要考察西方国家读写萌发中的阅读领域,以期对中国关于儿童早期阅读障碍的甄别与诊断,以及儿童读写萌发的教育干预等提供借鉴。
1儿童读写萌发的定义与内涵
读写萌发的定义最早由MarieClay于1966年提出,MarieClay认为读写萌发是指幼儿在未正式读写阶段所展露出的读写理解行为。之后,Teale与Sulzby在MarieClay的基础上,对读写萌发做了进一步阐述,他们认为读写萌发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强调读写萌发中读与写相结合的重要性;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读写能力定义是:儿童读写能力的习得是一个自然萌发的过程,这种早期出现的读写能力发展即为读写萌发,读写萌发包括儿童正式读和写之前所展露出的读写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态度[3]。与此相应,儿童读写萌发技能主要包含两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领域:口语技能和编码技能(code-relatedskill)。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词汇和语法,而编码技能则主要包括印刷文字概念、字母知识和语音意识(phonologicalawareness)等[4]。2008年,全美早期读写专家委员会(NationalEarlyLiteracyPanel,NELP)通过元分析(meta-analysis)界定了一系列读写萌发能力,将读写萌发能力主要分为三大领域,即语音敏感性(phonologicalsensitivity)、字母知识(alphabetknowledge)和印刷文字知识(printknowledge)[5]。
研究发现,读写萌发能力的发展始于儿童接受正式学校教育之前,远远早于解读(decoding)、口头阅读、阅读理解、拼写等常规读写技能的习得时间[6]。儿童早期的这种读写行为并非是为了任何事情做准备,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表露出来。读写萌发具有四个核心观点:(1)读写萌发能力从出生甚至于出生前开始出现;(2)听说读写能力是同时发生的;(3)印刷体的形式同其功能一样重要;(4)读写萌发能力的习得离不开儿童的积极参与[7]。读写萌发的主张和Vygotsky的认知发展观具有密切关联,读写萌发认为幼儿通过探索活动,主动建构和认知世界,在正式接受教育之前,幼儿已经自行习得诸多读写技能[8]。已有的大量研究证明,读写萌发能力对儿童后期的阅读能力发展和早期口语能力的习得等有重要影响,是儿童阅读和口语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预测指标,良好的读写萌发技能甚至影响到个体职业和国家经济发展。全美早期读写专家委员会(NELP)曾对同行审阅的、研究学前儿童读写萌发预测力的期刊论文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学前儿童的所有读写萌发技能都是学龄期儿童**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可靠预测指标。
2读写萌发能力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阅读能力是儿童必须习得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是获取其他领域知识的基础,特别是儿童大量词汇和其他语言技能的获得均离不开阅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早期的读写萌发能力中能得到预测。经历阅读失败的儿童往往会伴随有行为、社会、学业和心理上的困难[9]。并且,儿童的阅读困难具有累计效应,几乎会影响所有学校任务的表现。而充分掌握阅读技能的儿童,在学前阶段往往会表现出与其年龄相吻合的感觉、感知、认知和社会技能。儿童在逐渐成熟与亲身体验的相互作用下,身体更加敏捷、移动愈加灵活,精于将物体归类并进行关系建构,擅长对物体和时间的长时记忆,强于参与想象游戏(imaginativeplay)以及善于建立社会关系等[10]。
近些年来,读写萌发中语音意识的相关研究较多,这主要源于语音意识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或阅读发展的重要作用。语音意识是对各种语音单元如音素、头尾韵和音节进行识别、鉴别和操作的能力[11]。语音意识被学者看作是影响儿童阅读能力的最重要的认知因子,良好的语音意识能提升儿童早期的阅读能力[12]。特别是,良好的语音意识与书面语意识(writtenlanguageawareness)对后期儿童形音对应(grapheme-phonemecorrespondence)规则的习得至关重要,而形音对应技能又是早期阅读阶段进行**的必备技能[13];另外,研究发现,作为读写萌发的一个重要元素,印刷文字知识与儿童后期的阅读技能、学校成绩以及留级等密切相关[14,15]。
3儿童读写萌发能力的筛查与评估
3.1儿童读写萌发能力的早期筛查
由于读写萌发能力的发展关系到儿童将来的学业成就,因此,对儿童的读写萌发进行早期筛查(universalscreening)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早期筛查能预防儿童后期阅读困难发生的潜在风险。早期的普遍筛查不同于个别化诊断评估,它包括对所有学生的初步诊断,并具有三个特征:预期用途的适切性、技术充分性和易用性[16]。目前,学前儿童读写萌发的早期筛查中易于施测并且使用最广泛的两款筛查工具是《做好阅读准备》(GetReadytoRead,GRTR)和《个别化成长与发展预测因子》(IndividualGrowthandDevelopmentIndicators,IGDIs)。GRTR由20个项目组成,用来测查儿童的印刷文字知识和语言意识;IGDIs则包含一系列下位测验,用来筛查出生后至8岁儿童的不同发展领域,其中,与读写萌发有关的下位测验涵盖对语音意识进行测查的头韵(alliteration)、押韵(rhyming)以及对口语能力进行测查的图形命名(picturenaming)。以上三个分测验采用向儿童随机展示抽认卡的方式进行,要求儿童就头韵、押韵和图片词汇等问题尽可能快速地回答[17]。
