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管理哲学;道;,帛书乙本作;道;。王弼本作;士;。;善为道者;;善于将道(自然哲学思想)用于实践的人。
(2)微妙玄通:对事物的认识和行为有异于常人。
(3)深不可识:内在修养非常人能透视。
(4)夫唯:复合型句首发语词,;正因为;。
(5)强:勉强。
(6)容:形容,描画。
(7)豫:;禁于未发之谓豫;。小心谨慎。
(8)涉川:徒步过河。
(9)犹:与;豫;意近。警惕、不决。
(10)四邻:四方的邻邦。
(11)俨:恭敬、庄重。
(12)若客:好像做客。
(13)涣:散开。指影响力,润物无声。
(14)若冰之将释:好像冰将要融化。
(15)敦:品格笃厚。
(16)朴:一指木皮厚。一指木素(木未经雕琢)。这里指原木未经雕琢意。
(17)旷:旷达。这里指心胸开阔。
(18)谷:峡谷。
(19)混:合而不同谓之混。杂处曰混。这里指得道之人与人相处可以有原则的团结。
(20)浊:浑。浑;合而同之。密而不分曰浑。这里指得道之人与人相处从表面看,似乎无原则。
(21)澹:水面悠然。借指恬静、淡泊。
(22)飂(liu四声):高风急。这里指飘逸、洒脱的意思。
(23)孰能浊以静之:谁能让浊流静止下来。
(24)徐清:慢慢变清。
(25)孰能安以动之:谁能让安静的东西活动起来。
(26)徐生:慢慢展现生机。
(27)盈:满。
(28)蔽不:蔽;掩,去掉。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说文》)。这里指浮在半空,不脚踏实地。
(29)新成:成;就也(《说文》)。指不断进步,取得新的成就。
【意释】
古代善于将自然哲学思想用于实践的人,其认识和行为常人难以理解,仅看外表是看不透的。
正因为看不透,所以勉强描述之:
小心谨慎啊,好像趋走于冰河;
谨慎警惕啊,好像时刻提防四邻于己不利;
庄重恭敬啊,好像在别处做客;
润物无声啊,好像冰在悄悄融化;
品格笃厚啊,好像素木未经雕饰;
心胸宽广啊,好像深山峡谷;
心智混混啊,好像没有原则;
[沉静洽淡啊,好像恬静的大海;
飘逸洒脱啊,好像没有止境]。
谁能使浊流静止下来慢慢变清;谁能使安静的东西活动起来慢慢焕发生机?[道也]。
保持此道的人不愿意自满。
只有不自满才能去掉浮躁取得新的成就。
【致企业之用】
本章是对体悟大道践行大道的人的精神世界及外在行为的描写,包含老子本人的体会。一个用自然哲学思想指导自己实践的人,由于他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因此他的行为方式及他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常人不可理解。这些人虑事很细、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有什么闪失。他们的忧患意识很强对什么事情都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对事对人的态度庄重而恭敬,认真而不敢懈怠。他们的影响力于无声处悄悄地发挥着作用,不尚空谈而重于实践。他们的品格朴实笃厚像未经雕饰的木材,不工于心计而远离尔虞我诈。他们的心胸很宽阔能够包容一切,非常人能够做到。他们的包容是建立在辩证哲学思想之上,在常人看来似乎没有标准。他们的内心沉静洽淡,把问题看得很开,不会陷于漩涡之中而不能自拔。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飘逸洒脱好像没有止境。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由于体悟了大道即自然哲学思想的缘故,正因为他们的哲学修养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思想境界,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就能够避免主观上的干扰,就不会彰显个人意志,不会浮躁自满,因此才能够避免失误取得新的进步。这正是我们老板和管理者需要了解的。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春秋时期所指的;古代;肯定更早,大概是夏禹之前。可见我国自然哲学思想形成的时间是很早的。古之善于为道者为什么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呢?其关键是他们掌握了整体与局部、个别与一般、对立与统一、运动与平衡、变化与不变这些经前人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出来的认识论和方**,因此这些人看问题能够去其表象抽取实质,能够攥住问题的实质。所以他们解决问题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一击中的。搞过医疗或者搞过修理的人都知道,一种现象的排除会有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不同的调整手段都能不同程度地奏效。这是因为问题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相关系统的干扰,二是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本原因,在这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只有一种方法是最彻底的方法。若只是从相关系统或是从表层及深层原因下手,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水平。在解决问题的工具、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思想认识决定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个也体现了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学思想。
