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后金融危机的时代,最复杂多变的年代,这是每一个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严峻考验,也是每一位管理者无法回避的智慧挑战。如何减少员工的职场压力与职业倦怠,怎样促进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员成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如果有人说,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这不一定是吹嘘。若是有人说,他对工作从未倦怠过,这多半不是实话。人的生理机能决定了人的体力、智力、注意力、创造力等高效运行的时间限度。对于长期一成不变的重复工作,首先是新鲜感消失,然后是成就感失去,最后会怀疑工作价值。工作倦怠症以前出现在年龄35岁到50岁的;中年期员工;,他们年富力强,打拼多年,肩挑工作和家庭这两副重担,达到职业或事业的一定高度。工作越干越多,工作的乐趣越来越少。任务越来越重,收入的增长越来越慢。责任越来越大,晋升的空间越来越窄。由此造成他们对直接上司的满意度很低,对高层主管的信任度也很低。但是,企业却认为他们肯定会继续留在公司,忠诚没有问题,不会另谋出路。因此,企业更多考虑新来员工的培养问题,更多注重年轻骨干的跳槽问题。
新世纪以来,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成为职场生力军。由于独身子女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不同以往,在社会上流传;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努力,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克制;的;四不;名声。对于进入企业的年轻员工,面对工作竞争压力和生活质量问题,总会出现程度各异的适应性不良症状,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工作缺乏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等;惰性;现象。所以,从20岁到35岁之间的;青年期员工;的工作倦怠症,同样不容忽视。据《中国经营报》;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的结果表明:在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玩世不恭、个人成就感等三个指标中,有61%的被调查者因工作压力大而表现出中度情感衰竭症状,有48%的被调查者因失去工作兴趣而表现出中度玩世不恭状态,但有74%的被调查者因自我评价高而表现出个人成就感强。综合统计数据,有75%的被调查者至少有一项工作倦怠指标,有43%至少有两项指标。因此,职业倦怠问题在社会上具有普遍性。
职业倦怠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它是员工自身因素和企业内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个人态度的原因,也有企业制度的影响,还有社会环境的作用。有些员工尽管对工作已经感到厌烦,但会用紧张忙碌的假象,以推卸效率低下的责任。有些员工长期勤勤恳恳地工作,企业对其信任而不严格监督,工作表现下滑不引人注目。因此,工作倦怠不一定能看出来,团队绩效则会不尽如人意。从央企某研究院;员工工作倦怠研究报告;的结果中发现:不同年龄员工的工作倦怠程度依次是:30-39岁<30岁以下<40岁及以上,不同工龄员工的倦怠程度依次是:3年及以下<4-15年<15年以上。作为以科研为主的创新型企业,年龄40岁以上和工龄15年以上员工的工作倦怠程度最高,;中年期员工;的倦怠问题更值得关注。他们人数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对工作产出的贡献不容小觑。通过改变他们的工作、工作量和工作方式,刺激他们身上业已麻木的神经,让他们在变化中重新;活;过来。只有积极进取的员工,方有蓬勃发展的企业。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