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致力于创新工作模式,打造服务品牌,取得积极成效。2014—2016年,全市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5233件,办结14572件,涉案金额369940万元,其中调解结案10976件,调解率75.32%。2017年前5个月,处理案件2988件,结案2120件,调解结案1597件,调解率75.33%。
狠抓改革试点,简化仲裁审理程序
温州市启动要素式办案改革,以“农民工欠薪”案件作为改革切入点,逐步扩大案件类型范围。
强化庭前指导。温州市根据劳动争议案件类型专门定制要素表,由法援律师、人民调解员帮助劳动者准确列明诉求,并指导争议双方明确案件相关要素。
劳动者陈某与所在公司发生劳动报酬争议。陈某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委托代理人,他主张公司支付加班工资,却对主张所需的各种要素表述不清。经过法援律师的指导,陈某填写了要素表。即使陈某在庭审中仍然无法正确表述,仲裁员凭借该要素表也能清楚了解事实。
优化庭审程序。温州市以要素表为基础查明事实,梳理总结双方争议焦点,进而确认庭审要素和顺序,并重点围绕焦点进行审理,提高庭审效率并及时裁决。与传统庭审程序相比,这种做法省去了双方当事人重复陈述事实的时间,双方当事人的辩论更有针对性,有效节省庭审时间。
简化裁决文书。温州市以要素表为依据,突出审理观点,对双方无争议的诉求事项进行简要概括,对双方有争议的诉求事项逐项陈述,在援引法条后写明最终裁决结果。要素式办案试运行以来,简化了裁决文书,提高了办案效率,取得了初步成效。
推行校院合作,打造专家型派出庭
为了便于温州市部分地区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近解决劳动人事争议,温州市整合高校优秀法务人才参与仲裁工作,在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高教园区派出庭。
借力借智,打造专家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品牌。高教园区派出庭以温州大学法政学院为平台,集合高教园区其他高校优秀师资。仲裁员均从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教园区的大学教师中推荐产生,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予以聘任。目前已聘任的17名仲裁员全都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9名,高级职称7名。
办案辅助教学,为温州市高教园区师生教学实践提供便利。截至目前,温州大学有500名学生参加了公开庭审,两名在读研究生兼职书记员工作,这一机制为温州大学培养专业法务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优势互补的双赢效果。
派出庭自2016年10月成立至今,共受理案件74件,办结64件,其中调解结案50件,结案率87.32%,调解率80.65%,社会反响良好。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仲裁效能提升
温州市仲裁院在文化建设中,以“仲裁‘正’理念、调解‘和’文化”为院训,围绕理念提升、制度规范与仲裁艺术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规范仲裁制度。该市制定了《案件审理工作制度》《案卷管理制度》等15项办公办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仲裁工作的内容、程序、权限和责任人,促进仲裁工作运行规范化、标准化,力求做到以制度提升仲裁服务、以规范保障和谐发展。
营造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仲裁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服务质量、精神面貌的外化和动态体现。仲裁院通过统一着装、设立桌面铭牌、使用文明用语、落实行为规范等各种形式,不断完善工作人员的经办服务和日常工作行为,在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工作人员和和气气、办事群众如沐春风。
打造环境文化。仲裁院精心打造沙发式温馨调解室和圆桌仲裁庭,积极营造“以和为贵”的环境氛围,着力消除“对簿公堂”式的对立情绪,缓和化解劳动关系双方矛盾。
无忧保遵循市场规则,响应政策号召,努力充当个体社保强力推手,解决个体用户社保及公积金咨询、缴纳、转移、手续代办等需求,并做好代理商招募、选拔和运营工作,发挥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保障个体社保权益,努力实现让人人拥有安定的未来的使命。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