我们搞企业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要树立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经营管理思想,我们管理企业与医病修理机器是一个原理,都是要抓住实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中医理论与中国管理理论同出于中国自然哲学《易经》,中医治目赤肿痛的靶标不是眼,而是疏肝理气降肝火以达不留后遗症的目的。同样一位高明的管理者管理企业,他的靶标不是出了问题之后的治理,而是在事前建立包括制度、流程、愿景、计划、目标、标准、管理工具在内的系统的管理机制,以防止例内事情发生问题。他的次要工作是例外问题的解决以及监督和在职辅导。他们的有些行为看似与眼前的需要好似无关,老板们会认为;没有必要;,其实从企业的总体和未来来看却是必不可少。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就体现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得道的管理者,他们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在一般人看来;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其实只要老板具备了正确的管理哲学思想,所谓的;玄妙;亦即平常。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这里是老子对参透了事物本质的人的形容。由于《道德经》这本书的受众是天下、国、家、乡各级各类组织的统治者,那么对于企业组织而言就是指老板和各级管理者。一个得道的(以管理哲学思想为指导,能够洞察管理本质)的老板或管理者,他们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很难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如果勉强去形容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豫兮若冬涉川;。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比较慎重小心,必经三思而后行。用冬天涉过冰河来形容比较恰当。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会跌跟头。在冰面上行走毕竟不是一件可以随心所欲的事情。我们管理企业何尝不是如此。企业管理就是一条冰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老板和管理者由于潜意识里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组织管理层面往往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是很好的值得提倡,如果把它用于组织管理层面就会在管理中滋生出随心所欲的管理行为;企业在创业期由于工作重心是营销,老板会下意识地用处理对外关系的兵家;用奇;思想作为营销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组织规模扩大以后他们不自觉地又把这种;用奇;思想作为组织管理指导思想,在管理中就会滋生出走捷径的管理行为。随心所欲及走捷径这两种行为都会使人在冰河上摔跤的。
实际工作中管理咨询公司和职业经理人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时,我们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管理方法的帮助问题,而是人的思想能否接受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企业老板的思想认识问题。有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走不动了,老板急于寻求一种解决方案,于是乎请进职业经理人或管理咨询公司,由于老板在创业期形成了人治、用奇的管理思想以及随心所欲和走捷径的管理方法,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经过固化深深地烙印在老板的脑海里。欲消隐这种固化的模式,老板本人的内因不动仅靠外部的作用是徒劳的。漯河市一家颇有知名度的企业,其规模的快速膨胀的要求与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致使企业在一定的规模上停滞不前。这个企业一直在引进人才并三番五次的寻求管理咨询公司的帮助,都是有花无果,其根本原因在于老板的思想认识。
还有一些老板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从骨子里没有把管理视为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在没有完全参透管理本质的情况下,蹦蹦跳跳地踏上了冰河,一般情况下不是摔倒就是掉进冰窟里,能安全抵达彼岸者实属侥幸!
