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关于国企改革的难题和关键点,但大多数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解决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问题。没错,这正是国企改革多年改而无效、改而不变、改儿无果的原因。
这四个原因,尤其是体制和机制,已经被念叨几十年了。它们几乎成了国企改革不成功的挡箭牌,也成了替罪羊。我们经常会听到国有企业的人员在就某一件事评说时,十分无奈地说,没办法,体制就这样,没办法,机制就这样。
员工如是说,领导也如是说。但非常奇怪的是,每个人都知道是体制的问题,是机制的问题,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去敢于碰触和改变这个体制、机制问题。于是乎,多少年,体制机制一方面如顽疾般越来越严重,同时也成了领导们堂而皇之推卸的理由。
笔者以为,国企改革诚然有如何解决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问题的难题。但如果能够效仿民营企业的战略、制度延续问题,大概上述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大家知道,国企是铁打的国企流水的领导。国企的领导要么有一定的任期,要么走马灯似的调换。由此形成的局面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一套制度。由于领导的任期制和不稳定性,导致领导要么没有长久的战略规划,急功近利。要么即使上一任领导定下了较长时期的规划,一旦这位领导离开后,下一任领导来马上就给改了。企业存在的问题永远都是大家清楚,却谁也不愿意去解决,不愿意去冒险,不愿意去替前任擦屁股解决历史问题。
曾经有一家国企,十年前定下了一个三步走战略,目标非常清晰,也非常超前。今天回过头去看,企业如果能够按照三步走战略坚定地执行下去,今天目标已经实现了,而且该目标与当前的市场十分的切合。然而可惜的是,该企业在走完第一步后,公司的领导人换了,于是不再有三步走的第二步第三步。新来的领导搞了个五年规划,也算搞得风生水起,第一个五年规划快结束时,又定了第二个五年规划。可是,还没等第二个五年规划开始实施,这位领导也调走了。新来的领导已年届六十,只想平安退休,不想节外生枝。因此不但五年规划搁浅,干脆就连个像样的计划都没有了。之前还发展势头很旺的企业,如今显得死气沉沉,下面管理人员和员工如没头苍蝇一般,毫无目标和希望。
而与该企业业务相类似的一个民营企业,也是从十年前开始布局,确定的战略发展思路,十年来一步一步坚定不移地走下来,如今已经实现了最初的战略目标,并且如愿上市,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有一家大型国企,原董事长调走后,新来的董事长不到半年,为了显示自己新的独特的管理思路,不但调整了总部的管理架构,还提出了新的战略口号。可笑的是,其下属的一个单位刚装修的会议室才挂上前董事长的战略口号没两天,因为新董事长要来视察,赶紧招人书写装裱重新换成了新董事长的战略口号。下级单位刚刚调整完的部门,又要大动一番。
记得马云说过,到公司工作不到三年的人,别给我提战略和建议。我觉得很有道理。
国企领导正是处于急功近利的心理和任期制的病症,要么无视前任的制度和管理根本,肆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志来调整企业的制度和战略,要么得过且过,本着平稳不出事、平安过渡的原则,将前任的制度和战略束之高阁。
如此,国企缺乏了制度的和战略的延续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深厚的根基,没有长期的积累,没有恒久的准备,没有持久的坚持,自然无法适应飞速变化的市场冲击和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果国企能像民营企业那样,不管谁来当领导,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不变,企业的最基本制度不变(因为企业的老板没变),什么体制、机制、结构、历史问题都会有人认认真真地去考虑,实实在在地去解决,一届不行,下一届接着解决,终会有解决的一天。那时,就是国企改革真正成功的那一天。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