另外,《语音意识萌发量表;学习阅读;(learningtoread)和;从阅读中学习;(readingtolearn)两个阶段。其中,学习阅读阶段大约发生在幼儿园至二年级结束或三年级开始时期,这一阶段也是儿童建立和巩固**技能的时期,读写萌发干预重点在于对儿童进行**指导和提升其**技能[28]。而语码本位干预(code-focusedintervention)旨在向儿童传授词汇**相关的技能,重在语音意识、词汇认知和早期**能力方面的指导传授。早在1978-1990年期间,Bradley和Bryant就开展了诸多关于学前儿童语音意识评估和干预方面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各种音韵技能与后期的阅读和拼写表现呈现高度正相关[29]。全美早期读写专家委员会的研究则显示:总体而言,与没有接受过语码本位干预的儿童相比,接受过语码本位干预的儿童在语音意识评估中的得分要高0.82个标准差[30]。
研究发现,语音意识发展与阅读学习之间存在双向互惠关系。明确地引导儿童把注意力集中于单词的音位结构(phonologicalstructure),有助于提升儿童阅读能力;而字母读写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字母和音素对应关系的指导,又能促进语音(尤其是音素)意识的提高[31]。大量研究也证明,音素意识(phonemeawareness)和;字母;(letter-soundknowledge)训练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读写萌发技能[32,33]。另有一些研究发现,在幼儿期,音乐信息和语言信息的处理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在旋律感知任务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幼儿在语音意识和早期阅读测验中也会获得较高的成绩。而准实验研究也表明,参加融合了音乐和第一语言的跨学科课程的儿童比未参加过这种课程的儿童更有效地提高了语音意识、词汇识别以及自发拼读能力[34]。
4.2尽早实施分享阅读
父母给幼儿阅读图画书或者教师给学前儿童读书,是提升读写萌发技能的常用方法,甚至分享阅读(sharedreading)活动被认为是成人对提升儿童读写萌发技能中唯一最有效的手段。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建议:;给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研究发现,分享阅读实施的时间越早,一般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越好。例如9个月左右的婴儿已经开始学习说话,能够模仿和学习语言,可以开始亲子分享阅读[35]。并且,增加在家庭和学校间阅读故事的频率,可以提升儿童的言语理解能力、增强表达性言语技巧[36]。Scarborough与Dobrich对研究分享阅读效果的系列文章分析发现,父母平均每周给孩子阅读4.5-10.5次,与来自中等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相比,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分享阅读的次数要少得多[37]。
Lonigan等人曾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分享阅读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强化分享阅读能促进幼儿读写萌发技能的习得。特别是,父母使用对话式阅读干预(dialogicreadingintervention)的儿童在描述性语言(descriptivelanguage)方面表现较好,而父母采用传统分享阅读法的儿童在听力理解和头韵识别(alliterationdetection)方面表现更佳[38];Whitehurst与Lonigan的研究则发现,在对话式阅读(dialogicreading)中,多和儿童对话,多提问题,能促进儿童读写能力发展[39]。
作为分享阅读的重要类型,对话式阅读可以采用CROWD模式和PEER模式,其中CROWD模式是指儿童进行对话式阅读时,成人所提问的五类问题:C(completionprompts)即完成提示法,要求完成填空题,例如,;当我们进入车内后,我们都戴上?;R(recallprompts)是回忆提示法,要求儿童回忆书中内容;O(open-endedprompts)是开放式提示,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对书籍做出反应,例如;现在轮到你告诉我这一页。;W(wh-prompts)即疑问式提示,例如;这个叫什么?;D(distancingprompts)是间隔式提示,要求儿童将书籍内容和生活内容相关联,例如,;你是否和Susie一样也参加过**?;而PEER模式则提醒成人应该提示(prompt)儿童对书中的对象作出标记并讲述故事,评价(evaluate)儿童的反应,并通过重复儿童所说内容和添加信息来增强(expand)儿童的语言表达,最后鼓励儿童重复(repeat)扩展的语言表达[40]。
4.3重视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近30多来,语音意识、印刷文字知识和口语(orallanguage)被公认为读写萌发的三大要素,被看作阅读能力的最重要预测指标。幼儿口语发展,尤其是早期语言技能(languageskill)能够有效地预测儿童后继语音意识发展的水平,并与书面语言意识具有高度相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具有沟通障碍的儿童在读写萌发测验中表现糟糕的原因[41]。研究发现,许多具有严重阅读和学习障碍的儿童往往在语音意识和口语技能方面具有缺陷。阅读干预不奏效的儿童也往往是那些口语能力缺乏的儿童[42]。而语言迟缓是导致阅读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儿童阅读能力缺乏反过来又会对语言发展产生持续的消极影响,语言和阅读之间相互关系对儿童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启示。Hay和Elias等人研究发现,在语音意识训练方案中融入结构化语言训练方案,会极大地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43]。全美早期读写专家委员会对使用语言强化干预(language-enhancementintervention)的19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语言强化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儿童的口语能力,19项研究的平均效应值(effectsize)为0.63[44]。