;犹兮若畏四邻;。这里的;四邻;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解释为;邻居;有人解释为;邻邦;。无论怎样解释在意思上都不为过。这里的;畏;作;敬畏;理解,较为忠实于老子的;示下;思想。
对于企业而言,自引入;竞争;一词后,似乎把同类企业树立为假想敌,其实不是这样的。同类企业只是本企业的参照物。企业间的血拼是低层次的无奈之举。管理界有言;一流企业拼文化,二流企业拼标准,三流企业拼服务,四流企业拼产品(价格战);,由此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不是与人争而是自己与自己竞争。因此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作为企业老板和管理者,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对待同行企业,一者避免恶意回报,二者引以为鉴取其长处避免过失,人吃一堑我长一智,以利本企业的快速成长。怀着敬畏的心情待人有利而无害,无论对外对内。
;俨兮其若客;。这一句话是用做客的心情来体会为道者的谨慎。借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意识,不可随意。一位老板或管理者即使在本企业内也不可造次,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谨慎小心。我们常见的现象之一是老板或管理者可以凌驾于制度流程之上,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带头违反,在员工心目中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对于建立良性企业文化和提高执行力非常不利。虽然儒家文化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观念,但那是对于被管理者提出的人际关系要求,而不是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是守柔示下,;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这句话是对于得道的人的影响力的描述,润物无声啊,好像冰在悄悄融化。老子多处提及管理者要用自身的行动作为感召力,以达到组织管理的目的。要求;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道德经》第十章里也讲到;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一个明智的老板或管理者的作用发挥是无形的,老板的影响力通过组织作用去体现,首先明确做什么;圣人;就是得道的统治者,即得道的管理者,只要我们领悟了正确的哲学思想并用于指导我们的管理,那么我们就是圣人!
;敦(15)兮其若朴;。这句话讲得道者的个人品格应该是敦厚质朴的。敦厚质朴实际上是大智的表现,正所谓大智者若愚(注:;愚;的原意是;质朴;。如典故《愚公移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最上乘的境界就是;无巧;。悟不透人生悟不透管理的人难以理解;无巧;意境。一个企业的老板或管理者一旦参透了管理的实质,自然就会做到无为、无心、无知、无智、无欲、无巧,他们的个人品质也就升华到质朴的状态了。
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对;旷兮其若谷;这句话我们很好理解,指得道之人的心胸像峡谷那样宽广幽深。对于;混兮其若浊;这句话有些费解,这里首先要弄明白混与浊的概念。混指两种东西在一起相兼而不相融;浊就是浑,浑指两种东西在一起完全融和。表面看似乎差别不大,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有着原则性的不同。由此可见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得道之人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视角问题。
在自然哲学思想指导下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会看到对企业有利的一面,坏事也是好事,咋一瞧似乎是无原则其实不然。发生了问题是件坏事,通过解决问题我们找出了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且拿出了防止下次再犯的措施,完善了管理机制,把例外问题治理转入例内管理,从而彻底的杜绝了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从企业的未来来看,此类例外问题发生的越早,企业损失越小。因此在管理中很难说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关键是我们的认识如何。在管理工作中,有些人看问题绝对化,无论看待事物或是看待员工必以自己意志为出发点,泾渭分明的区分出来所谓的;好;与;坏;来。这些看似精明的人,其实是缺乏辨证的认识观,这些人表面清楚内心糊涂。
老子所讲的;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就是基于辨证认识论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我们管理者辨证的看待问题就不会有绝对的好坏意识,看似糊涂实则大智。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这句话原不在本章,但意思与本章近,疑似错简,故归入本章。
这句话从得道者的内心活动而反映出来的气质进行了描述。一位得道的统治者(管理者),人们很难从其表面或者一时一事看出其灵敏干练,其内心似平静的大海幽深而不可测,其形象须仰视则可见。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里是描写道的本体;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坚持用自然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人不会自满。只有不自满才能去掉浮躁取得新的成就。这一句是本章的总结。一位有管理哲学思想的老板或管理者,他是不会自满也不会浮躁的,因此这样的人总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不断取得成绩。
浮躁是老板和管理者的大敌,之所以会产生浮躁现象,关键是缺乏正确的哲学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