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360总裁与88后谈职业规划:人人需要Mentor,世界没有奇迹

2018-10-10 08:00:01 无忧保

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

人人需要Mentor,世界没有奇迹我们公司现在有将近4000人,我觉得里面肯定是卧虎藏龙。百里挑一的话,也有40个伟大的人才。但是,即使是天才,如果没有前辈的帮助,最后也会变成庸才,是做不出什么大事的。举例来说,每一个跳水冠军,背后都要有一个教练在帮他。没有教练,你就要走弯路,不得不重新发明轮子。没有教练,你在水里摔了无数次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能等到把自己摔残了,才会明白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夹紧腿、腿绷直、收腹、跳。这个道理谁都能懂,但放到公司里,就会有代沟。现在我们这些70后跟下一代的年轻人讲道理,特别是85后们,有时候会陷入一种死循环。有些85后对70后的经验和阅历不认同,甚至一种抗拒心理,听都不想听。我觉得有必要跟85后们沟通一下:每一个巨大的商业奇迹背后,都有无数个Mentor参与其中。从85后的角度来看,美国硅谷无疑是一个不断产生奇迹的地方。这里生产出创立微软的比尔-盖茨、创立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创立Google的佩奇和布林。今天一个大学都没有毕业的85后扎克伯格,几年时间就创立了拥有几千员工、500多亿美元市值的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络。硅谷似乎是年轻人的天下,这些挑战权威的年轻人一直在塑造传奇。以前我也很感慨,心想咱并不是缺胳膊少腿,更不是弱智缺心眼,为什么这些奇迹我们玩不转,反而是这些小子玩得转呢?像扎克伯格这样的,大学都没毕业,也没上过商学院,连一天工都没打过,他怎么就能管理好一个好几千员工的公司呢?后来,当我到硅谷,跟那里的创业者接触多了,才发现国内很多创业者都被这种美国梦的故事给误导了。事实是,这个世界没有奇迹。媒体的报道只突出渲染少年英雄,不突出老年英雄,那是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兴趣,把故事编成奇迹,是为了媒体自己的销路更好。这些居于少年英雄背后的人,被称为Mentor,汉语里面最贴近这个词的,就是带徒弟的;师傅;,类似于《星球大战》里面的尤达大师,《倚天屠龙记》里的张三丰,《西游记》里面的菩提老祖,他们往往是传授一种技能,或者指引一个方向。比如,曾在浏览器大战中惜败微软的Netscape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他是扎克伯格的资助者,也是小扎的一位师傅。像马克?安德森这样的人既成功过,也经历过巨大失败,他们会对这些创业年轻人说:小伙子,你的产品方向应该这样,你商业化路子最好那样,这个阶段你应该找这样的人,我能给你找到什么样的VP,能给你推荐什么样的CEO;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这个人缺点不少,但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倾听。即使是一个基层员工给我写信,如果说的有道理,也能够改变我的想法,也能够促使我去反思。善于倾听,不断反思,这个优点让我一路走到现在,在互联网圈子里幸存下来。我一直认为年轻人更敏锐,对用户更了解,思想更没有拘束,更有活力和能量。但是年轻人想真正获得成功,那还需要另外一方面的帮助。这就是我说的,这些老人家的、大叔级师傅的经验和教训。我经常和年轻人说,要看到钱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梦想。但还要找到一个真正能够帮助你们的师傅,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就是像牛顿的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想一想确实是这样。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大师,在物理学、数学、天体学等方面都是功勋卓著,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前辈的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物理学家的发现,牛顿还能有这样大的成就吗?像我们70后的这群人,是第一批接触互联网的。那个时候,我们即使摔了跟头,都没有人告诉你摔跤是因为前面有个坑,因为根本就没有比我们更早的人知道那是一个坑。我们这一路摔过来,满腔的血泪史都化作了经验和教训。我觉得85后要学会去吸收和利用70后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让自己人生的路走得更直一点。不喜欢的工作,可能通往一个崭新世界这个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不喜欢的任务,都可能是向你敞开的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只有走进去,不断发现新的事物,你才真正知道到底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个工作。我经常收到年轻同事的邮件,向我吐槽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觉得正在做的工作没有意义。这个我挺能理解的,刚毕业的学生都会这么想。你们选择工作的时候,肯定很关心自己会到什么公司,会到哪个部门,心里嘀咕着要去有前景的A部门,坚决不去没意思的B部门。但我想说的是,以刚毕业时的履历和经验来判断什么工作有前景,这本身没有意义。打一个俗点的比方,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第一个想抓的是表面上色彩鲜艳的玩具,而不是一个外形粗糙的璞玉。每年我都收到很多刚毕业大学生的商业计划书,但他们那些豪情万丈的想法,他们认为的热点和前景都是纸上谈兵,都是受到了所谓专家的商业博客和各公司的公关软文的影响,但对这个行业还是知之甚少。就像我们站在一个水潭边上,底下是有烂鱼臭虾,还是珊瑚珠宝,根本看不清楚,只有甭管它水清水浑,一个猛子扎下去,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潜的时间长了才会豁然开朗。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毕业,除非公司安排你去打扫厕所,这算是工作特别不合理,否则我建议你先不要根据自己喜欢不喜欢来对这工作的价值下结论。在我们公司,程序员要先去做产品测试,产品人员要先去做客服和运营。有些年轻同事很有意见,觉得公司看不起我,大材小用,我怎么能干这种低档的工作呢?有的公司里面有些臭毛病,核心技术人员往往看不起售前售后,产品人员看不起技术支持和运营。其实,这些工作哪里有什么高档、低档之分?只要你能潜进去,你就能发现用武之地。我上大学的时候创业搞防病毒卡,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产品经理,做出来以后自己背个包去卖,天然就是售前。好不容易劝人家买了,出了毛病,人家把我叫过去一顿臭骂,我又做了售后。刚开始,我也很愤怒。我也是九十年代的天之骄子,我做出这么好的防病毒卡,还获得了全国挑战杯的二等奖,凭什么站在这里让你骂?但是用户花了钱买了东西,没有达到目的,或者用着不爽,用户就有权利骂你。