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儿脑膜炎治疗不当导致死亡的争议(二)


【案情回放】患儿陈某, 2010年9月17日生。2012年12月3日陈xx因发热至f医院处就诊。血常规:白细胞 17.8×109/l(参考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9%(参考值50-70%)。诊断: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口服。12月4日至6日患儿仍有发热,每日至该院就诊。12月4日给予头孢硫脒补液、小儿布洛芬栓处理。12月5日血常规:白细胞18.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6%。c反应蛋白4mg/l(参考值<8mg/l)。给予头孢硫脒及利巴韦林、盐酸氨溴索补液,酪酸梭活菌散、布拉氏酵母粉剂、涩肠止泻散口服。12月6日患儿因“发热2天,伴腹泻”复诊。现病史:经治疗,(腹)泻好转,咳少。查体:神清,气平,心律齐,有力,二肺呼吸音粗,中湿罗音(少许),腹平软,四肢暖。诊断:支气管炎,腹泻症。建议:粪常规+隐血(无标本);给予头孢美唑钠、利巴韦林补液等处理;嘱随诊,观察体温等。当晚患儿23:45再转诊至f医院处急诊。查体:反应差,呼吸50次/分,心率205次/分,(头罩吸氧下)氧饱和度76%,血压66/43mmhg,。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等,向家长告知病情后收入重症监护室。据12月7日00:36:39住院病史记载,主诉:发热、咳嗽4天,神志淡漠伴肢端湿冷半天。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4天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热峰达39.6度,伴咳嗽,为阵发性咳嗽,伴有喘息,无发绀及呼吸困难。就诊我院门诊,(给予)抗感染及平喘治疗4天。今日下午患儿逐渐出现神情淡漠,伴多汗,肢端湿冷,口唇青紫,喘剧、气促,家中观察约8-10小时后症状无缓解,先就诊于a医院,怀疑“喘肺、心衰”由120 转至我院急诊。入院诊断:1、严重脓毒症;2、脓毒症性休克;3、肺部感染(重症);4、呼吸衰竭。血常规:白细胞 3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8.6%,血红蛋白76g/l(参考值120-160 g/l)。血培养(12月10日出具):溶血葡萄球菌生长。入院后再告病危,经胸外按压、肾上腺素、气管插管等处理,抢救无效,当日2:06宣告患儿临床死亡。死亡诊断:1、脓毒症性休克;2、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肺、消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严重脓毒症;4、肺部感染(重症);5、呼吸衰竭;6、酸中毒。12月7日尸检报告示病理诊断:脑炎(符合病毒性脑炎);死亡原因:脑炎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律师评析】1、患儿因发热伴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经诊治无效于发病4天后死亡。死亡前血培养示溶血葡萄球菌,脓毒症诊断成立。尸检提示死亡原因:(病毒性)脑炎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病毒感染一般表现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该患儿二次查白细胞计数均升高,与病毒性脑炎有不符之处。该患儿病程中无惊厥,疾病的复杂性、疑难性、危重性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患儿发热期间连续4天每日在医方处就诊,医方诊疗过程中存在对患儿疾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鉴别诊断及辅助检查有欠缺(持续发热未查胸片),对诊断、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与患儿疾病转归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f医院的诊疗过失属于对患儿人身的医疗损害,承担次要责任。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