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我想我想我想想想
李老师,我是2008年毕业的,目前做行政兼前台的职位,工作马上三年了,每天的工作很轻松,但觉得自己学不到东西,公司别的岗位也不需要人,我要么辞职,要么继续干下去。我的性格文静,做事认真,爱好主要是唱歌和逛街。经过自己几个月的调查,知道自己不适合做销售类的工作,现在自己有五个打算,请您给参考下。
第一,打算去做会计,我大学的时候学过会计,但是没有任何证书与经验;
第二,去做英语老师教小学和幼儿园,我英语过了四级,但是口语不是很好,也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的教学经验;
第三,往行政助理+行政主管的走,但是自己似乎又不想去做这些琐碎的工作;
第四,往人事方面做,这方面我没做过,更没经验,目前还在考虑要不要考个证书;
第五,去做外贸,没有相关经验,且英语必须得加强;
对于未来我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我想的很辛苦,您经验很丰富,告诉我该怎么办呀?
你为什么只会说“我想”?
从她简短的的言语之中很明显的感觉到她是个不甘平庸、想上进的人,于是通过调查,给自己列出了很多职业目标,但是她最大的问题在于乍看上去,目前真正能做、现实允许的又太少,看似做好了的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并不确定哪条路更适合自己,因为就像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一样,各有各的优势和现实阻力,因此,她想突破却找不到使力的方向,但是,我想问她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只会“我想”?什么时候才会说“我能”?相信上面这位客户的困惑及心路历程是很有代表性的,很多职场人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就像乱麻一般,剪不断,理还乱。个人觉得,她之所以会出现只会“我想”现象,主要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1、想得太多:她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我想”上面了,每天都在想,时时刻刻都在想,想出路、想发展、想困难、想压力,于是逛论坛、看书籍、问朋友,在她看来,要想摆脱迷茫必须要多想,越多越好,同时,通过不断选择新的职业的过程,也可以让自己忙碌起来,不至于空虚,因为至少证明自己在为了摆脱迷茫而做努力了,似乎“我想”成为了她的一个精神支柱,但是物极必反,太注重想过程,只能导致忽略了结果和最初的目的。
2、想的太糙:虽然她也分别对自己的每个职业目标做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基本可谓是浅尝辄止,她心里知道,一般某个职业不仅仅单纯的要求一个方面的能力,基本上都是由多重能力或因素综合决定的,如果自己不做进一步的提升的话,想要顺利实现职业转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就是在实施难度及未来职业发展的估量上没有一个权衡标准,不知道自己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后会有什么回报,会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这也就让她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刚感觉有点希望的时候,又被现实的繁杂把希望的火苗浇灭了,只能继续开始了“我想”之旅,寻找新的目标。3、想的太乱:很明显,通过她的自我介绍,说明她对自己的了解是很浅的,比如她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的职场价值观是什么,自己的性格适合做什么,能说出的爱好是唱歌、逛街等休闲活动,在这样的前提下,列举出那几个“百花齐放”的职业也不足为怪了。因为,对于一个如果连自己是什么和想要什么么类型的工作都不清楚的人来说,选择起来将是没有根基的,即使下赌注式选择了,其实是缺乏理论和事实依据的,一旦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或遇到困难,很容易自我怀疑,最终导致放弃。
你为什么不会说“我能”?相信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受过高等教育,只要自己想做的话,应该很多工作应该都能做,只是想不想的问题了,错!这种想法很天真,“应该能”并不等于“一定能”,远看是一种欣赏,近看是一种羡慕,深入了解后很可能就是厌恶。任何没有经过事实检验的东西就不能自以为。即使别人能,又如何证明你也能?大多数情况下你不能,每个人都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成功方式。
同时,因为很多人因为心高气傲,加上对职业的了解并不全面和深刻,会不自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低估了现实的难度,等到真正尝试的时候,被现实打击了以后,才发觉现实远远比自己想的复杂,自己似乎太过于乐观了,结果是白白浪费了时间,靠精神麻痹法虚度了很多时间,本想着是少走弯路,结果弄巧成拙的是走了更多的弯路,悔之晚矣。
最后,当很多人给予自己太多选择的时候往往就有点目不暇接了,就像这位客户一样,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我想”上,给自己五个选择,其实在自己看来更像是一种简单的拼凑,因为很多人心理觉得选择越多,就代表机会越多。其实很多职业在初步想的时候就可以排除掉的,因为职业目标不应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有内在的逻辑层次的,比如对于英语及口语要求高的职业,且自身对英语不是很感冒的话,就基本可以放弃了,毕竟这些不是短期内可以积累和提高的,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想接受现实,始终抱着一丝幻想。
