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七十三、八十四-扬州小兔子

2018-10-16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句话让很多老人很郁闷,便以为到了这两个年龄段,是个关口,过去了万事皆休,过不去便要驾鹤西去了。有的人甚至很忌讳这两个年龄,到了的时候,不是往大里说,就是往小里说。绕过去再说!

可是,这两句话是从何说起的呢?后来有科学家予以研究,说这话很科学很有道理。按照西方一种理论,人的情绪智慧和体能都有周期。在个周期以天计。到了三根曲线都在上线时,人会很高兴很聪明,情绪高涨得干什么都行。假如正好三根线都恰巧走到了平均线的下方,最好啥都不干,干也干不好。以此为基础,又有了以七年或八年为一个生命周期的理论。算一算,七十三八十四正好大差不差的是七和八的倍数。于是,这句话上升了,不仅仅是俗语,还有了支撑。

那么,这话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众所周知,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是孔孟。孔子的儒学到孟子以后得到极大的发扬。儒家学术和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最有力的武器。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造性地使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在汉家以黄老立国的氛围里,打出一片新天地。其后,这种思想一直为统治者所引用。到了宋朝,朱熹和二程的理学,更是将儒学大大发挥,上升了最高的位置。孔孟之道,一个新的流行语出现了。

孔子思想从创建之初,到列国周游,他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实践的地方。一辈子下来,;惶惶如丧家之犬;,在七十三岁那一年,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完了人生的全部道路。纵然伟大如孔子,也没有会预料到,他的学术思想,至今依然是中国人行动的指南。假如他能够看到这些,估计七十三岁,绝不会是他人生的终点。他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有更大的空间来发展发扬。带着不得意不得已的惆怅,孔夫子逝去了,在七十三岁的大好年华。

到了孟子。孟子的思想虽说是继承了孔子的一贯学说,其中自己的东西还是非常之多。孟子的儒学,我以为有了更多的民主思想。孟子的生存环境比孔子要好一些。出去做官的机会是有的,但他没有沉湎在其间。一段时间过后,他发现与其在统治者的手下蝇营狗苟,不如自己开门课徒,闭门修书。所以,《孟子》七篇,据传是孟子亲自创作。他的学生,就算是没有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之多,也是桃李天下,为孔子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感觉中,孟子的为人和心胸,有了比孔子更多的;权变;,所以他不拘泥于某项事情的结果,而是去做。是的,去做,足够了。人在做,天在看。成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大多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孟子想来比孔子个性要冲淡平和一点。在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古代,他活到了八十四岁。

孔子和孟子,中国古代思想成就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人生终点分别定格在七十三和八十四岁。他们的成就,后世几乎无人可达到。他们的七十三八十四,成了后人的追慕。在医疗、饮食、卫生等诸多情况无法与今天比拟的古代,他们无疑是高寿者。与多少为了多活几年不惜这样那样的人相比,他们不算顺利的人生道路,却活了这么长,让后来的一些思想家自愧弗如。他们如何敢比孔孟活得更长!

七十三、八十四,今天的生活比他们的时代好多了。所以高寿长寿的老人,很多很多,没见着有谁自己去啊。阎王不请,想去也去不成。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