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用户是不会站在你一个技术人员角度来看问题的,但是如果你不站在用户角度来看问题,那肯定没有生存之地。这个经历对我人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为什么产品经理要先去做客服,先去做运营呢?原因特别简单,你真的以为做产品就是到憋在小屋里闭门造车,画几根线,放几个按钮就OK了?要是做产品都这么简单,中国互联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你说你喜欢做产品,觉得做产品有前景,如果客服和运营工作你不喜欢,你能做出好产品出来吗?只有先做客服,先做运营,才知道用户的苦恼,才能理解用户的愤怒,才能知道用户骂你是有道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再说,看起来没有前景的部门,看起来谁都不愿意干的任务,真的没有价值吗?我就不讲乔布斯上美术字体课的故事了,那个故事已经烂大街了。我自己的经历,我毕业后到一个计算机大公司工作,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给一个国家机关讲局域网电子邮件是怎么回事。那时候,公司的技术人员没有一个人愿意去,都觉得是低档的工作。我是刚到的,结果大家七推八推,就把这件事就推到我身上了。这个任务我也不喜欢,但我没的选,硬着头皮上。但我想既然我讲课,那我就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能随便糊弄两小时,把说明书念一遍就算完事,那样就太不负责任了。于是,我就到买了很多关于电子邮件的书,看完以后才发现原来电子邮件是这么重要,我在电子邮件里面扎得越深,对电子邮件的想法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那是在1996年初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个不喜欢的任务,我也不会做飞扬电子邮箱;不做飞扬电子邮箱,我也没有机会深入了解互联网。这个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不喜欢的任务,都可能是向你敞开的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只有走进去,不断发现新的事物,你才真正知道到底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个工作。我建议大家不妨去思考一下自己眼前做的工作,先忘了你喜欢不喜欢。有的工作我至今都不喜欢,但是不排除我能把它做到极致。我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得很好,有个很私人的原因,是我一直认为自己很牛,即使是不喜欢的工作,我也要把它做得特别漂亮,向其他人证明我自己比他们强。在把工作做到极致的过程中,我确实真正学到了东西。有个日本的企业家写了一本书,叫做《钝感力》。书里面说日本新一代的年轻人,特别敏感,一点儿批评,一点儿冲突,一点儿情绪的变化,都能导致他们做出翻天覆地的选择。他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还是迟钝一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点儿,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这样才能让自己多一些积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正确。你可以选择在年轻的时候过得肆意妄为,但如果没有趁着年轻打下一片基础,凭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CPI越来越高的地方生活下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出身不能选择。你生在一个普通家庭,这个不能选择,但是道路可以选择。在公司的工作就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它未必是你的终身职业,也未必是你最喜欢的事情,最重要的收获其实是你的做事态度,你的做事方法。好的做事方法和态度不仅会生产出好的业绩,更能够赢得领导、同事和业界同仁的信任,这是更有价值的财富。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各位如果认为自己很聪明,我希望在聪明上再加上坚韧不拔的努力。我一直在我们的80后、90后中寻找公司下一代核心的产品技术和管理人才,希望你能是那个人!只要肯用脑子,就不是简单的重复持之以恒就是重复。用自己的头脑,在重复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积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我记得八十年代初有一个高考的作文,是一个图,一个人要挖井找水,在地上挖了很多坑,深浅不一,有的地方都快要挖到水了,但因为他浅尝辄止,没有在任何一点上真正持久地挖下去,结果是他一点水也没有找到。直到现在这个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组成的。要把事做成,就要在一个地方形成足够的压强,我们缺少的不是策划,不是点子,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地把一个事情做得非常深入。什么是持之以恒?简单地说就是重复。有一本书叫《变异》,我建议没读过的都买一本看看。这本书提出;一万个小时定律;,他分析了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发现无论是比尔;勤;里面就有对重复的态度和重复的方法。我早期创业的时候,也做过很多重复的事,有时候也会厌倦,退缩,想打退堂鼓。比如,年轻的时候我要发展代理商,一天要跑两三个城市,跟每个客户重复讲代理政策,为什么要做代理,最后累得几乎要虚脱了,话都说不出来了。我也不想干了,但当时我看了一本书,就是中国首富宗庆后的《非常营销》。书里有一段,恰恰写到他不厌其烦地在全国走访上千家经销商和代理商,一遍又一遍地讲重复的话,一遍又一遍打动每个经销商和代理商。我看完以后,什么也不说了,接着去跑下一个城市。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但我在编程的时候,比谁都能坐得住。别人顶多编两三个小时就得出去透透风,吸根烟。但我坐在那里,除了吃点饭喝点水,可以十个小时一动不动。编程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玩游戏、看电影,别人总会忍不住溜一眼。但我可以做到完全无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如果坚持下来,你就可能做到了。很多人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为成功做出的积累。有个七个馒头的比喻很恰当,你吃了第七个馒头以后终于吃饱了。别人就开始研究,你吃的第七个馒头是用什么面粉做的?为什么吃了这个馒头就饱了呢?他们没有看到你前面还吃了六个馒头,这六个馒头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万小时;的积累。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规划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