以上种种因素都让很多人由“我想",最终演变了其实“我不能”。
如何由“我想”变为“我能”?一般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遵循的四个步骤,分别是“提出想法--设置步骤--不断执行--效果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保证事情的顺利完成和实施效果。很多人在陷入职场迷茫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提出一些想法,即把一些职业目标作为候选项,但是这远远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缩短“我想”到“我能”的距离,个人认为,我们在想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多多考虑:你想的是否周全?很多人在职业选择的初期总想抱着要“有发展、有钱途、有面子”的“三有原则”来作为标准,就像上面那位客户一样,看似很多职位都适合供选择,如果发展好了的话都还不错,但是忽略了自身和现实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我想”的时候应该设定选择的标准和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出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尽量去做与之匹配的工作,这样能够让你在执行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至于退缩,因为是你会早内心深处告诉自己,这是我喜欢的、适合的和向往的工作,即使遇到困难也肯定是正常的,世上基本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即使有些人想挑战自己,比如性格内向想挑战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也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同时做好双保险,即给自己一个退路,先尽力去挑战自己,至少即使挑战不成,也不至于再次失去方向,还有退路作为保障。
曾经有个客户对我踌躅满志的说他要做业务,因为他觉得自己口才好,善于与人交往,我问他,你知道推销、销售和营销三者的区别吗?他想了一会儿,支支吾吾的说应该差不多吧。我告诉他,这是做业务的三个不同层次,推销不考虑客户需求,销售是用价值和附加值满足客户需求,营销是先帮客户解决问题,然后创造和提升价值。你要想下自己能做什么层次的销售,即使你做过销售,也应该知道一些简单常识。你想的是否务实?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可以掌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你所想的是否务实?是毫无依据的漫天遐想?还是在盲目跟风、跟随别人的意愿?因为这个想的过程就像是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草图”,它决定着你是在搭建朴实无华的二层小楼,还是耸入云际的高楼大厦,抑或是看上去很美的海市蜃楼。我们都知道,二层小楼看似平淡无奇,但是是可以替你遮风挡雨;高楼大厦非常令人向往,风光无限,却高处不胜寒;海市蜃楼就像七彩气泡一样,虽然美丽,但却不堪一击,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年薪百万不是凭空而降,豪宅别墅更不是通过“我想”就能得到的,因此,我们在想的时候要务实一些,可以有崇高目标,但是更要有踏实肯干的态度,否则就是空想。
你想的是否现实?很多人内心深处总是习惯于悲天悯人,认为自己想要帮助别人成功,那样人生才会有价值,所以在遇到迷茫的时候会不自主的想到是否可以从事去帮助别人的职业呢?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告诉他们,你想帮助别人成功,首先先要帮助自己成功,否则当你把帮助别人挂在嘴边的时候,别人会以为你是个职业骗子。
还有不少人在择业的时候,过于习惯于求新,且越新越好,网络上也有太多的诸如“21世纪最有前景的职业”、“2011年最给力职业”因等误导性文章,其实这大都是忽悠人年轻人或阅历浅的人,如果真的有那么好,那些们为什么不去从事呢?但是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认为这些职业从长远来看,确实是有发展的,但是当我问她们,这些职业什么时候发展起来?靠什么发展起来?你是否会在行业尚未发展起来就已经退出的时候,她们就只剩下一问三不知了。很多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殊不知很多新的行业和职位都是由传统的行业演变和细分出来的,如果你没有老行业的基础,你如何胜任新工作?如何把握新行业的走势?仅仅靠培训吗?一切都说明想的太简单了。古时候有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告诉我们,你没有武器是什么也做不了的,也就仅仅剩下“我想”了,难道“我想”过后依旧是迷茫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我想“到”我能“的距离有多远?就好比问牛郎和织女的距离有多远,你若想的太多、想的太糙和想的太乱,只能是天各一方,只剩怀念。你若能够想的周全、想的务实和想的现实,则天天都是七夕节!
本文属个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职业规划师-李建)及出处:中华职业咨询网违者必究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