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法院判,醉驾为骗保险请朋友“顶包”报险获判刑,2015.07.18

2017-03-11 08:00:01 无忧保
导读:酒驾顶包类“软欺诈”中,肇事者一方面不敢报警,另一方面又心存侥幸、向保险公司报案理赔时隐瞒实际驾车人的酒驾情节。如此一来,一旦东窗事发,不仅构成危险驾驶罪,还可能构成保险诈骗罪。因此有车一族还是应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车辆驾驶安全第一。即使真的遇上了车辆事故,也万万不可因为贪图小利而触犯了法律。 男子王某醉驾出事后,为骗保险请朋友“顶包”报险。记者昨日获悉,王某等3人犯保险诈骗罪均被海淀法院判刑并罚款。 据指控,王某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后联系朋友李某,欲让其顶替自己报险。李某称自己也喝酒了,遂联系另一朋友邓某,由邓某冒充驾驶员向保险公司报案。 其后,王某与车险定损中心签订了36万元的一次性定损协议书。 在保险公司发现并报案后,3人被抓。 庭审中,3名被告人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均供认不讳。王某称自己因担心醉驾事实暴露、一时糊涂才找人顶替,却不料将两位朋友拖下水。李某和邓某也表示,自己只是为了兄弟义气帮朋友一把,并未想从中获利,也不清楚有这样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3名被告人的行为是共谋,共同为已经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骗取保险金,数额巨大,均构成了保险诈骗罪。但由于保险金并没实际赔付,3人属犯罪未遂。最终,法院判处王某有期徒刑2年,罚款3万元;判处邓某有期徒刑一年,罚款一万元;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半年,罚款一万元。 此类案件频发的原因一是侥幸心理作祟,当事人往往认为一般的事故较难查实,找人顶包并不会被发现;二是高回报产生强力诱惑;三是法制意识淡薄,当事人不知道酒后顶包等行为是犯罪。事实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险诈骗10 万元以上就可能面临有期徒刑5 至10 年的刑罚。因此有车一族还是应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车辆驾驶安全第一。即使真的遇上了车辆事故,也万万不可因为贪图小利而触犯了法律。

标签:   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