另外,语言习得的应用导向理论(usage-basedtheory)强调语言的获得来源于语言应用[45]。毫无疑问,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并且,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46]。
4.4积极创设促进儿童读写萌发的支持性环境
研究发现,在促进儿童阅读成功的诸多条件中,比较重要的有:(1)儿童的智力和感觉能力;(2)儿童对早期读写能力的积极期待和经历;(3)儿童获得有关阅读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支持,使得儿童能从从早期的读写活动和随后的正规学校指导中获益;(4)儿童获得有助于学习的指导环境[47]。其中,创设促进儿童读写萌发的支持性环境,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的;早期阅读优先;(EarlyReadingFirst)计划甚至将创建高质量的读写学习环境作为提高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首要策略。Griffi与Morrison发现,家庭读写环境与儿童的能力倾向、社会生活背景相比,是儿童读写萌发技能的显著预测指标[48]。常用的《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HomeObservationforMeasurementoftheEnvironmentInventory,简称HOME)就主要对早期家庭教育环境进行测量。其中婴儿版《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Infant-ToddlerHOMEinventory,简称IT-HOME)和幼儿版《家庭环境观察评定量表》(EarlyChildhoodHOMEInventory,简称EC-HOME)就包含有提供读写材料、语言刺激(languagestimulation)等对读写影响较为显著的项目[49]。而最新研究则显示,婚姻满意度通过三个步骤间接影响儿童读写萌发技能:(1)母亲婚姻满意度感受高的婚姻一般有高水平的积极情感表达;(2)高水平的积极情感表达使得母亲提供更多的家庭学习环境(homelearningenvironment)活动;(3)而家庭学习环境实践的增加则对儿童读写萌发技能产生积极意义[50]。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odation)等建构起来的。由于读写萌发的发展是在真实情景下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读写萌发能力的习得与儿童的经历背景息息相关。很多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幼儿,他们缺乏足够的大脑刺激,这一环境限制会对幼儿的读写知识与技能造成终生的消极影响[51]。因此,儿童读写萌发能力的发展,则需要沉浸在有意义的读写环境中,使儿童的读写认知结构和环境取得平衡与协调。在营造读写萌发能力的学习环境方面,教师扮演着主要角色。教师大声给儿童听,能给他们树立了良好的阅读榜样。当儿童在聆听教师完整的朗读示范时,他们就会意识到朗读不等于提取单词的读音,从而更愿意学习必要的技能,使自己独立地、有表情地朗读[52]。而在学前阶段,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读写发生的背景,角色扮演等游戏对儿童口语表达和读写等行为等也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对绝大多数儿童而言,读写萌发一开始就出现在假扮游戏、成人对话、认识街道符号和广告内容等社会场景中。因此,成人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语言经历,积极创设促进儿童读写能力的情境。例如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
5结语
综上所述,读写萌发能力是儿童后期阅读和早期口语等方面发展的显著预测指标,对儿童读写萌发能力进行科学的鉴别评估,并实施积极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学前儿童读写萌发能力的教育与干预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一些像干预反应模式(responsetointervention,RTI)等新干预方式开始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然而,与国外如火如荼的读写萌发研究相比,我国对儿童读写萌发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相对薄弱,依旧处于;萌发;阶段。并且,我国仅有的读写萌发研究主要限于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读写萌发更是鲜有研究。因此,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应从国家战略高度看待儿童读写萌发,在相关法律中纳入儿童读写萌发的筛查、评估和干预等方面的条款;加大对儿童读写萌发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发具有中国本土特色、标准化的儿童读写筛查与评估量表,并加强对家庭阅读环境、学校读写萌发课程以及读写萌发干预模式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国家在关注普通儿童读写萌发的同时,还应到加强对特殊儿童读写萌发的关注;另外,学前儿童读写萌发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国家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提高儿童读写萌发能力的应然之举。
发表于《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4期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